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98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904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71篇
  1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71.
心肺联合移植(CHLT)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终末期心肺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1],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展此手术以来,已取得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而中国自80年代至今,心肺联合移植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本院2003年7月-2012年8月共完成心肺联合移植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CT影像组学在胃癌不同预后组织学分型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组织学分型分为预后较差组和预后较好组,按照2 ∶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软件ITK SNAP从CT图像中分割胃癌原发病灶。采用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胃癌不同预后组织学分型最大相关性的临床特征,并以此构建临床特征模型。从所有分割图像中提取特征,再使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和逐步回归筛选出有效特征,并以此建立影像组学标签。最后,拟合影像组学标签与临床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性能评估。结果: 提取了985个二维图像特征,包括一阶统计量、形状特征、纹理特征等。通过去冗余特征筛选,得到5个最有效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标签。3个临床特征(年龄、性别、CT M分期)作为构建临床特征模型的参数。相较于临床特征模型和影像组学标签,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性能表现最佳,影像组学模型AUC在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726 2(95%CI:0.676~0.776),0.707(95%CI:0.632~0.781)。结论: CT影像组学在术前无创预测胃癌不同预后组织学分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异常心电图(ECG)检出率和ECG异常类型,探讨ECG对T2DM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时心脏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T2DM未并发微血管病变(对照组)患者和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观察组)患者各110例.对每例患者ECG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ECG异常39例,异常检出率35.45%;观察组患者ECG异常98例,异常检出率89.09%;两组ECG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CG异常类型均以ST-T改变最为常见,其次为心律失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ECG异常检出率高于未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临床应定期对T2DM进行ECG检查,并动态观察分析,及时发现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时心脏损害,对预防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和糖尿病心肌病(DCM)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信效度检验,并建立该问卷镇江市个别正常(牙合)学生性别常模,对临床工作指导更具针对性.方法:根据学校综合实力的不同,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镇江市9所学校不同年级38个班的1430学生,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个别正常(牙合)学生,并根据年龄分为幼年(12~15岁)组和成人(16岁以上)组,然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和相同的指导语指导下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建立镇江市个别正常(牙合)学生艾森克个性问卷性别常模.结果:男性个别正常(牙合)学生在P分量表和E分量表上的评分高于女生的评分,但男女学生在E分量表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个别正常(牙合)学生在N分量表和L分量表上的评分低于女生的评分,但幼年男女生在N分量表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建立镇江市个别正常(牙合)学生EPQ的性别常模,女性对错牙(牙合)畸形所致的容貌影响更为关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PDCA联合SDCA用于安全给药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通过PDCA制定"病区安全给药考核标准",应用SDCA对标准中涉及的药物储存、医嘱处理、药物配制查对和床边给药四方面进行标准化质量控制和维持。结果从2014年第1季度到2015年第3季度,药物储存、药物配制查对、床边给药、医嘱处理环节存在缺陷的科室占所检查科室的比例分别由20.29%、20.29%、37.68%和18.12%下降至0、2.17%、14.49%和3.62%,接近差错发生率和给药差错发生率由0.02%和0.07%下降到0和0.04%。结论 PDCA联合SDCA用于安全给药质量管理,可逐渐降低安全给药环节缺陷发生率、差错发生率和接近差错发生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氯膦酸二钠脂质体(LC)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影响及与Akt、MAPK(ERK1/2)通路的关系。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模型组)、SAP模型+LC处理组(LC组),后两组采用膜下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SAP模型,并分别于造模后尾静脉注射空白脂质体与LC。各组分别于术后2、6h后检测血清淀粉酶(AMS)、IL-6、TNF-α的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肺组织中Akt和MAPK(ERK1/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LC组血清AMS、IL-6及TNF-α含量、肺组织病理学评分,肺组织Akt和MAPK(ERK1/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均随时间延长而更加明显(均P0.05),但LC组的上述指标在各时间点上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LC有减轻大鼠SAP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肺泡巨噬细胞吞噬LC后,Akt和MAPK(ERK1/2)信号通路抑制,从而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浆凝溶胶蛋白(GS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3月恩施州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118例严重烧伤患者,分为烧伤脓毒血症组(n=51)和烧伤非脓毒血症组(n=67),选取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8)和存活组(n=33)。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T1)、第2天(T2)、第4天(T3)、第7天(T4)和第14天(T5),以及对照组体检当天,利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PCT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中GSN含量,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1-4时血清PCT水平均高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2-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T1-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烧伤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组患者T1-5时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T1-5时血浆GSN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烧伤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清PCT总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437,P < 0.05),而血浆GSN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518,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总体平均值和血浆GSN总体平均值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烧伤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和血浆GSN水平随病情变化而动态改变,PCT总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而血浆GSN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手术床预置托盘支架对眼科患者术中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眼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手术床预置托盘支架组(n=95)和手术床未预置托盘支架组(n=105),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及主观感觉情况.结果:术中手术床预置托盘支架组5例主观感觉不适,手术床未预置托盘支架组58例主观感觉不适,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与呼吸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手术床预置托盘支架组心率为74±15次/min,手术床未预置托盘支架组心率为92±25次/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床预置托盘支架能明显改善术中眼科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9.
卢秋红  房树华 《安徽医药》2014,(12):2382-2384
目的:了解该院骨科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对该院骨科2013年597例骨科清洁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预防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时机、给药频次、给药疗程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597例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82.24%,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时机、给药频次、给药疗程合理性分别为83.91%、45.82%、71.08%、99.59%、44.20%。结论该院骨科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用药适应证、给药时机、给药频次控制较好,在药物选择、给药疗程方面需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顺铂(SP方案)同步三维适形放射(3DCRT)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效果与毒副反应。方法将确诊为鳞癌的4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SP同步3DCRT)和对照组(氟尿嘧啶+顺铂同步3DCRT),每组各21例。观察组化疗方案:替吉奥50 mg/(m2·d),分2次口服,第1~14天,顺铂25 mg/(m2·d)第1~3天,28 d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500 mg/(m2·d)第1~5天,顺铂25 mg/(m2·d)第1~3天,28 d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所有患者均同步接受3DCRT,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7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方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效果较氟尿嘧啶+顺铂方案无显著提高,但其安全性较好,有希望成为中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方案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