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及长期门诊治疗的ESRD患者62例,分为血液透析组、保守治疗组,二组又各自分为左-卡尼汀组和对照组两个亚组,另设15例体检正常者为健康对照组,左-卡尼汀组给予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3次/周,进行为期6月的随访,分别于人选初、3、6月后测定微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血液透析组、保守治疗组患者hs—CRP、IL-6和MD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GSH—Px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液透析组患者hs—CRP水平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GSH—Px低于保守治疗组患者(P〈0.05);左-卡尼汀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s,CRP、IL-6和MDA水平降低,GSH.Px水平升高fP〈0.05)。结论ESRD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增强,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铁剂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使用中的合理性,为CKD5/5D期患者安全使用提供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我院")2020年出院的CKD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制定铁剂使用规范,对使用铁剂的患者进行合理性评价,特别对CKD5/5D期患者使用铁剂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 共纳入254例患者,铁剂使用合理率为67.3%,潜在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s,DDI)发生率72%,铁剂总ADR发生率为10.2%,CKD1~4期和CKD5/5D期ADR发生率分别为11.8%和10.0%(P>0.05)。存在潜在DDI的ADR发生率和无潜在DDI的ADR发生率分别为12%和5.6%(P>0.05)。结论: 我院CKD患者铁剂使用较为合理,CKD5/5D期患者使用铁剂安全性较高,DDI方面需要做好用药交代。  相似文献   
3.
<正>线粒体是诸多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在生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当有害因素刺激线粒体,会出现细胞功能损伤,导致组织纤维化及器官功能障碍:新冠病毒中的原始毒株可能通过线粒体损伤导致免疫代谢受损,其攻击肾脏细胞引起急性肾损伤最终导致肾脏纤维化;肾衰竭患者腹膜透析导致TGF-β表达增加,诱导和加速腹膜纤维化。部分药物可减轻线粒体损伤,维持其功能以延缓组织纤维化,因此进一步探究干预线粒体损伤以延缓纤维化的途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对急性期、恢复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应用登记注册临床研究设计方法,观察1 398例经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统计治疗前后病人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Rankin评分等指标,评价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并对急性期、恢复期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 398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经丹红注射液NIHSS治疗后评分与基线差值为(-1.87±3.19)分,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Rankin评分与基线差值-0.76分,治疗后Rankin评分降低;用药结束时Barthel指数差值为(10.5±17.3)分,治疗后BI评分较基线前升高。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组、恢复期组疗效比较:NIHSS评分变化分别为-2.01[95%CI(-2.20,-1.82)]和-1.01[95%CI(-1.37,-0.65)],急性期组较恢复期组下降明显。BI评分变化分别为11.3[95%CI(10.3,12.4)]与5.5[95%CI(4.0,7.0)],急性期组较恢复期升高明显。治疗后、发病3个月,急性期组、恢复期组Rankin评分较用药前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急性期组较恢复期组下降明显。结论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是有效的,而且急性期疗效优于恢复期。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管理》2016,(2):59-61
香港与内地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基础和社会背景,其医疗制度的选择有着不同的道路。笔者从医疗政策、管理及服务方面简要介绍香港的医疗概况,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将香港医疗与内地医疗进行对比,思考差异存在的原因,得出内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盐酸吡格列酮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1/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1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盐酸吡格列酮预处理组(P组)、设假手术组为对照(SHAM组).P组于术前7 d给予盐酸吡格列酮10 mg/(kg·d)灌胃,经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后取肾,用生化指标反映肾功能障碍,肾脏组织学评分反映肾脏损伤,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PARγ、CD68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P组肾脏生化及组织学评分均明显减轻(P<0.01),PPARγ表达没有明显量的改变,但出现新的表达部位,CD68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展中表达增多,盐酸吡格列酮可减少其表达.结论:PPARγ激动剂盐酸吡格列酮可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机制与抑制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肾炎康胶囊治疗IgA肾病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内科收治的IgA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肾炎康胶囊;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血尿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变化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炎康胶囊对IgA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尿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经肾活检证实为LN患者的尿MCP-1和TGF-β1水平进行检测,24名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57例LN患者尿MCP-1和TGF-β1增高(P〈0.05),LN-Ⅳ型尿MCP-1和TGF-β1明显高于LN-Ⅱ和LN-Ⅲ型(P〈0.05),LN-Ⅴ和LN-Ⅵ型尿MCP-1无改变(P〉0.05),而尿TGF-β1增高(P〈0.05);在活动期和非活动期LN患者尿MCP-1和TGF-β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尿MCP-1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P〈0.05);LN-Ⅳ型尿MCP-1和TGF-β1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呈明显正相关(r=0.621、0.711,P〈0.05;r=0.568、0.631,P〈0.05)。LN-Ⅱ、LN-Ⅲ、LN-Ⅴ、LN-Ⅵ型尿MCP-1和TGF-β1与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无明显相关性(P〉0.05);尿MCP-1水平与肾脏活动指数成正相关(r=0.681,P〈0.05),尿TGF-β1与慢性化指数密切相关(r=0.605,P〈0.05)。结论尿MCP-1和TGF-β1水平可作为反映LN病情变化,判断病理类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和副作用。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为MsPGN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19例,采取激素联合LEF治疗。用药期间监测血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等并记录所有不良反应,6个月后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结果17例(89.47%)完全缓解,2例(10.53%)部分缓解,0例无效;1例出现皮疹,1例发生轻度脱发,未见肝功能异常。结论LE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MsPGN疗效明显、耐受性好,其在维持缓解期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更长期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2岁,因间断性头晕10年,水肿2年,发热、恶心1个月,以“高血压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发热原因待查”收住院。患者于10年前出现头晕症状,多次测血压高于正常,最高时达210/160mmHg。近2年多次于劳累后出现足踝部水肿,未行诊治。1个月前,患者出现发热、乏力、恶心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测体温38℃,查血常规“全血细胞减少”,尿蛋白(+),BUN16.4mmol/L,Scr174μmol/L,B超示肝脾肿大,给予抗感染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故来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