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声刀和电刀对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及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刀和电刀对胃癌根治术后免疫功能和术后应激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63例胃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资料,其中35例使用超声刀,28例用电刀,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2 h引流量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术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率,术后第2天检测血白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糖.结果 超声刀组与电刀组相比,CD3+、CD4+、CD8+、CD4+/CD8+比率,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时间、术后72 h引流量、白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超声刀组均有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 两种工具在胃癌根治术中切除效果及对术后免疫功能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应用超声刀术后恢复快且对术后应激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腔内成形术(pere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PBSC)注射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的82例患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42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行PTA术联合自体PBSC注射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行单纯PTA术,比较两种方法之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接受治疗.治疗组ABI由术前0.32±0.11提高至术后第3个月的0.50±0.14和术后第6个月的0.49±0.13(t=-6.765和-6.040,P<0.05),TcPO_2由术前(26.1±2.3)mm Hg提高至术后第3个月的(32.7±4.2)mm Hg和术后第6个月的(34.5±2.7)mm Hg(t=-8.901和-14.250,P<0.05),对照组ABI由术前0.30±0.12提高至术后的0.47±0.15及0.47±0.13(t=-5.631和-5.873,P<0.05),TcPO_2由术前(25.9±2.4)mm Hg提高至术后第3个月的(28.9±2.9)mm Hg及术后第6个月的(28.9±2.1)mm Hg(t=-5.090和-5.389,P<0.05).治疗组术后TcPO_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A和自体PBSC注射是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有效的手段,自体PBSC注射有持续性升高TcPO_2的作用,两者的联合运用效果优于单纯PTA术.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8岁.因下腹部隐痛10 d于2008年5月12日入院.患者有乙肝病史10余年.查体:腹平软,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无黄疸,腹壁静脉无怒张.外院泌尿系彩超示:膀胱右后方实质性非均质性肿物,性质待定.盆腔CT平扫+增强:膀胱后方囊实性占位.我院B超:肝光点增粗,左肝实性占位,盆腔实性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上腹部CT平扫+增强:肝脏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肝左叶外侧段可见斑片低密度影,增强后不均质强化;右肝内可见一小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后未见强化,肝内胆管未见扩张,左肾盂可见一斑点状高密度影,胆囊、胰腺、脾脏及所见右肾大小形态及密度未见异常.印象(1)肝左叶占位,考虑肝癌;(2)右肝小囊肿、左肾盂结石.  相似文献   
4.
GPC3与各种肿瘤关系密切,包括肝癌、恶性黑色素瘤、卵巢癌、乳腺癌等,在不同的肿瘤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甚至可能起完全相反的作用。特别是在肝癌中,GPC3在肝脏中可能发挥很重要的生物学功能。GPC3只在特定的组织中表达,因此可以成为肿瘤的一个良  相似文献   
5.
Roux-en-Y胃旁路术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血糖[1-3],但传统的Roux-enY胃旁路术需将胃缩小成大约15ml的胃小囊[2],术后难免引发一系列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前瞻性分析行Roux-en-Y胃旁路术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胃肠术式及胃容积的不同对非肥胖型T2DM患者降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制作新型一体化带单分支的主动脉腔内支架,以此种支架对动物行主动脉弓分支区腔内血管重建的实验,探讨其腔内重建主动脉弓的可行性.方法 设计并制作适合于动物实验的一体化单分支覆膜支架,其分支针对左锁骨下动脉(LSA);在X线透视引导下,对猪行主动脉弓腔内血管重建;术后第3个月观察支架形态结构、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内漏发生状况.结果 8例均完成支架的植入,平均手术时间(93.5±12.1)min;术后第3个月造影显示支架位置及形态良好,冠状动脉及分支动脉血流通畅,未发现支架贴壁不良的情况;头部CT未发现脑梗塞;支架植入后第3个月,LSA的血压为(138.0±8.8) mm Hg(1 mm Hg =0.133 kPa),降主动脉的动脉压为( 141.3±8.5) 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支架周围的血管壁组织切片检查未发现血管内膜损伤.结论 应用一体化单分支支架部分重建猪的主动脉弓在技术上可行,有助于探索腔内重建人体主动脉弓.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各种临床流行病学、遗传和表观遗传因素,包括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性激素和生活方式与乳腺癌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但乳腺癌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最近不少研究表明,一些病毒,特别是人乳头瘤病毒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尽管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头颈部癌的相关性已被广泛认可,然而它与乳腺癌的关系具有较大的争议性.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乳头瘤病毒可能在乳腺癌发病中起作用的正反两反面的证据及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800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发  王瑜  王烈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438-1438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重危病人、测定中心静脉压、长期静脉给药、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化疗等常用的外科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广泛。我科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或危重患者常规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锁骨下静脉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检测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标准、可靠.故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1年来我科共完成8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OEC)-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细胞外基质成分(extracellular matrix,ECM)-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acid),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外周靶器官及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5 mm缺损模型后,用OEC、SC、ECM以及自行制备的PLGA导管,构成OEC-SC-ECM-PLGA桥接体进行修复,同时设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M-PLGA组、PLGA组和自体神经移植对照组.在术后1,3,6,9周行腓肠肌湿重恢复率及运动终板检测,并于术后9周行CM-Dil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逆行示踪检测.结果 术后各组动物术侧腓肠肌湿莺和运动终板数量下降,3周后除ECM-PLGA组和PLGA组外,腓肠肌湿重和运动终板数量逐渐增加.9周时OEC-SC-ECM-PLGA组腓肠肌湿重、运动终板数量及运动终板长轴长度与自体神经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周时CM-DiI和CB-HRP逆行示踪结果显示,OEC-SC-ECM-PLGA组标记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与自体神经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的外周靶器官及脊髓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血管腔内成形术(PTA)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移植与单纯PTA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移植组28例行PTA术后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动员5~7天后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干细胞,对缺血肢体进行移植,对照组23例患者行单纯PTA术,3个月后比较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ABI及TcPO2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移植组术后TcPO2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PTA与APBSC都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安全有效的手段,PTA术后行APBSC移植,效果优于单纯PTA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