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0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吡格雷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氯吡格雷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尤其是冠状动脉疾病及其经皮冠脉介入性治疗有了充足的临床试验证据,对于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的相关依据正在进行,现就氯吡格雷全面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是指病变特征不利于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的一类病变.通常包括左主干病变、开口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等。近年来,随着对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患者实施介入治疗以后。手术的风险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有所增高。为此.选取我科2003年1月-2004年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且病变特点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128例,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整体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肌肥厚是高血压病常见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肥厚包括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增多。除压力超负荷的机械刺激外,神经体液因子及血管活性物质在致心肌肥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虽然血管活性肽最先被发现是因为它们对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血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2例首发AMI患者进行血浆NT proBNP水平测定,经平均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6个月时病死率、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与血浆NT proBNP水平的关系。结果:AMI后急性期血浆NT proBNP水平明显升高,AMI组血浆NT 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血浆NT proBNP水平的升高AMI患者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呈明显递增趋势。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血浆NT proBNP水平独立于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预测6个月病死率(r=0.943?7, P<0.01)和MACE发生率(r=0.607?2, P<0.01)。结论:AMI 患者血浆NT proBNP水平与其近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尼索地平缓释胶囊对高血压及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76例 1级和 2级高血压并稳定性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尼索地平组 (40例 )和硝苯地平组 (36例 ) ,分别给予尼索地平缓释胶囊 10~ 2 0mg ,与硝苯地平控释片 30~ 6 0mg ,均po ,qd× 6wk。结果 :尼索地平组降压总有效率92 % ,硝苯地平组为 94 %。 2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 >0 .0 5 )。 2组治疗后 2 4h、日间及夜间平均SBP和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尼索地平组治疗后SBP ,DBP的谷/峰比值 (T/P)分别为6 0 .5 %及 5 1.2 % ,硝苯地平组为 6 3.8%及 5 4.8%(P >0 .0 5 )。 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耗量及心电图蹬车运动负荷试验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尼索地平缓释胶囊能有效降压 ,改善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症状和运动能力 ,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的浓度及其rs61330082及rs205853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20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CAC的汉族病人,并分为3组,轻度钙化组(MCG),中重度钙化组(MSCG)及冠脉完全正常对照组(CCNCG)。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visfatin水平,并采用标准化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LFP)的方法进行rs61330082/MvaⅠ及rs2058539/HphI基因型的检测,比较各基因型检出率在上述人群中的差异。结果 MSCG患者的血清visfatin显著高于CCNCG(P<0.01)。MSCG患者的血清visfatin水平显著高于MCG(P<0.01),MCG与CCNCG无显著差异(P>0.05)。rs61330082位点3组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rs2058539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visfatin浓度水平与CAC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rs61330082在山东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遗传变异,T基因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位点rs2058539虽有遗传变异,但是与CAC病变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根据血清cTnI浓度分为cTnI正常组(cTnIn;n=80)和cTnI升高组(cTnIe;n=40)。以左心房直径(LA)、左心室直径(LV)、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作为以及结构改变指标,左室射血分数(EF)、E峰和A峰比值(E/A值)作为心脏功能指标,对组间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与cTnIn组相比,cTnIe组LA、LV显著增高(P〈0.05);且IVS、LVPW、EF、E/A值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 cTnI含量与LA、LV呈正相关(P〈0.05),与IVS、LVPW、EF、E/A呈负相关(P〈0.05),经性别、症状持续时间、心功能分级现药物治疗校正后,上述相关性仍然存在,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cTnI浓度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此相关性可不依赖于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NYHA心功能分级和治疗而独立存在。监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I浓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血清cTnI水平,对监床治疗和预防心力衰竭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浆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老年ACS75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和陈旧心肌梗死(OMI)60例(非ACS组)、冠脉正常者55例(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浆IL-18和MMP-1,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hs-CRP,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ACS组血浆炎性因子IL-18、MMP-1和hs-CRP高于非ACS组和对照组(P<0.05);ACS组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1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发生率高于非ACS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①IL-18、hs-CRP是老年ACS的独立危险因素;②IL-18、MMP-1和hs-CRP升高并心脏功能异常的老年冠心病的危险性增高,冠脉粥样斑块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对缬沙坦干预的反应。方法 :选择CHF患者 80例 (CHF组 )和健康体检者 4 0例 (对照组 )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1(IL 1)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浓度 ;然后将CHF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用缬沙坦组各 4 0例 ,1个月后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CHF组 3种细胞因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HF越重 ,细胞因子的浓度越高 (P <0 .0 1) ;不同病种所致同级CHF的细胞因子浓度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缬沙坦能改善心功能 ,降低上述细胞因子的浓度 (P <0 .0 1)。结论 :细胞因子在重度CHF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而且与基础病无关 ;缬沙坦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 ,也降低细胞因子的血浆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钾镁与能量合剂同时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和能量合剂对极化液进行强化和改良,组成改良强化极化液(ATP-Mg2+-GIK),用于85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并设对照组80例。结果治疗10d后治疗组射血前期/左心室射血时间比值(PEP/LVET)、射血分数(EF)、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也较对照组好(P<0.01)。结论ATP-Mg2+-GIK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可改善心功能状况,治疗及预防心律失常,减少并发症,降低恶化或死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