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观察脂Ⅰ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合并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NAFLD合并HU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予以中药脂Ⅰ方(由白术、茯苓、桑寄生、巴戟天、象贝母、粉萆薜等组成),水煎服;对照组21例,予以口服血脂康胶囊.每8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优于对照组的71.43%(P<0.01);治疗组患者B超影像改善,并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尿酸明显降低(P<0.01),两组差别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复常都有明显效果,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Ⅰ方对NAFLD合并HUA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虽有全国标准,但执行者不多,主要原因为诊断过程中易有分歧,难于操作。要实现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规范化,首先应对中医证型的约定性进行研究,包括证型的名和实,具体说就是证型的名称、证型所辖证候的专属性、数量和如何量化等。其次是对中医证型的真理性进行研究,包括规范化证型的合理性验证。并认为必须引入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生命质量量表的制订方法,在证型研究中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和补肾方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区域的影响。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8例,分为拉米夫定组、拉米夫定加补肾方l组和拉米夫定加补肾方2组共3组,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肝脏生化指标和P基因YMDD区域变异。结果:在治疗52周时,拉米夫定加补肾方2组无论是HBV DNA阳性率(6.45%),还是YMDD变异率(3.23%)都比拉米夫定组低。结论:初步表明,拉米夫定与补肾方联合用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慢性乙型对炎的疗效,并可能减少YMDD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专科质量控制康复护理应用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专科质量控制康复护理。护理3个月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肝功能、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白蛋白(ALB)和白蛋白/球蛋白(A/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肝硬化患者中应用专科质量控制康复护理对其肝功能水平有显著改善作用,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围产期传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患者大部分在e抗原(HBeAg)血清转换后成为非活动性携带者(IC),然而,部分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持续异常,在抗.HBe阳性阶段发展成肝细胞癌(HCC)。此研究的目的是调查HCC相关HBV变异。方法人选感染HBV基因C型8名IC和8名HCC患者,血清转换前后进行HBV全序列检测。结果所有HCC患者血清转换后发生T1653变异的频率较高(16.7%vs62.5%,P=0.086)。IC和HCC患者血清转换后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双突变T1762/A1764的发生率都比较高(83.3%和87.5%,P=0、825)。HCC患者中,血清转换前前s区缺失型突变检测出率为62.5%,血清转换后为37.5%。核心区缺失型仅在50%的血清转换前HCC患者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促康护理在肝癌开放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接受术后早期促康护理的35例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接受术后常规护理的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胃肠功能等。结果观察组的胃肠蠕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普通饮食时间、输液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6. 25±3. 42) h、(25. 21±5. 63) h、(68. 12±6. 35) h、(2. 31±0. 75) d、(6. 02±1. 23) d、(10. 21±2. 37) 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0. 51±4. 25) h、(48. 24±15. 32) h、(80. 47±12. 81) h、(4. 15±1. 57) d、(8. 45±2. 62) d、(14. 36±3. 47) d(P 0. 05);观察组术后5 d的血清白蛋白(35. 15±3. 92) 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 02±3. 98) g/L,谷丙转氨酶(186. 52±45. 76) U/L和谷草转氨酶(100. 54±29. 58) 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 21±55. 53)、(140. 26±31. 05) U/L(P 0. 05)。结论早期促康护理能够促进肝癌开放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恢复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TACE治疗的146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围术期疼痛缓解有效率、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围术期疼痛缓解有效率、生活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晚期肝癌TACE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围术期疼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积极因素干预对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术后疲乏程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6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积极因素干预。比较2组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及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疗程结束时情感疲乏、认知疲乏、躯体疲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压力感受、焦虑、抑郁评分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疗程结束时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积极因素干预能够缓解肝癌TACE患者术后的疲乏严重程度,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BCP联合点突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基本C区启动子(basal core promoter,BCP)联合点突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未经拉米夫定及干扰素治疗的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肝脏生化指标及BCPnt 1762A-T和nt1764G-A联合点突变。结果 实证组的变异株检出率明显高于虚证组,其中湿热中阻型患者变异株的检出率最高。结论 实证者可能较易发生BCP联合点突变,其中湿热中阻型患者可能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肝硬化患者合并白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较为常见,国内外许多学者在病原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从细菌培养、细菌迁移、抗感染及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细菌病原学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