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麝香心痛宁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麝香心痛宁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6例受试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麝香心痛宁组服用麝香心痛宁片,对照组服用心可舒片),其中麝香心痛宁组103例、对照组103例。结果:麝香心痛宁组心绞痛显效率为48.54%,总有效率为90.29%;对中医症状的总有效率91.26%,优于心可舒组(P<0.01);麝香心痛宁组试验后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中医症状平均积分均有明显减少(P<0.01),低于心可舒组(P<0.05);麝香心痛宁组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症状与心可舒组比较有显著减少(P<0.05);麝香心痛宁组试验后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麝香心痛宁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疗效确切,临床试验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观察清血颗粒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以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造成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分组,观察外周血象、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模型外周红细胞计数、血色素、红细胞压积、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率和变形指数均有明显增加,清血颗粒组的干预作用较为明显,多数指标与西药对照依那普利组相比改善更为明显.结论:提示该模型既符合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疾病模型,又符合中医血瘀证模型,为病证结合模型.同时从动物实验角度证实清血颗粒的确是通过活血化瘀来发挥疗效的.  相似文献   
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西医结合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  管宏钟 《中医杂志》2005,46(9):702-704
中西医两种理论的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的关键.首先研究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西医病理基础,通过研究其病理机制与中医理论的结合点,在中西医两种医学理论的共同指导下对IRI做出新的病理分析.认为IRI的中医病机是在缺血心肌阳虚阴盛的基础上由于血流和氧的骤然来复发生了阴盛格阳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红花黄色素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综述红花黄色素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缓解心肌缺氧性损伤,改善心功能;抑制Ca2 内流而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肌缺血,舒张血管平滑肌;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DNA合成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保护抗凝血酶Ⅲ等而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抗自由基,抗氧化等.但其具体的药理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5.
影响血液流变学的活血化瘀中药药物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探讨影响血液流变学的中药药物研究的方法,阐明活血化瘀中药药物的流变学作用.以宏观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为分类项目,阐述血液流变学中药药物的作用,如影响血液粘度的中药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中药药物,抗血栓形成的中药药物等,中药药物的单味药和复方药对于宏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细胞流变学指标均具有广泛的作用,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单味药或复方对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具有作用,作用机制不尽相同.血液流变学中药药物对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中药药物的流变学作用可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从细胞血液流变学、分子血液流变学水平研究中药药物的作用机制.同时,发现中药有效单体及有效成分,或组成中药复方有效组分,发挥中药复方的优势与特点,提高活血化瘀中药的流变学研究水平,进一步促进中药药物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芎芍胶囊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芎芍胶囊对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血管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4Fogarty导管剥脱损伤腹主动脉内皮后继喂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兔节段性AS模型。术后随机分为8组,即模型3天组、2周组、6周组,单纯内皮损伤组,普罗布考组,芎芍胶囊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及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及单纯内皮损伤组外均予高脂饲料喂养,对腹主动脉病变最明显处标本作病理形态学检查,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动脉损伤后血管重构相关指标的变化及药物对其的影响并进行内膜增殖与血管重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皮后,随时间延长,动脉内膜逐渐增厚,模型6周组与模型2周组及内皮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芎芍胶囊大剂量与普罗布考组可明显减少内膜最大厚度(MIT)及内膜面积(IA),与模型6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内膜增厚,动脉出现早期代偿性扩张,模型2周组内弹力膜围绕面积(IELa)、外弹力膜围绕面积(EELa)及管腔最小直径(MLD)、管腔面积(LA)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至模型6周时,随内膜进一步增厚,IELa、EELa反而有所缩小,血管代偿性扩张不足,管腔明显缩窄,MLD缩小(P<0.01),各药物组均可增加MLD、LA,与模型6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单纯内皮损伤可能是病理性血管重构的始动因素之一,高脂血症可加重这一病理改变;内膜增殖和病理性血管重构共同参与了内皮损伤后AS管腔狭窄的病理过程;芎芍胶囊通过抑制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殖,干预病理性血管重构,发挥防治AS作用。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病证结合方证对应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方剂与证候的关系,阐明方剂疗效的基础,在病证结合基础上,观察方证对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瘀证31例,以区组随机法分为两组,方证对应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口服液,方证不对应治疗组给予生脉Ⅱ号口服液.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证32例,亦以区组随机法分为两组,方证对应治疗组给予生脉Ⅱ号口服液,方证不对应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口服液.结果:方证对应治疗不仅能改善临床证候,对客观指标也有改善作用,效果优于方证不对应治疗.结论: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的临床疗效可能与方与证的作用靶点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发病与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17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患者,运用频数统计等方法对其症状及证候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8例患者共收集到症状25个,频次在20次以上的有9个,频次在50例次以上的有胸闷、胸痛、憋气、痛时汗出4个。1、2、4、8、10、11月气候变化较明显的月份,相应的发病数也居多。证候要素有12个,其中血瘀、气虚、痰浊占全部病例的比例分别是94.94%、66.85%、57.30%。结论ACS常见临床症状数量有限,发病与季节(气候)有关,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表现及病机方面具有相似性,邪实正虚是ACS的主要病机,而邪实矛盾更为突出,内热在AMI中更多。  相似文献   
9.
早期应用攻逐痰瘀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发作48小时内,应用攻逐痰瘀方(酒大黄、全瓜蒌、当归、丹参、赤芍、枳实)为主,配合生脉注射液及西药常规治疗37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显效率75.68%,有效率18.91%,5周死亡率5.41%。提示:早期应用中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京春 《中医杂志》2006,47(3):179-179
陈可冀(1930~),中西医结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临床及基础研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心血管病和老年病。先后获多项国家级奖项。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作出了贡献。已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10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