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任可  周静  李振麟  钱士辉  李贺  王宸 《中草药》2019,50(1):120-128
目的探讨重楼提取物(PPEE)抗骨肉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质量浓度的PPEE处理骨肉瘤细胞,采用MTT法、Hoechst 33342染色、流式细胞术、Matrigel培养、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及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PPEE的体内抑瘤效果。结果 PPEE对骨肉瘤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60μg/m L,对成骨细胞增殖影响较小。PPEE可浓度依赖性地将骨肉瘤143B细胞阻滞在G2/M期,上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CDK1、p-Cdc25C、p-Chk2表达,下调cyclinB1表达;促进细胞凋亡,上调cleavedCaspase-3、8、9和PARP表达,上调Bax/Bcl-2;抑制细胞体外VM形成,下调FAK、Mig-7、MMP-2和MMP-9表达。体内实验显示PPEE能明显抑制骨肉瘤生长和体内VM形成,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期。结论 PPEE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抗骨肉瘤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及破坏骨肉瘤VM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脊髓型颈椎病公认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随着人们对脊髓型颈椎病认识的加深和临床经验的积累,非手术治疗逐渐成为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故从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个方面叙述近年来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巨型方舱医院短时间内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管理和实践经验,从方舱医院护理质量提升、物资保障、感染防控和人文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未来巨型方舱医院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临床创伤性疾病导致的皮肤软组织损伤?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11年2月~2012年10月共收治26例患者,对不同原因所导致的各类皮肤软组织损伤创面,采用VSD技术进行一期治疗,彻底清创后行游离植皮或不植皮,采用创面VSD材料覆盖,持续负压封闭吸引?结果:26例患者在皮肤移植前使用1~2次VSD技术治疗创面,10例创面不植皮而痊愈,14例创面经1次植皮治愈,2例行二次VSD技术后再次植皮,均取得彻底修复,无1例创面感染发生?结论:VSD技术能有效地治疗复杂创伤性创面,降低感染率,促进创面早期修复,为创伤治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体位复位PVP治疗88例GenantⅠ、Ⅱ、Ⅲ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别记录GenantⅠ、Ⅱ、Ⅲ型骨折患者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角、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GenantⅠ、Ⅱ、Ⅲ型骨折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角、VAS评分术后2 d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均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17例(19.3%)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13例渗漏到椎体旁,4例渗漏到椎间盘,无椎管内渗漏发生,均未产生临床症状。骨水泥渗漏发生率GenantⅠ型较GenantⅡ、Ⅲ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复位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明显改善GenantⅡ、Ⅲ型椎体压缩骨折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及后凸角,但随着椎体压缩程度的增加,骨水泥渗漏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6.
改良1/3管形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治疗老年 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晋辉  谢林  洪友松  王庚启  康然 《中国骨伤》2010,23(12):936-937
目的:研究治疗老年A、B型踝关节骨折的一种手术器械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采用改良的1/3管形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治疗老年踝关节骨折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58~81岁,平均69.3岁。按Danis-Weber分类:A型6例,B型8例。采用AOFAS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总结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本组14例术后全部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术后根据AOFAS评分标准,总平均分(88.0±2.1)分。结论:根据每例患者的情况因人因病制宜,采用外踝改良1/3管形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老年A、B型踝关节骨折的良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7.
何伟东  周中  谢林  贾晋辉 《河北中医》2012,34(9):1434-1435
手指伸肌腱止点撕脱性损伤的患者比较多见,手指伸肌腱断裂引起的远侧指间关节屈曲畸形称为锤状指。若早期处理不当可导致并发症,造成疼痛、功能障碍,并影响美观,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用微型锚钉重建伸肌腱止点的方法逐渐被认同,并在临床治疗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2008-06—2011-05,我们采用微型锚钉手术治疗锤状指7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周中  熊进  江宁  谢林  黄海涛  陶永飞 《中国骨伤》2010,23(5):340-342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的原因.方法:总结分析1998年12月至2007年12月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78例,男42例,女36例;年龄26~85岁,平均62岁.入院距受伤时间1~49 h,平均4 h.按Evans-Jensen骨折分类标准,ⅠA型4例,ⅠB型24例,ⅡA型13例,ⅡB型22例,Ⅲ型11例,Ⅳ型反斜形骨折4例.按AO标准操作要求进行动力髋螺钉固定,术后凡出现股骨头切割、尾钉退出、髋内翻、螺钉松动、加压钉滑出套筒、大转子骨折移位均属失败,对其中失败的12例进行分类、归纳,分别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个月~7年,平均36个月.12例失败,其中加压钉切割股骨头颈4例、髋内翻1例、加压钉滑出套筒2例、螺钉松动2例、尾钉外移2例、大转子骨折移位1例.结论:DHS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适应证的选择、患者骨骼的质量、手术医生的操作技术水平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接复俯方法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技巧。方法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结合本科室的实践经验,总结间接复位的方法和技巧。结果104例患者中97例骨折愈合,4例迟缓愈合,3例不愈合,通过对骨折复位方法及遇到的困难的分析,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得到一套行之有效的间接复位方法。结论间接复位可应用于大多数四肢骨折,结合微创内固定,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周中  宋知非  黄海涛  江宁 《中国骨伤》2006,19(3):144-146
目的:比较分析微型接骨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经完整随访的5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情况,A组:32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予以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接骨术,术后石膏夹板外固定;B组:24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予以行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接骨术,术后未用外固定。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按照TAM系统评价法要求分别观察测量手指屈曲伸直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经过6~12个月(平均9.3个月)的随访,按TAM系统评价法:A组优14例,良9例,中7例,差2例;B组优12例,良6例,中4例,差2例。经统计学Ridit分析检验,u=1.547,两种方法在恢复手功能(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型接骨板和克氏针内固定均为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各有优缺点,只要注意适应证的正确掌握和规范操作就能扬长避短,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