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79篇
  免费   716篇
  国内免费   249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85篇
基础医学   195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382篇
内科学   781篇
皮肤病学   83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352篇
外科学   727篇
综合类   2530篇
预防医学   482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717篇
  7篇
中国医学   6460篇
肿瘤学   92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658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673篇
  2018年   713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437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782篇
  2013年   566篇
  2012年   679篇
  2011年   740篇
  2010年   697篇
  2009年   744篇
  2008年   728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672篇
  2005年   698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435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362篇
  1999年   290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运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从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评价的角度,探讨肾虚髓亏证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丰富中风病病机及证候诊断,拓宽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肾虚髓亏证患者运动功能损伤程度提供临床依据,强调肾虚髓亏证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损伤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病例,根据证候分别归入肾虚髓亏组和非肾虚髓亏组,每组各45例。每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入院后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测,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记录两组患者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病例发病时的轻重程度及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组间的恢复差异。结果 研究显示,治疗前肾虚髓亏组在NIHSS评分方面高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肾虚髓亏组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低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情况,非肾虚髓亏组要优于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健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外侧处FA值及ADC值无明显差异;肾虚髓亏组在患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外侧处FA值及ADC值均低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两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两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肾虚髓亏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肾虚髓亏证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肾虚髓亏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病机。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损伤存在相关性,且肾虚髓亏组在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方面与其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治疗哮喘-慢阻肺(ACO)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有关中医药治疗ACO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Cochrane手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2项RCT,包括2688例ACO患者,其中试验组1361例,对照组13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可以显著改善ACO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RR=1.19,95% CI(1.13,1.25),P<0.00001]、CAT评分[MD=-3.62,95% CI(-4.37,-2.87),P<0.00001]、ACT评分[MD=3.42,95% CI(2.23,4.62),P<0.00001],、中医证候总积分[MD=-3.61,95% CI(-4.83,-2.39),P<0.00001]、FEV1[MD=0.59,95% CI(0.08,1.10),P=0.02]、FEV1%[MD=8.61,95% CI(5.20,12.1),P<0.00001]、FEV1/FVC[MD=6.52,95% CI(4.24,8.80),P<0.00001]、6 min步行实验[MD=41.18,95% CI(22.15,60.21),P<0.0001]、急性发作次数[MD=-2.46,95% CI(-3.62,-1.13),P<0.0001]。所有研究均未报道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治疗ACO,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具有较好安全性,但是需要更高质量、多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对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FET的EMs患者共计320例,随机分为长效GnRHa降调节后人工周期组(A组,160例)和单纯人工周期组(B组,160例),观察2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黄体酮转化日CA125水平、孕酮(P)水平、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黄体酮转化日雌二醇(E2)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A组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黄体酮转化日A型子宫内膜比例、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和活产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长效GnRHa降调节后人工周期准备内膜可以改善行FET的EMs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
报告疥疮误诊湿疹1例,患者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5个月余,曾被诊断为湿疹、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皮损镜检发现数个疥虫,诊断为挪威疥。治疗上予以外用硫磺软膏,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等,同时消毒清洗暴晒用过的衣物用品等,皮疹好转,瘙痒减轻,逐渐康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发展,其伴随并发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其最常见的医源性并发症。中医认为该病为脾肾两虚,水液气化运行失调所致,治疗宜健脾补肾,温阳利水,并随证加减,灵活用药,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漫长的病程中表现出规律性的中医证候演变。疾病的阶段性、共患疾病、现代医学客观指标、体重指数等多因素均能对证候的演变造成一定影响。文章通过对近年文献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疾病证候演变的规律,提高中医药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水平,为今后临床诊疗过程中的精准辨证和疾病预后调摄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唾液SIgA免疫防御功能观察开雍刺血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免疫机制。为开雍刺血法治疗喉源性咳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符合条件的70例患者分为开雍刺血法组(治疗组)和苏黄止咳胶囊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开雍刺血法治疗,7 d行1次治疗,2~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每日3次,每次3粒口服,疗程为21 d。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情况以及唾液SIgA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喉源性咳嗽均有效,且两组治疗后唾液SIgA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唾液SIgA差值以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总分以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雍刺血法能快速显著缓解或消除喉源性咳嗽的症状,同时可以通过提高唾液SIgA的水平,提升患者免疫力,该方法治疗喉源性咳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笔者根据现代临床子宫内膜的病理演变过程结合中医“异病同治”理念,提出“子宫内膜功能亢进性疾病”概念,涵盖5种常见的子宫内膜疾病: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Ovulatory dysfunction,AUB-O),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基于文献的汇总,分析得到此类疾病的子宫内膜病理演变与中医病因病机的关联性,为寻找关键通路、创新性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向,对深化中医妇科学常见疾病的共性病因病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寻有关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研究人员均独立纳排文献、提录资料、风险评估,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研究采用Stata16.0和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6561篇文献,最终纳入37项研究,涉及10种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方法。总样本量2890例,其中试验组1432例,对照组1458例。网状Meta分析所得结果表明:①在总有效率方面,最好的3种治疗方法为内热针联合组、温针联合组、动筋针联合组;②在降低VAS评分方面,最好的3种治疗方法为内热针联合组、动筋针联合组、针刀联合组。结论 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疗效总体优于单独使用,且内热针联合组具有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是指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斜角肌三角、胸小肌管、肋锁间隙等区域,由于解剖变异等因素,导致血管、神经等受压迫,引起颈肩部和(或)上肢麻木、疼痛、无力、肢端缺血、感觉异常等[1]。本病极易与神经根型颈椎病、腕管综合征等疾病相混淆,在临床上应特别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