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探究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和恢复的相关皮质下区域。 方法 纳入大脑中动脉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10例(吞咽障碍组)和未发生吞咽障碍的大脑中动脉梗死后患者10例(非吞咽障碍组)。选取胼胝体等11个感兴趣区(ROIs),比较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病灶侧与健侧的扩散张量参数扩散各向异性(FA)的比值rFA的差异,以及吞咽障碍组1个月和3个月吞咽障碍恢复时的rFA值的变化,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FA与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度量表(DOSS)评分的关系。 结果 比较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各ROI的rFA值后发现,吞咽障碍组岛叶的rFA值为0.73±0.16,非吞咽障碍组岛叶的rFA值为0.97±0.07,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比较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和发病3个月后ROIs中扩散张量参数rFA值后,吞咽障碍组岛叶、大脑脚、小脑上脚的rFA值在发病3个月后均显著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的DOSS评分为(4.4±0.8)分,与发病3个月后(6.3±0.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障碍组发病1个月内,DOSS评分与岛叶、大脑脚和小脑上脚具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 DOSS评分仅与大脑脚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早期吞咽障碍程度(发病1个月内)与岛叶、大脑脚、小脑上脚相关,而晚期(发病3个月后)与大脑脚相关。  相似文献   
2.
孙建伟  孙琦 《中国康复》2017,32(1):27-29
目的:探讨远程指导的家庭康复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TKA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出院后在家中继续延续院内训练方式自行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家通过远程家庭康复指导进行康复,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康复治疗师在治疗前、术后1、3、6、9和12周,分别采用骨关节指数(WOMAC)、关节活动度(ROM)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治疗1、3、6、9及12周后,2组WOMAC指数(疼痛,功能障碍,僵硬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组膝关节主、被动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在出院后(治疗6、9及12周后),WOMAC指数(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和僵硬程度)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膝关节主、被动ROM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远程指导的家庭康复治疗对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脊髓损伤后出现肌痉挛的患者分别采用针刺结合肌电引导下注射BTX-A、单纯注射BTX-A、单纯电针刺激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得出针刺结合肌电引导下注射BTX-A是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6月,随机将脊髓损伤后出现肌痉挛的患者分为3组,A组针刺结合肌电引导下注射BTX-A,B组单纯注射BTX-A治疗,C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应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对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个月时进行改良Ash-worth评分、运动指数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时3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结合肌电引导下注射BTX-A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两个对照治疗组。结论:针刺结合肌电引导下注射BTX-A治疗可快速有效地减少肌痉挛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最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根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降低康复治疗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RCA小组,对2014年本科室9例跌倒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在2015年进行实施.结果 康复治疗患者的跌倒发生率由2014年的2.40%降低至2015年的0.49%,差异显著(P=0.032).结论 正确应用根因分析法可有效降低康复治疗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治疗期望值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采用Herth希望指数量表(herth hope index, HHI)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后,根据问卷中患者对治疗期望分数的高低,分为A组(12~30分,低治疗期望,n=40)和B组(31~48分,高治疗期望,n=40)。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ALD评分和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患者上升幅度较A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经相同康复治疗后,治疗期望值高的患者相较于治疗期望值低的患者能在肢体功能恢复中取得更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联合锚钉固定与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8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固定方式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后内侧入路空心钉锚钉系统固定)和关节镜固定组(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6~74(42.9±18.8)岁;左侧13例,右侧7例;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2例,Ⅲ型8例;后抽屉试验Ⅱ度14例,Ⅲ度6例。关节镜固定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4~70(53.5±13.4)岁;左侧11例,右侧7例;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0例,Ⅲ型8例;后抽屉试验Ⅱ度11例,Ⅲ度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即刻复位质量,并于术后6个月时比较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后抽屉试验、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膝部评分表分级、KT2000稳定性评价及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 3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6(12.3±1.9)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折畸形愈合及不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膝关节X线片示撕脱骨折均已达到影像学愈合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56.4±7.1) min、(63.2±10.2) ml,关节镜固定组分别为(89.9±7.4) min、(27.7±8.7)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复位质量(χ2=0.257,P=0.612),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t=0.492,P=0.626)、膝关节后抽屉试验(χ2=0.320,P=0.572)、膝关节IKDC分级(χ2=0.127,P=0.938)、KT2000稳定性评价(χ2=0.070,P=0.791)和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t=0.092,P=0.2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内侧入路空心钉锚钉系统固定与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关节镜下手术出血更少,但同样学习曲线较长,手术时间较传统切开手术更长,术者需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及自身的手术倾向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桥脑小脑束的扩散参数在发病3个月内和1年后的动态改变,分析其与脑卒中后远期步行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亚急性期(病程3周~3个月)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偏瘫患者30例,分别于发病3个月内(首次)和发病1年后(随访时)采用DTI在感兴趣区桥脑小脑束的小脑中脚区域测定左、右两侧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作为影像学参数;同时采用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对入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上、下肢运动评定部分,并作为偏瘫分级(PG)的依据(即上肢和下肢运动评分之和);并于随访时,采用Brunel平衡量表(BBA)、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分别评定入选患者的平衡功能、功能预后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首次扫描后发现,桥脑小脑束未受累侧FA值(0.499±0.053)和随访时桥脑小脑束未受累侧的FA值(0.490±0.094)明显低于同期受累侧。首次检测所得桥脑小脑束的rFA值与首次和随访时的下肢运动PG分值、上肢运动PG分值、运动总PG分值和FIM评分呈显著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上肢、下肢和总运动结局是否良好与桥脑小脑束的rFA值显著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桥脑小脑束的rFA值预测下肢运动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比值为0.84(P=0.002),最佳界值点为0.92(敏感度71.4%,特异度73.9%)。结论亚急性期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桥脑小脑束的DTI参数(rFA值)可预测其长期运动能力的恢复情况,且桥脑小脑束的rFA值是预测下肢运动结局是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治疗期望值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采用Herth希望指数量表(herth hope index, HHI)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后,根据问卷中患者对治疗期望分数的高低,分为A组(12~30分,低治疗期望,n=40)和B组(31~48分,高治疗期望,n=40)。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ALD评分和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患者上升幅度较A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经相同康复治疗后,治疗期望值高的患者相较于治疗期望值低的患者能在肢体功能恢复中取得更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