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腹水是恶性肿瘤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预后差,平均生存期约20周。恶性腹水的形成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膈下淋巴管因癌细胞机械阻塞造成回流障碍可能是主要原因。恶性腹水的治疗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有了愈来愈重要的位置。笔者查阅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中医药治疗恶性腹水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方法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考察单因素在纳米粒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包括TSⅡA载药纳米粒中的药物浓度、乳化剂浓度、有机相/外水相、超声时间和强度等的改变;并通过正交设计优化TS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结果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含RGD修饰的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优选工艺参数为:药物浓度1mg/mL,载体材料浓度20mg/mL,有机相/外水相为1∶10,超声强度和时间分别为200W,20×5s。结论此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切实可行。所制备的TNP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为丹参酮ⅡA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郑展 《中医杂志》2007,48(1):24-25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上升,大多数肺癌患者死于无法控制的远处转移,骨组织是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第三好发部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徐振哗教授致力于中医肿瘤临床研究30载,治疗肺癌骨转移取得良好疗效,现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肿瘤转移是导致实体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可介导转移靶器官免疫抑制,诱导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促进肿瘤细胞休眠重激活并增殖,最终形成影像学可检测的转移灶。肿瘤来源外泌体能够通过细胞间通信,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MDSC,促进靶器官对MDSC的募集,介导MDSC的免疫抑制功能,为肿瘤细胞生存营造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局部正虚),进而促进癌症转移或发生。本文聚焦肿瘤来源外泌体介导MDSC促进靶器官免疫抑制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从干预转移前微环境形成的角度,为防治恶性肿瘤转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龙藤通络酒剂外用联合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100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三阶梯止痛药物止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龙藤通络酒剂外用。两组疗程均为8 d,观察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据此评价疼痛疗效;观察等效吗啡消耗量、爆发痛次数及止痛起效时间,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①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65.85%,显效率为31.70%,均高于对照组的44.19%和18.60%;在整体疼痛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NRS评分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各疼痛程度患者NRS评分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在中度疼痛患者中,治疗组NRS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首日吗啡消耗量、日均等效吗啡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层比较,治疗组中度疼痛患者的日均等效吗啡用量少于对照组相同疼痛程度患者(P<0.05)。④两组爆发痛次数、爆发痛平均止痛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癌性疼痛的治疗中,龙藤通络酒剂与阿片类止痛药物合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度癌性疼痛患者,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日均消耗量,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龙葵碱是龙葵的主要成分,主要包括澳洲边茄碱、澳洲茄碱及龙葵碱等;研究表明龙葵碱在肺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脑胶质瘤、骨髓瘤、白血病等肿瘤中具有广泛的抗癌作用;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自噬、增强放化疗作用、抑制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肿瘤转移和抑制血管生成;这些研究为龙葵碱的合理应用及开发提供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与扶助肾中精气抗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数目极少,却对肿瘤的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肿瘤干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干细胞,具备高度增殖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其结果是维持肿瘤干细胞数目稳定并产生肿瘤。根治肿瘤的关键应是针对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起源于成体干细胞。中医学认为,正常干细胞可归于肾中精气的范畴,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具有精气两亏之证,扶助肾中精气对治疗肿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Zhao X  Wu Z  Xu Z  Wang Z  Wu J  Su W 《中国肺癌杂志》2011,14(6):467-471
背景与目的前期体内实验证实肺岩宁方具有上调上皮细胞标志因子、Alpha-catenin、beta-catenin、E-Cadherin和下调间质细胞标志因子N-cadherin、Fibronectin的作用,而对Vimentin无明显作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旨在进一步以人高转移95-D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肺岩宁方对上皮-间质细胞标志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肺岩宁血清干预治疗人高转移肺癌细胞95-D的基础上,采用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对上皮-间质细胞标志因子Alpha-catenin、beta-catenin、E-Cadherin、N-cadherin、Fibronectin、Vimentin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Real-time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20%肺岩宁处理组Alpha-catenin表达上调(P<0.05),20%、25%肺岩宁处理组E-Cadherin表达上调(P<0.05,P<0.01);各肺岩宁处理组beta-catenin表达无明显改变;5%、10%肺岩宁处理组间质细胞标志因子Vimentin表达下调(P<0.01),各肺岩宁处理组N-cadherin、Fibronectin无明显改变;Westernblot结果表明:5%、10%、15%、20%、25%肺岩宁处理组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P<0.01),各肺岩宁处理组Alpha-catenin、beta-catenin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5%、10%肺岩宁处理组N-cadherin、Fibronectin蛋白表达下调(P<0.01),各肺岩宁处理组Vimentin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肺岩宁方通过调控部分上皮-间质细胞标志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异质粘附能力和运动能力来参与肺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多级纳米粒;测定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及纳米微粒表面结构;并检测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药物释放规律。结果课题组制备的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大小均匀,载药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90nm,Zeta电位为4.3mV,包封率(94.12±5.20)%,载药量(2.05±0.12)%。与游离的丹参酮ⅡA单体相比,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释放速度明显减慢,在120h累积释放量为72.59%。结论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成功制备了含RGD修饰的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与丹参酮ⅡA单体相比,制备成纳米制剂后,多级靶向载药纳米粒能随着时间的延长将药物逐步释放出来,具有良好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多级纳米粒;测定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及纳米微粒表面结构;并检测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药物释放规律。结果课题组制备的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大小均匀,载药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90nm,Zeta电位为4.3mV,包封率(94.12±5.20)%,载药量(2.05±0.12)%。与游离的丹参酮ⅡA单体相比,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释放速度明显减慢,在120h累积释放量为72.59%。结论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成功制备了含RGD修饰的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与丹参酮ⅡA单体相比,制备成纳米制剂后,多级靶向载药纳米粒能随着时间的延长将药物逐步释放出来,具有良好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