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9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79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42篇
综合类   567篇
预防医学   11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00篇
中国医学   531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分析高转换患者椎体成形术后应用唑来膦酸钠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再骨折发生状况,并探讨再骨折发生率与骨转换指标、骨密度、疼痛、生活质量四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282名女性患者,治疗组于术后3 d开始在口服阿法迪三及钙尔奇D的基础上静脉点滴唑来膦酸钠,(阿法迪三和钙尔奇D用三个月,停半个月),共160名,脱落5名;对照组于术后3 d开始口服阿法迪三及钙尔奇D抗骨质疏松基础治疗,共122名,脱落7名;术前3 d行骨密度测定、抽血检测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和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P1NP)、为了避免由于手术时机不同而导致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不佳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术后1周后进行VAS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于术后1年、2年回访记录患者唑来膦酸钠使用次数及再发椎体骨折情况,并再次行骨密度测定、血清检验骨转换指标、疼痛VAS、SF-36评估,统计数据并运用统计学SPSS17.0软件分析,椎体成形术后应用唑来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再骨折、骨代谢、骨密度、疼痛、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中共脱落12名,8名出现骨水泥泄露、4名再次骨折后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组中连续两年口服阿法迪三和钙尔奇D并使用唑来膦酸钠治疗者64例,为治疗A组;第2年由于静滴唑来膦酸钠出现肌痛,关节不适,费用等原因只口服阿法迪三和钙尔奇D而未继续使用唑来膦酸钠者91例,为治疗B组;再骨折发生率,对照组术后1年内椎体再骨折12例,骨折率10.43%,治疗A组再骨折6例,骨折率降为9.38%,治疗B组再骨折8例,骨折率为8.79%,经卡方试验分析,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年内治疗A组发生椎体再骨折4例,骨折率6.25%,治疗B组再骨折9例,骨折率9.89%,两组比较A组可显著降低骨折发生,P0.05;对照组再骨折12例,骨折率10.43%,治疗B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B组可显著降低骨折;组间自身比较,治疗A组在第2年内降低骨折3.13%,治疗B组增加骨折1.10%。于骨转换指标,t-P1NP在实验各组中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而β-CTx在1、2年后治疗组相较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骨密度1年后治疗A组可提高1.61%,治疗B组可提高1.29%,对照组提高0.32%,两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治疗A组骨密度可增加3.53%,治疗B组增加1.61%,对照组提高0.64%,治疗组间比较骨密度的提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在1、2年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后应用唑来膦酸钠能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转换率、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连续使用疗效更佳;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骨密度在观察时间上有相关性,可能是通过降低骨转换率、提高骨密度而降低骨折的发生,从而缓解疼痛、逐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2.
33.
莫丹平 《中国医药》2014,(9):1402-140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据统计,世界范围内RA发病率为0.5%~1.0%,部分地区高达5%。其主要特点是慢性、对称性、进行性多关节炎,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滑膜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袭,关节结构的破坏等,并会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伤”。  相似文献   
34.
患者男性,61岁,于2013年1月13日下午3时,在杭州火车站候车室等候上车。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自诉胸闷、心悸、濒死感,两眼黑朦。转眼患者神志淡漠,面色灰白,大汗淋漓,口唇紫绀,张口呼吸,舌质紫暗,脉象微弱、结代,刚好笔者在现场,根据患者主症和兼症,迅速运用中医四诊方法,判断患者属阳气暴脱,胸阳不振,瘀阻心脉之急象,立即将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10粒予患者含服,同时紧急采取手指重掐人中、双侧太渊、内关、问使、神门急救穴,双侧强刺激。约1,min后,患者呼之能应,语音低微,头部汗出如油,肢端不温,脉象沉弱、结代。继续采取急救穴位交替强刺激,并指导家属配合按摩极泉、膻中、心俞等急救穴位,约3min后,患者自诉胸闷有所缓解、口渴,视患者口唇干燥,面色由灰白转萎黄,脉象沉弱、结代。患者饮少量温开水后,笔者再次追加速效救心丸10粒予患者舌下含服。  相似文献   
35.
目的:提高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信息管理水平,并为PIVAS中的条形码设计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我院原有的医院资源管理平台上,以二维码技术代替原来的一维码用于PIVAS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介绍其功能作用及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二维码技术可用于PIVAS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输液标签生成、输液记费、输液出仓核对、输液数量统计等功能中,不但信息存储量大,而且运行稳定、操作简易,在提高PIVAS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的同时,也为PIVAS今后的电子信息扩充提供了有力保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滋肾疏肝汤联合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COS不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滋肾疏肝汤联合氯米芬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氯米芬。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若未怀孕则再连续2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排卵率(86.7%)、妊娠率(63.3%)、宫颈粘液评分(8.4±1.1分)、注射HCG日双层子宫内膜厚度(9.5±1.2 mm)较对照组的排卵率(70%)、妊娠率(36.7%)、宫颈粘液评分(7.3±1.0分)、注射HCG日双层子宫内膜厚度(8.8±1.1 mm)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未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和流产,对照组OHSS发生1例、流产1例;多胎妊娠各发生1例;治疗组人均药物费用(1509.3±499.5元)高于对照组(460.3±78.8元),P0.05。结论滋肾疏肝汤联合氯米芬治疗PCOS不孕症疗效优于单纯氯米芬治疗。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充气式颈椎牵引器用于颈椎术后减轻患者不适的效果。方法将136例颈椎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使用充气式颈椎牵引器,对照组使用普通低卧位枕。观察两组患者的头颈部舒适度、情志及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吞咽功能及切口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困难、切口疼痛、头颈不适、睡眠质量下降及紧张焦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充气式颈椎牵引器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且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  相似文献   
38.
项丽萍  韩飞飞 《中国药师》2015,(9):1496-1498
摘 要 目的: 对黄芪多糖干法制粒压片后的物理指标进行表征,优化辅料选择。方法: 以微晶纤维素用量、乳糖用量、微粉硅胶用量为考察因素,以颗粒得率、片剂硬度、片剂脆碎度、崩解时间为考察指标,以因子设计法安排试验,以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综合评价试验指标。结果: 优选辅料为15%微晶纤维素、10%乳糖、10%微粉硅胶。结论: 因子设计 PCA法能优化干法制粒压片过程中辅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抑制剂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SCC)SCC-2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SCC-25细胞,分别采用0、5、10、20 μmol/L的MMP-9抑制剂BB-94干预,分别设为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和实验C组。采用RT-q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测定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测定迁移能力;Western免疫印迹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钙黏附蛋白(E-cad)、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A、B、C组MMP-9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迁移率降低,穿膜细胞数量/视野减少(P<0.05);与实验A组相比,实验B、C组MMP-9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迁移率降低,穿膜细胞数量/视野减少(P<0.05);与实验B组相比,实验C组MMP-9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迁移率降低,穿膜细胞数量/视野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A、B、C组ICAM-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E-cad、Cx4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实验A组相比,实验B、C组ICAM-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E-cad、Cx4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实验B组相比,实验C组ICAM-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E-cad、Cx4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 MMP-9抑制剂可抑制TSCC细胞侵袭、迁移,且呈剂量依赖性,推测其作用机制与下调ICAM-1表达,上调E-cad、Cx4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