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口腔医学的迅速发展,口腔修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除具有恢复咀嚼、发育功能外,还对牙齿的美容,恢复外观具有深刻意义。那么,如何能使前牙的修复体更为理想,现就我们多年来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临床中常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前牙缺失而未能及时修复,造成缺隙处间隙变大、变窄,深覆邻,反腊等现象,这就是给以后的修复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在临床上灵活排好前牙,是我们口腔修复目前探讨的问题。1.缺隙过宽:可将人工牙的邻面接触点成点状接触、偏向舌侧;颈部略向远中倾斜,轴角圆钝,特别是远中切角变钝,在牙颈部颜…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PiM亚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消化内科(110001)姜敏,姜若兰,刘金兰,黄玉红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系血清教研室铁坚本实验就血清中具有遗传多态性的PIM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法的谱型分析。Pi(α1-抗...  相似文献   
3.
营养不良患儿胃运动及排空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了揭示胃运动和排空功能在营养不良症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本组病例在摄入液体试验餐后采用B型实时超声置像法测定胃的运动和排空.结果 营养不良患儿餐后胃体蠕动和胃窦收缩频率明显降低,液体胃排空速度明显减慢(P均<0.01).结论 对营养不良症患儿的治疗可应用促进胃动力药物(吗丁啉)或采取其它相应措施,以增加胃排空速度,增加能量的摄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方法治疗肿瘤病人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方法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65例。先将艾条点燃后于上脘、中脘及神阙穴施灸5min,待局部皮肤温热后将外敷药物敷于以上穴位,再于外敷中药的贴膜上施灸15min。中药胃瘫外敷方药物有木香、香附、枳壳、厚朴、姜半夏、丁香、干姜、肉桂、穿山甲、全蝎、延胡索。外敷2~3h后取下,1~2次/d。共观察30d。结果治愈59例,占90.77%,好转4例,占6.15%,无效2例,占3.08%。总有效率96.92%。治疗后拔出胃管恢复进食且无明显不适感时间最短为6d,最长为30d。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3.21±6.27)d。患者均未出现皮肤过敏现象。结论中医外治方法作用直接、疗效好、操作方便,是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胆囊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手术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自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被临床采用以来,由于它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于近年来广泛迅速用于临床,受到了临床医师及病人的接受及好评。 我院自1996年4月~1998年8月间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146例。这些病人术前均经一次或一次以上的B超检查。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总结新生儿百日咳的临床特点和致病株的耐药性。方法 分析7 例新生儿百日咳患儿的临床特点,采用Etest 方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对红霉素等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7 例患儿中,6 例患儿的母亲或祖辈有持续10 d 以上的咳嗽,其中4 例患儿的家庭成员中,≥ 3 人咳嗽。患儿早期均有鼻塞、轻咳症状,5 例在病程4~7 d 出现典型痉挛性咳嗽;5 例口唇青紫,4 例有呼吸暂停,3 例有屏气发作,仅2 例有发热表现。可见程度不一的鼻扇、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分离株中5 株在红霉素纸片周围没有形成抑菌环,Etest 检查显示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克林霉素对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256 mg/L。结论 对于有呼吸道症状,且曾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的新生儿应警惕百日咳的可能,应详问流行病学史,并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在百日咳病原菌中已很常见。  相似文献   
8.
48名患者,同时进行24小时无创性全自动动态血压和心电图监测,13名患者(占27%),共出现43次ST段压低的改变。昼夜分布显示早上和晚上两个高峰。有ST段改变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无ST段压低(P<0.05),在出现ST段压低的时间段里,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24小时均位(P<0.01)。表明血压的升高,可能为ST段压低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用兔心肌可溶性肌纤维膜和层析分离的腺苷酸环化酶(AC)组分制备人工蛋白脂质体,并观察Mg~(2 )和Ca~(2 )对上述两种蛋白脂质体中AC的影响。结果表明,Mg~(2 )激活AC在可溶性肌纤维膜的蛋白脂质体中有两种不同的亲和常数,分别为0.14mmol/L和1.1mmol/L。其中高亲和常数在AC组分的调节部位,低亲和常数是Mg~(2 )和GTP结合蛋白质的结合部位。Ca~(2 )抑制AC的活性,它的抑制常数为30μmol/L。Mg~(2 )和Ca~(2 )对AC的作用是竞争性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并复习2002年以来文献报道的17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18例患儿,临床特征主要包括发热(占94%),肝肿大(占39%),脾肿大(占50%),皮疹(占44%),淋巴结肿大(占39%),关节痛(占22%),肾损害(占67%),神经系统异常(占28%),心脏受累4例(占22%)。实验室检查示血细胞减少,其中全血细胞减少(占67%),血铁蛋白升高(占100%),肝功能异常(占83%),其中乳酸脱氢酶升高(占67%),抗核抗体升高(占83%),纤维蛋白原下降(占36%),C3水平降低(占63%),血甘油三酯升高(占60%),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噬血现象(占94%)。确诊患者都接受了大剂量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18例中有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其余预后良好。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是一种少见但有潜在致命性的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是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认识,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