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8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8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100853北京市) 一种期刊品牌的形成。蕴含着编者、作者、读者的艰辛努力,不懈奋斗和不断积淀。《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已经具有了这样的品牌效应.这是一代又一代脊柱外科学家精心培育的结果,这是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和杂志工作人员心血的结晶,这是《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上颈椎手术翻修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颈椎处于颅颈交接区,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毗邻关系复杂,历来被视为脊柱外科手术的“禁区”。然而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上颈椎手术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普及,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造成不良预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颈椎手术技术的发展。本文参阅国内外文献就上颈椎翻修术原因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路术后C5神经根麻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OPLL患者157例.其中9例术后卅现C5神经根麻痹。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其中5例患者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随访观察预后情况。结果:本组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为5.7%.包括单开门椎管成形术2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术7例。其临床表现为三角肌、肱二头肌肌力下降至1~2级,肩部及上臂外侧感觉障碍,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随访1~4年,9例患者的肌力均恢复至3~4级,7例感觉恢复正常。结论: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后路手术治疗OPLL的并发症之一,经过功能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获得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或棒结合可吸收缝线治疗开放性骨折2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68个月,平均35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术后根据X线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优18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6%。结论可吸收材料用于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或作为辅助内固定方法,并无增加感染机会,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具有无需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范围的探讨刘祖德,杨金堂,贾连顺目前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管狭窄症常用椎板切除术,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但仍有少部分患者行颈后路椎板切除术后一段时间,自觉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再次就诊时发现存在着减压不彻底的问题。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钛网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19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椎板钛网成形术,对结果进行临床和X线片评定。结果 平均随访21.7个月,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局部和全身异常反应。颈椎板成形术后椎管矢状径平均增加4.7mm,钛网位置无变化,已被再生的自体骨固定。结论 钛网椎板成形术在颈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离体培养脊髓片的理想厚度和大鼠的最佳周龄。方法通过不同周龄的大鼠(1周、2周、3周、4周龄各10只,共40只),以及不同厚度(切片厚度分为:100μm、200μm、300μm以及400μm 4种)的脊髓组织切片培养,采用MTT技术进行脊髓片培养细胞的活性鉴定,观察脊髓片培养不同时间点其神经细胞的活性。结果1~7 d鼠龄的脊髓组织片培养1~14 d时细胞活性最高,但其神经细胞结构形态容易受到破坏,不利于观察,且在培养超过14 d时神经细胞活性明显下降;2~3周鼠龄的脊髓组织片培养细胞,在培养14 d后仍有较高的神经细胞的活性并保持较好的细胞形态结构;1~4各周龄组大鼠200μm和300μm左右厚度的脊髓片培养神经细胞活性最稳定(85%~95%)。结论进行离体脊髓片培养,选择7~14 d(即1~2周龄)大鼠作为取材对象较为理想,选择200μm~300μm切片厚度的脊髓片进行培养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Atlas钛缆固定上颈椎的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 以更为安全、方便地开展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方法: 观察 100套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 设计引导钛缆穿绕的特殊的器械, 并应用于 17例上颈椎损伤患者的手术操作。结果:(1) 寰椎后弓较纤弱, 横截面呈扇形, 内侧面从后上方向内下方倾斜; 枢椎椎板较粗大, 上窄下宽, 内侧面基本垂直, 内侧面下缘多形成一骨嵴; (2) 寰椎后弓的引导器要求头端折弯, 枢椎椎板引导器要求头端圆钝; (3) 17例患者手术操作均安全、顺利完成, 无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 穿绕钛缆时宜自上向下操作; 采用专用的引导器使得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的操作更为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颈胸段骨折、脱位前路减压、钛网、Codman/Slimlock钢板内固定重建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行颈胸段前路C7、T1、C6,7或C7~T1椎体次全切除、钛网及Codman、Slimlock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植骨均在3~4个月内完全融合,15例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1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结论颈胸段前路减压、钛网、Codman、Slimlock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行之有效的手段,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SOX-9(AdSOX-9)对人的颈椎关节突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细胞数目及Caspase-3基因表达的作用及相关意义,更好理解颈椎软骨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AdSOX-9按照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处理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应用TdT介导dUTP-生物缺口末端标记方法(TUNEL)及免疫染色方法观察凋亡细胞数量及Caspase-3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25MOI、50MOI剂量作用组TUNEL阳性细胞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加;AdSOX-9转染软骨细胞预处理后,空白对照组、25MOI作用组、50MOI三种处理组Caspase-3表达均明显增加,各时点较空白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OX-9基因对软骨凋亡细胞数目、Caspase-3凋亡基因的影响,存在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为软骨细胞退变发病机制研究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