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68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2 0年来 ,由于新辅助化疗的出现、影像学的进步、外科手术技巧的提高、新的实用重建技术的出现 ,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已由单纯的截肢手术转变为以保肢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我院自 1990 - 2 0 0 2年间对 6 8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施行了保肢手术治疗 ,现就本组病例的手术适应症、术前评估、术前化疗、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原则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 ,男性 4 0例 ,女性 2 8例 ,年龄2 6 .8± 11.8岁 (10~ 6 0岁 ) ;全部经病理检查证实 ,且行胸片、全身骨 ECT扫描排除了其他部位的转移灶。患病部位分布…  相似文献   
2.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MSCs,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经尾静脉移植Brdu标记的BMSCs,损伤后24h、移植后1、3、5周评价实验动物的神经功能状况,并检测BMSCs在体内迁移、存活以及分化情况,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移植的BMSCs在宿主损伤脊髓中聚集并存活,3~5周后有部分移植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微管相关蛋白(MAP2);BMSCs静脉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改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5周后组织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损伤区脊髓结构较完整。结论BMSCs经静脉移植后可向脊髓损伤处聚集并存活分化,促进神经修复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IL-1β、TNF-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IL-1β、TNF-αmRNA的表达,脊髓损伤后IL-1β、TNF-αmRNA表达迅速增强,在伤后1h达到高峰。结论 IL-1β、TNF-α存在于正常的脊髓组织内,脊髓损伤后IL-1β、TNF-α表达迅速增强,提示协同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并可能是损伤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 arrow strom a cells,BM SC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 N F)联合应用对兔脊髓外伤性截瘫结构和功能修复的影响,以寻求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治疗脊髓外伤性截瘫的疗法。方法:采用改良A llen打击法建立兔脊髓外伤性截瘫的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观察3d再分别行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BM SCs、BD N F和BM SCs BD N F干预。脊髓损伤移植后1、3、5周进行改良Tarlov评分及CSEP评测,5周观察脊髓结构的变化。结果:与BM SCs组、BD N F组相比,移植后第5周,BM SCs BD N F联合移植组脊髓损伤处结构恢复较好,第3周、5周后,BM SCs BD N F组的CSEP和改良Tarlov评分亦明显好于BM SCs组和BD N F组(P<0.01)。结论:BM SCs和BD N F联合移植对急性脊髓外伤性截瘫的结构和功能有更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报道用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骨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应用解剖学研究,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顺行移位修复尺、桡骨骨不连,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月骨不连与骨坏死。结果:临床应用19例,随访1年,在术后3~6月均达到骨愈合和骨坏死修复,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术适合邻近骨不连、骨坏死修复。  相似文献   
6.
我科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12月使用 AO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共 116例次 (其中 7例 2处手术 ,1例 3处手术 ,2例 2次手术 ,4例来自协作医院 ) ,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术中术后也出现一些失误和并发症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91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40 .3±3.2岁 (6~ 92岁 )。损伤原因 :车祸 6 1例 ,跌伤 (包含坠落伤 )4 1例 ,他伤 7例 ,病理性骨折 4例 ,其他 3例。骨折部位 :锁骨骨折 11例 ,肱骨骨折 14例 ,前臂骨折 11例 ,股骨骨折 46例 ,胫腓骨骨折 34例。本组开放性骨折 17例 ,闭合性骨折 99例。固定钢板类型 :L …  相似文献   
7.
目前已有多种不同游离骨瓣或骨肌(皮)瓣成功应用于颌骨重建,如髂骨肌(皮)瓣、肋骨瓣、肩胛骨瓣等,但均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一定的局限性。1989年Hidalgo[1]首次应用腓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缺损。腓骨肌(皮)瓣应用于颌骨重建能较好地恢复面部外形及口腔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P-糖蛋白在骨肉瘤、骨软骨瘤、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骨肉瘤临床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53例原发性骨肉瘤、1例人骨瘤、17例正常骨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骨肉瘤中GST-π、P-糖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骨组织和骨软骨瘤,骨肉加P-糖蛋白表达与术前有无化疗明显相关,在骨肉瘤、骨软骨瘤和正常骨组织中P-糖蛋白的表达与术前有无化疗明显相关,在骨肉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预防方法。方法选择6例单纯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术前术中双侧髂前上棘及髌骨上缘反复测量验证,骨盆标准X线正位片股骨头模板运用确定股骨颈截骨平面及股骨距保留长度。术中软组织松解及假体试模反复运用验证,有效保持术后双下肢基本等长,避免下肢不等长引起跛行。结果术前6例患肢短缩2.0~4.7cm不等。术后测量4例双下肢等长,1例患肢短缩0.3cm,1例患肢延长0.2cm,无跛行。结论通过术前测量评估,骨盆X线正位片上模板运用设定股骨颈截骨平面及股骨距保留长度,术中适当软组织松解及假体试模运用,双下肢髂前上棘与髌骨上缘长度再次测量印证,可有效保持术后双下肢基本等长,避免下肢不等长引起跛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