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术前停用氯吡格雷对围术期出血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且拟行OPCABG的患者。根据术前停用氯吡格雷时间分为3组: (1)停药<72 h: (2)停药72~120 h; (3)停药>120 h。主要终点: 术后出血量; 次要终点: 活动性出血发生率; 围术期输血情况; 围术期脑梗、心梗发生率; 30 d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结果: 纳入患者358例。停用氯吡格雷<72 h时, 患者术后出血量高于停用氯吡格雷>120 h时出血量[317.6 mL(192.0~444.0 mL)vs. 247.3 mL(173.0~329.3 mL), P=0.045], 活动性出血发生率也高于停用氯吡格雷>120 h时发生率(7.5% vs. 0%, P=0.006)。随着停药时间的增加, <72 h、72~120 h、>120 h者围术期脑梗发生率呈增加趋势(1.5%、3.4%、9.3%, P for trend=0.009)。3组在输血情况、心梗发生率、30 d死亡率及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不良预后的患者术后出血量及活动性出血发生率高于未发生不良预后的患者。结论: OPCABG术前停用氯吡格雷72~120 h时, 出血风险低且预后较好。此外, 围术期出血风险与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探索替加环素原研药(商品名:泰阁)和仿制药(商品名:泽坦)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某大型三甲医院中使用过泰阁或泽坦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分为泰阁组和泽坦组进行研究,借助PSM方法调整组间差异,比较2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有效性分析显示:72h有效率(77.5%vs.72.8%,P=0.3255),出院时有效率(61.5%vs.59.2%,P=0.5237),细菌清除率(24.9%vs.34.3%,P=0.1447)在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温、CRP和PCT在2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分析显示:泰阁组与泽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8%vs.26.04%,P<0.01),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Cr、ALT、TbiL、Hb、PLT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泽坦和泰阁的有效性无明显差异,而泽坦的安全性低于泰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真实世界患者人群使用阿托伐他汀钙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估影响阿托伐他汀钙安全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某三甲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在急诊药房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的所有患者的病例数据及药品费用数据,根据所用阿托伐他汀钙药物品种分为原研药及仿制药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研药组与仿制药组患者肌酸激酶升高(2.45%vs.2.91%),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67%vs.5.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0.285,P=0.036)与肌酸激酶升高相关,感染(OR=0.366,P=0.026)、心梗(OR=0.303,P=0.048)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相关。仿制药的用药频度较原研药大幅提高(P<0.01),使用成本仅为原研药的1/30。结论:阿托伐他汀钙仿制药比原研药经济性更好,且安全性无显著差异。高龄、感染、心梗可能是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发生相关不良反应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门诊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发生率, 并探究PIM与因骨折、跌倒和低血糖住院和急诊就诊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医保数据库2016年7~9月数据。纳入的患者年龄均≥65岁, 应用Beers 2015版识别PIM。暴露PIM的定义为服用PIM≥14 d。通过住院和急诊的诊断判定骨折、跌倒和低血糖的临床结局。结果: 研究共纳入506 214位患者, PIM发生率为38.07%, 其中19.69%服用了1种PIM, 9.04%服用2种PIM, 9.35%服用了≥3种PIM。被处方最多的PIM依次为血管扩张剂、短或中效苯二氮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利尿剂和外周α-1阻滞剂。PIM主要由三级医院开具(52.17%)。随着服用PIM数量的增加, 骨折急诊发生率增加(P<0.05)、低血糖急诊发生率增加(P<0.05)。然而使用PIM后因骨折、跌倒和低血糖住院的发生率以及跌倒急诊就诊的发生率并未随服用PIM数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 随着患者服用PIM数量的增加, 骨折急诊和低血糖急诊发生率增加。本研究的结论为医疗政策制定者、实施者、研究者全面且合理地评估老年人多重用药提供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s)的安全性。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6年1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根据妊娠期使用ATDs后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情况以及妊娠期ATDs暴露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组内安全性指标的差异。结果:共收集102例孕产妇及其分娩的103例新生儿的资料,按3种不同情形分组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1)妊娠期甲亢组的早产发生率比甲功正常组更高(P<0.05);(2)妊娠早期使用甲巯咪唑治疗组(M组)比使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组(P组)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更高(P<0.05);(3)P组中,妊娠中晚期使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组(PP组)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于妊娠中晚期使用甲巯咪唑治疗组(PM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3组组内之间其余安全性评价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甲亢和ATDs的应用均可能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建议妊娠期甲亢应合理选择ATDs开展个体化治疗,同时注意监测相关实验室指标以及ATDs的不良反应,以保障整个妊娠期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羟氯喹补充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纳入联合或单用羟氯喹对比常规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性、安全性的研究。结局指标为尿蛋白缓解率、尿蛋白定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和血肌酐水平,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项研究,包括7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联合羟氯喹比对照组达到更高的尿蛋白缓解率(总有效率)(RR=2.26,95% CI:1.08~4.75,P=0.03),更低的尿蛋白定量(SMD=-0.61,95% CI:-1.09~-0.13,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76,95% CI:0.50~6.15,P=0.38)。结论:现有证据显示,对于IgA肾病患者,与常规治疗相比,联合羟氯喹补充治疗的疗效更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在真实世界中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含铂双药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基于LinkDoc数据库纳入2012—2018年确诊为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1 128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均衡2组的基线信息,比较2组间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事件和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按照1∶1匹配,最终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9例。试验组ORR(29.3%vs. 25.1%,P=0.176)和DCR(66.9%vs. 59.6%,P=0.033)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中位PFS略高于对照组(7.4个月vs. 7.0个月,P=0.861)。试验组化疗完成率高于对照组(74.3%vs. 54.6%,P=0.002)。试验组总化疗相关ADR的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66.2%vs. 61.4%,P=0.162)。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提高患者对含铂双药化疗的耐受性,更有利于足量足疗程地完成标准化疗,且总体较为安全,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减少胃肠道反应、保护肝肾功能方面略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叶晨  李军  傅茜  闫佳佳  黄民  陈孝  王长希  陈攀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22):2373-2377,2382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原研药和仿制药的浓度、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中国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中的一致性。方法:通过筛选纳入2015年1月到2021年1月肾移植术后使用他克莫司原研药(普乐可复)、仿制药(赛福开)的病例。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2组体质量及CYP3A5基因分型后,比较术后3,7,14d的剂量校正谷浓度(dose-adjusted trough concentration,C0/D)、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结果:最终初步纳入137例患者(411个C0点),其中普乐可复58例(174个C0点),赛福开79例(237个C0点)。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共纳入96例患者(288个C0点),每组各48例。2组患者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C0/DC0达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性方面,2组患者6个月的存活率均为100%,普乐可复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3%,赛福开组为1.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普乐可复组和赛福开组在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的肝功能异常均为1例、院内感染分别为3例和1例、院外感染分别为3例和6例、总感染事件分别为6例和7例,血糖异常分别为31例和33例,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原研药普乐可复和仿制药赛福开在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中的C0/D、C0达标率、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武汉市第一医院采取药学干预措施(信息系统干预、行政干预、治疗药物监测、基因检测)后对降低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率的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干预前后ADR发生率差异。结果: 采取干预措施后,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率(P<0.01,P<0.05)显著降低;6种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品中,地高辛、甲氨蝶呤(P<0.01)和他克莫司(P<0.05)的ADR发生率明显降低;7个进行基因检测的药品中,氯吡格雷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ADR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 采取的药学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ADR的发生率,这对预防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住院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血流感染的发生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提供潜在的抗菌药物治疗策略。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评价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基于患者28 d临床结局评价CRE血流感染相关死亡预测因素和不同抗菌药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肺部感染(P=0.020)、感染(首次血培养阳性)前机械通气(P<0.01)和替加环素的暴露(P=0.020)是CRE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前替加环素的经验性使用(P=0.006)和感染早期较高的C反应蛋白水平(P=0.016)与CRE血流感染患者较高的死亡风险独立相关,而合适的目标性治疗(P=0.013)则是改善临床结局的独立保护因素。此外,Kaplan-Meier分析显示碳青霉烯类为基础的目标性联合疗法似乎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P=0.053)。结论: 及时有效地控制原发肺部感染,加强机械通气等医院感染控制,关注感染早期C反应蛋白基线水平的监测,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改善CRE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重要举措。[J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监测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寻找影响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发生无法耐受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针对接受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的非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共收集1 857名患者的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药物治疗方案,结合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1 857名患者中,共有537名患者(28.92%)发生不良反应,而无法耐受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共141名(7.59%),导致患者无法耐受治疗的高危因素有:日剂量大于137 mg·kg-1·d-1,(OR=8.74,95%CI:4.11~18.56,P<0.001);初始谷草转氨酶(AST)≤261.40 U·L-1,(OR=2.56,95%CI:1.25~5.26,P=0.01);初始终末期肝病评分(MELD评分)≤5.96,(OR=2.08,95%CI:1.08~4.00,P=0.03)。结论: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2%,经处理仍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9%,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日剂量大于137 mg·kg-1、较低的初始谷草转氨酶(AST≤261.40 U·L-1)和初始MELD评分较低(≤5.96)是发生无法耐受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地塞米松注射剂致恶心呕吐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某口腔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期间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患者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对总体人群和不良反应发生人群的基本特点、不良反应发生与处理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使用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样本结构差异分析。结果:5年共有28 959人次患者住院治疗,使用地塞米松注射剂后发生恶心、呕吐96人次,发生率为0.3%。总体人群和不良反应发生人群间男性比例(52.1%vs 26.0%,P<0.01)、平均年龄(35.1 vs 26.3,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96例不良反应均为一般程度,94例发生在用药后10 min内,91例未经处理症状自行缓解,5例采取了停药或降低输液速度、给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或维生素B6注射液后症状缓解,3例再次使用药物后出现同样反应,79例存在合并用药的情况,所有药物使用均符合说明书内容规定。结论:地塞米松注射剂与恶心呕吐反应之间是"肯定"的关联性关系,女性和较低年龄者更容易发生该反应,用药后10 min内需重点关注,一般自行缓解,症状严重者需停药,协助清洁口鼻腔,必要时给予甲氧氯普胺或维生素B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IM患者171例,其中未使用抗病毒药物组(未用药组)59例,使用抗病毒药物组(用药组)112例,并对2组患者行倾向性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米卡星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16例肺部MDR-AB感染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0 mg·kg-1 q6h ivgtt)联用阿米卡星(首剂10 mg·kg-1,维持剂量15 mg·kg-1,qd ivgt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米卡星10 mg·kg-1,qd,雾化吸入。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临床体征改善时间、不良反应,以及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最终纳入109例患儿(对照组53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痊愈率、临床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37.74%vs. 57.14%、66.04%vs. 83.93%和62.36%vs. 83.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3%vs. 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咳嗽咳痰消失、捻发性啰音消失、胸片阴影消失、入住ICU时间,以及CRP、PCT、TNF-α、IL-6水平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米卡星静脉滴注联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部感染MDR-AB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抗凝方案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21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65岁及以上住院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未抗凝组、华法林组、达比加群酯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年内累积再住院率、全因死亡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437例患者,其中未抗凝组88例(20.14%)、华法林组157例(35.93%)、达比加群酯组192例(43.93%),抗凝率79.86%。与未抗凝组相比,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酯组能显著降低1年内再住院率(80.70%vs.42.00%vs.22.90%,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2.27%vs.22.29%vs.9.90%,P<0.05)、全因死亡率(12.50%vs.3.82%vs.0.52%,P<0.05)以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3.86%vs.7.01%vs.4.17%,P<0.05);与未抗凝组和达比加群酯组相比,华法林组显著增加小出血事件发生率(12.50%vs.21.02%vs.10.42%,P<0.05),达比加群酯较华法林能进一步降低1年内再住院率和累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未抗凝治疗(0.371,95% CI:0.210~0.655,P=0.001)以及出血史(0.101,95% CI:0.032~0.319,P<0.01)是1年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服用达比加群酯(2.908,95% CI:1.565~5.404,P=0.001)是保护因素。结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存在抗凝不足,抗凝治疗可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应促进抗凝治疗规范化及个体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安罗替尼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及SCI数据库收载的安罗替尼致ADR的个案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安罗替尼致ADR的文献报道有13篇,共17例,其中男性10例(58.82%),女性7例(41.18%);年龄主要集中在41岁以上(88.24%);多发生在用药31~60 d (38.10%);ADR以心血管系统(33.33%)和呼吸系统(28.57%)损害为主;ADR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瘘(5例),高血压(4例),手足皮肤反应(2例)等;经对症处理后,13例患者好转,4例患者死亡。结论:应加强安罗替尼ADR的临床监测,避免严重的ADR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人血清中伏立康唑的浓度, 并对临床应用进行汇总分析,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Merck Purospher STARLP RP-18 endcapped柱(250 mm×4.6 mm, 5 μm)为色谱柱, 乙腈-水(53∶47)为流动相, 流速1.0 mL·min-1, 检测波长256 nm, 柱温35 ℃。结果: 伏立康唑在0.317 4~21.16 μg·mL-1(R2=0.999 9, n=7)范围内与校正因子f(伏立康唑峰面积/尼莫地平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定量限为0.8 ng, 检测限为0.3 ng。伏立康唑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8.03%,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2%(RSD=0.83%, n=9)。296份血清样品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平均血药谷浓度(Cmin)在性别及不同年龄段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慢代谢型患者的平均Cmin分别显著高于超快与快代谢型患者(P<0.05)和中间代谢型患者(P<0.05);平均Cmin在CRP分层的3组间差异显著(P<0.01)。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平均Cmin显著高于未发生者(P<0.01), 根据Cmin监测结果调整用药, 调整后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调整前(P<0.01)。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 适用于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且CYP2C19基因表型和C-反应蛋白是影响患者Cmin的危险因素, 用以指导患者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