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39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VLBWI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行母乳喂养分为母乳喂养组(n=76)及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n=63),比较两组患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奶量至100 mL·kg-1·d-1所需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体重增长速率和喂养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新生儿静脉营养时间、体重增长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奶量达100 mL·kg-1·d-1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P<0.05);喂养不耐受、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低于早产儿配方乳喂养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促进VLBWI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及NEC的发生率,值得倡议推广.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行气管插管时,医务人员如何做好防护措施有效避免被感染.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5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行气管插管抢救的COVID-19重症患者(n=5)为研究对象,在行气管插管操作前均严格按照三级防护流程进行.插管操作由麻醉科医生完成,均采用快速诱导经口气管插管,使用视频喉镜避免近距离接触患者口鼻.麻醉诱导联合应用静脉麻醉药物,维持一定麻醉深度,肌松药物足量,避免呛咳.为患者插管后,麻醉医生均在指定场所接受14d隔离观察.结果 医务人员对COVID-19重症患者行气管插管时未发生被感染的病例.结论 对高致病性COVID-19重症患者行气管插管前,医务人员做好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儿童MOG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纳入的7例患儿中,男6例,女1例。起病症状多样,包括头晕5例,视力下降3例,头痛2例,眼痛2例,嗜睡2例,音量变小1例,肢体活动障碍及关节疼痛1例。2例出现肢体不自主抖动,1例出现惊厥发作后持续昏迷伴呼吸衰竭,1例出现不自主双眼上翻,1例出现尿频、尿痛,1例出现流涎,1例出现小便失禁,1例出现性格改变。7例均行腰穿CSF检查,6例正常,1例白细胞数增高,寡克隆区带均阴性。血MOG抗体滴度波动在1∶10至1∶320。7例患儿头颅MRI异常,受累部位包括额叶、顶叶、枕叶、基底节区、丘脑、视神经、中脑大脑脚、脑桥、小脑、胼胝体、海马等。6例完善脊髓MRI检查,5例正常,1例发现颈胸段脊髓病灶(颈髓为3个节段病灶)。急性期所有患儿均给予静脉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期临床症状均缓解,3例患儿(包括2例复发)加用吗替麦考酚酯维持治疗后病情无反复。结论儿童MOG抗体相关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以脑病表现、视力障碍多见,影像学上表现为多部位受累。急性期静脉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良好,复发患儿可加用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临床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54.
儿童肥胖对儿童健康有着广泛且长远的不良影响,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孕期代谢因素如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体重增长、妊娠期糖尿病是影响孕产妇健康及儿童肥胖的风险因素。BMI生长轨迹是反映儿童体格发育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对预测儿童肥胖有很大价值。本研究就孕期代谢因素与儿童早期BMI生长轨迹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控制儿童的肥胖率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儿童热性惊厥持续状态(FSE)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80例FSE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惊厥主要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多在1小时内缓解;88.5%患儿头颅MRI正常;视频脑电图有52.4%正常,36.6%界线,11.0%异常;所有...  相似文献   
56.
目的 通过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减影图像强化参数定量分析,探讨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CESM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乳腺病变的女性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例患者双侧乳腺各1例病灶,1例患者单侧乳腺有2例病灶。研究共104例病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78例,恶性组26例,分别测量CESM图像上乳腺病灶及背景实质的强化参数,并计算病灶相对强化值-CC、病灶相对强化值-MLO、△病灶强化1、△病灶强化2,对比分析两组间强化参数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强化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双乳头尾位(CC位)及内外斜位(MLO位)上的BPE-平均指标,明显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病灶-CC、病灶-MLO、病灶相对强化值-CC均大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儿童经皮导管介入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预后及反流发生或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108例经皮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新发三尖瓣反流及反流加重的预后和危险因素。结果24例术后新发三尖瓣轻度以上反流,发生率为2.1%;5例术前合并轻度以上三尖瓣反流的患儿中4例反流较术前减轻;随访过程中患儿均未发生重度需要手术干预的三尖瓣反流。单因素分析发现介入手术时间、残余分流是介入术后新发轻度以上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均P<0.05)。二元回归分析发现封堵器大小(OR=1.48,95%CI:1.13~1.9)、残余分流(OR=6.53,95%CI:1.69~25.30)是新发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后有一定的三尖瓣反流发生率,但一般不会出现需干预的后果。手术时间越长、封堵器型号越大、残余分流的存在是导致术中或术后新发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法对模拟肾虚痰湿型肥胖PCOS雌鼠血清性激素及子宫内膜CyclinD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SD雌鼠,制备肥胖型PCOS雌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雌鼠血清T水平,Real-time PCR检测雌鼠子宫内膜CyclinD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雌鼠血清T浓度升高,子宫内膜CyclinD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阳性药物组、中药高剂量组雌鼠血清T浓度降低(P0.05),子宫内膜CyclinD1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补肾化痰法可能通过上调雌鼠子宫内膜CyclinD1mRNA的活性从而抑制T水平,改善肥胖PCOS高雄状态,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59.
痴笑发作( GS)是一种少见的癫痫发作类型,属于部分性发作[1] ,占所有癫痫的比例不到1% [2].GS多由下丘脑错构瘤引起,尤其是儿童患者;而成人患者也可由额颞叶等病变引起[2].儿童中非下丘脑错构瘤引起的GS较为少见,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非下丘脑错构瘤GS的癫痫儿童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60.
原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OAB)是一种常见的下尿路功能障碍症候群, 儿童发生率较高, 不仅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而且也会导致上尿路功能受损, 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阶梯式治疗策略开始时给予侵袭性最小的治疗, 如果无效, 则采用侵袭性更大和/或花费更高的干预措施, 对于患儿和其家庭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