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老年性失眠症是老年人常见疾病,近年来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上都有很大的进展,其中特别是传统运动疗法,如太极拳等,表明对失眠症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值得总结梳理以更好地为下一步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32.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教师教什么不再是惟一的重点,重要的是学生需要什么,而基于此理论应运而生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得到肯定并被广泛应用。根据Taroned&Yule(1989)的观点,“以学习者为中心”是教师根据学习者的需求设置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33.
目的调查上海市延吉社区糖调节受损人群的中医基本证候的分布情况。方法从延吉社区45~74岁常住居民中随机抽取2 228人,筛检出178例糖调节受损人群,进行中医基本证候的调查。结果延吉社区糖调节受损人群多见的中医证候是气虚证55例(30.90%)、食积证31例(17.42%)、气滞证29例(16.29%)和阳虚证29例(16.29%),病位以在肾86例(48.31%)和在心51例(28.65%)为主。结论延吉社区糖调节受损人群的中医证候以气虚证、食积证、气滞证和阳虚证为主,病位主要在肾和心。  相似文献   
34.
中医学不仅是一门学术技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或者说其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学》作为中医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废除中医"、"废医存药"思潮抬头的大背景下,做好中药学课程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对于培养学员的文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非洲在华留学生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其分布情况,为探讨留学生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高校非洲留学生进行随机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 (1)73名非洲留学生中医体质类型中,以平和质类型为主(占54.8%),其后依次以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居多。中医体质各亚项最大值中,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例数位列前三;(2)非洲留学生中医体质兼夹的情况较多,其中气虚质与阳虚质兼夹例数最多,而气郁质易与多种偏颇体质兼夹出现,且比例仅次于前者。结论非洲留学生虽以平和质为主,但在偏颇体质中,气虚、气郁、阳虚体质者居多,这与其在华就读时的地理、文化环境有关。通过对留学生的中医体质特征初步了解,为今后对留学生进行健康干预的分析及相关性研究提供进一步借鉴。  相似文献   
36.
肝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恶性程度高,近年来肝癌发病率在欧洲和美国呈上升趋势,我国是肝癌高发区,当代名中医在长期诊治肝癌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现从肝癌的病因学说、治疗方法、方剂、用药等方面,对当代名中医治疗肝癌的经验作一梳理总结,以供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37.
内关穴治疗呃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心包经起于胸中,下过横膈,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与三焦经互为表里。"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内关穴可以宣通上下,主治心悸、胸痛、胃痛、呃逆、呕吐、失眠等胸腹部疾病,故《拦江赋》谓:"胸中之病内关提。"  相似文献   
38.
宋维毅 《西部中医药》2011,24(12):68-71
对以往采用隔姜灸治疗面瘫、鼻炎、泄泻、尿潴留、乳腺增生、寻常疣、荨麻疹、带状疱疹、痛经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隔姜灸的研究中缺乏相应的对照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机理研究鲜见,需要在这3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39.
《金匮要略》是连接中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桥梁,是培养学生临床施治能力的关键课程。原文理解是临床应用的前提。提出《金匮要略》原文的"分层次授课法",即从讲通每一章节的原文本义,到将多个相关章节有机的联系,再到与《伤寒论》相关内容的对照及结合相关课程内容的讲解,以期帮助学生做到对原文最深刻的理解,为真正的临床施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0.
作者采用医案分析法教授中医各家学说,通过确立教学目标、选择合适医案、对医案进行分析归纳,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员能力的培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学员在临床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