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6%左右,锁骨位于胸廓两侧,全长于皮下均可摸到,易于受伤,且锁骨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呈不规则型,骨折断端易移位,且不稳定,既往多采用手法复位,横“8”字绷带固定,但易于移位,畸形愈合,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治疗效果要求亦不断提高,我们采取多种手术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满意,现将我院3年来对126例锁骨骨折手术内固定的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经我们改良的差速贴壁法结合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低浓度血清的培养方法对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进行分离和原代纯化培养,探讨建立嗅粘膜嗅鞘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 对差速贴壁后的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交替应用含10%胎牛血清和含2.5%胎牛血清、NT3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观察嗅粘膜嗅鞘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p75NTR和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和纯度检测.结果 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形态多呈双极、三极,伴有细长的突起.p75NTR和GFAP染色均呈阳性反应,体外培养9 d时纯度可达83%.结论 差速贴壁法结合低浓度血清和NT3应用可以分离培养出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的可能细胞因子途径。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和雌激素组(已烯雌酚片,0.0225 mg·kg-1·d-1,灌胃)。假手术组仅牵动卵巢,其余两组均行卵巢切除术。12周后取第3-6腰椎做骨密度检查。取股骨提总RNA。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上述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相对于去卵巢组,雌激素组大鼠腰椎骨密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相对于去卵巢组,雌激素组大鼠骨组织OPG的mRNA表达增高,M-CSF的mRNA表达下降,ODF/OPG值下降。结论雌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效应可能与其调控OPG,M-CSF的表达和ODF/OPG值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杏仁核胃动素受体分布及其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鼠杏仁核胃动素受体分布及杏仁核基底外侧核胃动素受体与外源性胃动素结合或者毁损后对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MMC)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中枢立体定位杏仁核微量注射、杏仁核毁损、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十二指肠MMC的方法,探讨大鼠杏仁核胃动素受体的作用。结果杏仁核各亚核团都有胃动素受体分布.以杏仁内侧核分布最多;杏仁基底外侧核也有较多分布,后部多于前部;分布较少的核团是杏仁基底内侧核、杏仁中央核、杏仁基底外侧核:杏仁核基底外侧核胃动素受体与外源性胃动素结合后可以使十二指肠MMC时相变短,峰电振幅增加,峰电频率增快;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术可完全阻断这种效应:阿托品、酚妥拉明、普萘洛尔不能阻断这种效心;抗胃动素血清只能部分阻断这种效应:杏仁基底外侧核核团毁损对十二指肠MMC影响不明品。结论杏仁核各亚核团都有胃动素受体分布,杏仁内侧核是胃动素受体分布最多的部位。杏仁核微量注射胃动素可以使十二指肠MMC的时相、峰电振幅和峰电频率发生变化.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杏仁核-下丘脑-脑干.迷走神经通路实现的.提示杏仁核胃动素受体存对十二指肠MMC的中枢性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们将1986~2005年19年间诊治的17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3~18岁,平均15.2岁。病史5天~2年。1.2临床特点有明显外伤史者12例,腰痛17例,下肢抽麻痛14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5例,椎旁压痛伴反射痛14例,代偿性脊柱侧弯11例,感觉异常9例,腱反射异常4例,肌力减弱4例。1.3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均行腰椎正侧位常规拍片,1990年以前病例均行脊髓造影,其后多选用CT或及MR I检查。17例均呈单个椎间隙病变,其中L4/L5 13例,L5/S14例,腰椎骶化3例,骶椎腰化2例,腰5隐裂1例。1.4治疗1例初…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及再手术方法。方法 对29例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1个月,平均34个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达86.2%。结论 再手术的常见原因有髓核残留过多、神经根粘连、继发腰椎管(侧隐窝)狭窄和腰椎不稳等。初次手术时要加强术前检查明确诊断,确立正确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对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仍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后外侧植骨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11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2组。A组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B组行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间融合术。比较2组的滑脱复位率、复位丢失率、椎间隙高度丢失率、植骨融合率、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2组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滑脱率、复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P0.05)。2组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与近心端第2椎间隙高度比值有显著差异(P0.05)。2组JOA评分、RIS及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前及随访时下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6%,显著高于B组的10.7%(P0.05)。结论与后外侧植骨相比,椎间融合术能够维持滑脱的矫正,减少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出现,但两种术式的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扩髓与非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共92侧开放性胫骨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其中扩髓组54侧,非扩髓组38侧。伤口拆线后扶拐下地活动,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2年。结果扩髓组与非扩髓组局部感染率分别是20.3%和5.3%(P〈0.05);扩髓组与非扩髓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2.5周和19周(P〉0.05);延迟愈合分别为8例,3例。结论与扩髓组比较,非扩髓带锁髓内钉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少,感染率低,两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水泥型羟基磷灰石(CPC)人工骨,并研究CPC人工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高温法制备出磷酸四钙,然后在模拟体内环境下将其与无水磷酸氢钙发生水化固化反应,合成水泥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将自制的CPC人工骨植入新西兰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中,术后4、8、12、16周取材,采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分析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CPC植入后4周有新生软骨形成及未成熟的骨组织,可见大量的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胶原组织及较多的小血管.8~16周新骨继续生成,人工骨逐渐改建为成熟的板层骨、骨小梁和髓腔结构.结论 CPC人工骨制备简单,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效果,可能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0.
程斌  李勇  王坤正  张开放 《中国骨伤》2003,16(10):593-594
目的研究稳定性脊髓纵裂的临床特征、手术疗效以指导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18例稳定性脊髓纵裂诊治情况.根据手术所见、影像学和手术疗效分析其致病机制及治疗要点.结果稳定性脊髓纵裂患者临床症状是脊髓发育不良的结果,11例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无改善,非手术7例患者长期随访神经功能障碍无进展.结论稳定性脊髓纵裂患者无需手术,应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