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6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305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控制性降压是否增加脊髓对牵拉损伤的易感性。材料与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6只,随机分为常压和控制性降压脊髓牵拉损伤组。观察常压及控制性降压水平下相同程度牵拉损伤后脊髓血流(SCBF)、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源性运动诱发电位(NMEP)改变的差异。结果 外周血有创动脉压(MABP)平均下降幅度为40.5%。经SSPS统计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牵拉水平下,常压组及低压组的SCBF(%)、SEP波幅(Asep)(%)及NMEP波幅(%)无显著差异。结论 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不增加脊髓对牵拉损伤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
治疗骨折与术后合并的骨不连,至今仍是骨创伤领域的难题之一。研究分析当前的学术思想,探索更接近骨愈合规律的理念与技术,是必然的学术趋势。1当前骨创伤理论与技术1.1AO从20世纪50年代起,AO组织提出解剖复位与骨块间坚强固定与加压的概念。50年间,由于伴随生物材料学的发展和内固定形式的进步,业已成为治疗骨折与骨不连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发现了存在并需继续探讨的若干问题。(1)偏心类的固定模式,如加压钢板,其疗效超越一般非加压性钢板。但同时也发现:①内固定期间,骨质萎缩,骨痂纹理凌乱或难觅骨痂;②钢板…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及后路三维矫形融合节段选择策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效的分型及三维矫形融合节段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1年行后路三维矫形术的8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14.4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5(12—57)个月。根据侧凸的结构性特点,将脊柱侧凸分为10型,并根据各型特点选择适当的融合节段,进行CD、TSRH及CD Horizon系统后路矫形内固定脊柱融合术。结果:1例King Ⅲ型患者发生曲轴现象,随访时畸形加重,躯干失平衡。1例King ⅡA型患者选择性融合胸椎后远端腰椎侧凸加重,躯干失平衡。其余患者均获得较好的躯干平衡和矫形效果。结论:本文所提出的侧凸分型方法可较完整地区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各种类型,根据该侧凸分型所提出的融合节段选择原则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4.
跟骨骨折的治疗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在全身骨折中占2%,跗骨骨折中占60%.多由高处跌下时足跟直接着地压缩所引起,少数为撕脱骨折,近年来交通事故造成的此类骨折亦有增多.跟骨以复杂的皮质骨和松质骨支持的基础上具有四个小关节为解剖特点,由此使距下关节和跗横关节能够进行高度的偶合和精确的连动,同时,跟骨是构成足弓的主要成分,使足部富有弹性以缓解震荡.跟骨的重要性以及骨折的复杂性,使跟骨骨折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刚刚起步[1],其临床分型多种多样,治疗方法尤其是波及距下关节的处理争论甚多.本文就其治疗方法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肱骨近端记忆接骨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肱骨头解剖颈至外科颈及肱骨近端干段骨折、骨不连的内固定新技术。方法 根据生物记忆材料镍钛合金性能与肱骨近端解剖生理特征,研制肱骨近端记忆接骨器(proximal humerus memory connector,PHMC),并临床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共22例。患者平均年龄41.7岁,平均随访18.5个月。结果 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平均3.6个月;骨不连骨性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骨愈合形式均呈骨板样骨替代,未见无序骨痂出现。PHMC术后弃用外固定,创伤反应期(7~12d)后,进行主动渐进性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按Michael Reese评分,平均88.5分。结论 PHMC能有效治疗肱骨解剖颈始至肱骨近端的各类型骨折与骨不连,亦为减少该部的假体关节置换探索出了新路。  相似文献   
6.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失败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桡骨远端骨折为全身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整个骨折患者的1/6,多见于老年患者。收治了桡骨远端骨折骨不连及畸形愈合的患者28例,分析原因如下。1临床资料1998-2004年,共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失败病例28例,其中桡骨远端粉碎骨折7例,骨不连21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组中,男4例,女3例;年龄21~65岁,平均41.3岁。其中石膏固定导致骨折再移位4例,外固定支架固定导致骨折再移位2例,克氏针内固定导致再移位1例。骨不连组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4~70岁,平均55.7岁。其中采用普通钢板固定7例,三棱针固定7例,克氏针加钢丝固定2例,单纯克氏针固定2例,外固定架…  相似文献   
7.
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生物力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骨盆受到冲击载荷作用的力学行为特征,为临床分析及判断骨盆骨折类型、力学分布、冲击载荷影响提供力学基础。方法: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方法,将所构建骨盆三维实体模型导入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7.0,计算单侧髂前上棘和单侧髂骨正后方部位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的力学行为表现,冲击载荷为0~8000N,峰值8000N,时间自0~40ms,分析主应力值、应力分布情况以及主应力方向上骨盆单元的位移。结果:冲击载荷作用于单侧髂前上棘时,0~10ms主要的应力沿髂后上棘到髂前上棘分布,在冲击后期10ms以后,骶髂关节、髋臼和耻骨支都会产生较大的应力分布;作用于单侧髂骨正后方部位时,0~20ms主要的应力沿髂骨纵行传导,应力分布并没有在冲击峰值10ms时达到最大,而是从20ms之后,应力开始向骶髂关节、双侧耻骨支、坐骨支以及髋臼等部位传导并可见到明显的应力分布。结论:分析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各部位应力分布以及骨盆各个单元在应力作用下的位移变化,有助于临床上进行骨盆损伤内固定力点的选择以及进一步明确骨盆内在应力值分布。  相似文献   
8.
肱骨髁间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肱骨髁间骨折由于闭合复位困难 ,开放复位缺乏有效的内固定从而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骨不连或畸形愈合者并不少见。尽管手术难度较大 ,并发症较多 ,但目前大多数学者仍主张手术治疗 ,至于内固定的选择现仍有争议。从 1 995年以来采用双张力带法和Y型钢板共治疗肱骨远髁间骨折病人 2 9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9例 ,男性 1 1例 ,女性 1 8例 ,年龄最小 1 7岁 ,最大 72岁 ,平均 42 6岁。均为新鲜骨折 ,其中摔伤 1 9例 ,高处坠落 3例 ,车祸 7例 ,开放伤 3例 ,合并桡神经损伤 4例 ,尺神经损伤 2例 ,骨质疏松 5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F-κB “decoy”寡核苷酸(ODNs)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株J774.1表达IL-10的影响。方法: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转染NF-κB“decoy”ODNs对LPS刺激巨噬细胞产生IL-10及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中转染NF-κB“decoy”ODNs对抗炎介质IL-10的合成表达无影响。结论: NF-κB“decoy”ODNs不抑制抗炎介质IL-10的表达,可能由于NF-κB在IL-10转录机制中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颈椎间盘突出症 (cervicaldischerniation ,CDH)是骨科的常见病。其发病机理是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 ,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后使纤维环破裂 ,髓核突出而引起颈髓或神经根受压。随着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和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尤其自MRI问世以后 ,CDH的发生率、发现率和诊断的准确率均明显提高。本病可急性发病 ,也可慢性发病。初起可能由于轻微劳损 ,甚至睡醒时伸懒腰而发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赖于压迫的组织而定。临床上 ,本病可分为 2种类型 :中央型和侧方型 ,见图 1。中央型以颈髓受压为主要表现。当颈椎间盘中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