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邓老冠心胶囊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邓铁涛教授经验方邓老冠心胶囊在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瘀型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WHO标准,至少有4个月以上典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共93例,随机分组,分别用邓老冠心胶囊、消心痛及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对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等的疗效。结果3组均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停减率、心电图疗效及动态心电图疗效,但冠心胶囊治疗组的硝酸甘油停减率及改善中医综合征候疗效显著(P〈0.05);冠心胶囊组能显著提高患者在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健康变化方面的得分(P〈0.05),而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方面,3组间无明显差异;冠心胶囊组在治疗满意程度方面得分与消心痛、复方丹参滴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邓老冠心胶囊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瘀型的有效中成药,能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较消心痛更适合长期服用。临床上,SF-36量表及SAQ量表可以作为评价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296例患者回顾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调脾护心法治疗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预后影响.方法 电话随访自2003年来在广东省中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AMI),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和(或)支架置人术的患者共296例,按照是否接受调脾护心法治疗分为两个队列(对照组和治疗组),接受调脾护心法中医药治疗+常规西医治疗者48例,男27例,女21例.无接受调脾护心法中医药治疗,只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或(且)非调脾护心法中医药治疗者248例,男158例,女90例.结果 应用调脾护心治法给予中药治疗的术后患者中,再发胸闷胸痛占12.5%,再次手术0%,出现胃出血胃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占2.0%.未应用调脾护心法给予中药治疗的术后患者中,再发胸闷胸痛17.3%,再次手术0.8%,出现胃出血胃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占3.2%.结论 运用调脾护心法治疗,可以减少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能减少因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西药引起的胃肠道并发症,改善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关食疗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家宰》。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的追求,食物疗法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均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结合中医食疗保健,做好冠心病患者的饮食保健对预防发病、延缓疾病进程、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1中医食疗保健基本原则1.1结合患者体质,辨证施食[1]中医食疗历来重视饮食的个体特异性,强调必须根据体质、年龄、性别等不同特点来配制膳食。人的体质有强弱,患病有寒、热、虚、实,食疗应遵循《内经》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75岁以上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病人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间收入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老年病人,其中年龄75岁以上72例,年龄60~75岁153例。观察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结果 两组在危险因素、手术成功率、术后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化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老人病人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论高龄老人病人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围手术期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总结168例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的临床病案资料,分析围手术期中医证型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临床客观指标的关系.[结果](1)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术后第1天和第3天血虚、阳虚、气虚血瘀的发生率较术前1d升高 (P<0.01);术后第3天痰浊发生率较术后第1天升高(P<0.01);术后第7天阴虚、痰浊和气阴两虚的发生率较术后第1天升高,而血虚、阳虚和气虚血瘀则下降(P<0.01);术后第7天气虚、阴虚和气阴两虚的发生率较术后第3天升高,而血虚、阳虚和气虚血瘀则下降(P<0.01).(2) 术后第1天中医证候与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心脏指数(CI)、术后24 h引流量、氧合指数(PO2/FiO2) 等指标的关系:阳虚组年龄较其他组增大 (P<0.05);血虚、阳虚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较其他组显著增加(P<0.01);阳虚、痰浊组CI、PO2/FiO2较其他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中医证候分布有差异性,各客观指标与证型间有相关性且其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术冠心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共纳入病例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相同的西医标准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参术冠心方中药复方颗粒剂,对照组给予参术冠心方安慰剂,2组疗程均为90 d。观察各时点的心绞痛发作情况、中医证候计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完成随访114例,其中试验组55例,对照组59例。(2)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治疗后第30、60、90天3个时点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0、60天2个时点试验组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30天硝酸甘油的使用总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第30、90天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程度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第30、60、90天3个时点心绞痛疼痛程度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试验组治疗后各时点中医证候计分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维度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术冠心方能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中医证候计分,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耐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简称《原则》)胸痹程度与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的相关性。方法207例患者参照《原则》胸痹轻重分级,常规做心电图检查,并按Judkins法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将结果与《原则》标准进行对比。结果冠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关系显示,冠心病1支及2支病变组心电图异常率较冠脉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但多支病变组反而与冠脉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冠脉正常组胸痹程度与各冠心病亚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各冠心病亚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多支病变组反而以轻度胸痹比例最高(37.0%),中度、较重度及重度所占比例依次下降。结论胸痹程度和冠心病严重程度往往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情况、手术结果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造影见主动脉瘤体(或夹层假腔)消失,支架无移位,无发牛截瘫;1例术后18 h突发脑血管意外抢救无效死亡,总治愈率为95.7%(22/23).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内漏,其中Ⅰ型内漏3例,Ⅱ型内漏2例,发生率为21.7%(5/23),急性肾功能不全4例(17.4%);脑卒中1例,发生牢为4.3%(1/23).随访4个月~60个月,2例失访.随访期间死亡2例.死亡原因1例为恶性肿瘤转移,另1例为复发性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大出血;随访期经复查,5例早期并发内漏者内漏消失,假腔血栓形成.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安全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0.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20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技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20例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20/20),术后住院(5.0±1.3)d。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行升主动脉至头臂干及左颈总动脉旁路术加支架植入,术后发生脑梗死,5例出现中度以上发热.1例出现肾功能衰竭,4例术后出现左侧胸痛,均经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随访CT检查1年-4年,未出现脊髓损伤、支架移位、锁骨下动脉窃血等,随访存活率为95%(19/20),1例术后半年支架末端与主动脉移行处的主动脉又出现动脉夹层,发生血管破裂死亡。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和部分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