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9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0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386篇
内科学   10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117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1023篇
预防医学   24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73篇
  1篇
中国医学   117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尿激酶双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对发病6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例,研究组)首先建立静脉通道,将90万U尿激酶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同时行3D DSA检查确定梗死的脑动脉及血栓部位,采用微导丝机械性碎栓及小剂量尿激酶颅内动脉溶栓;同期治疗的16例(对照组)用120万U尿激酶溶于12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结果 研究组中基本治愈6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3、2、5、6例,31.3%和62.5%.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两组相比,P<0.05.研究组术后欧洲脑卒中评分法(ESS)(77.50±0.71)分,对照组为(62.25±5.95)分(P<0.05). 结论 6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双重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能使闭塞的动脉尽快开通,安全有效,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GIS)作为一种空间数据分析工具,已被有效应用于传染病、环境卫生等的监测中。本文旨在应用ArrGIS10对2010年新疆昌吉州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空间分布进行展示,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3.
目的:评估糖尿病肾病(DN)病人的营养状况,探讨其与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调查DN的住院病人73例,采用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观全面性营养评估(SGA)法综合评价病人的营养状况,根据营养评价结果分为营养良好组(A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B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C组),所得数据经软件统计分析各组病人的CysC水平差异. 结果:被调查DN病人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4.7%,血CysC水平与血红蛋白、清蛋白、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 结论:DN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与DN肾功能损害程度、膳食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其营养状况与血CysC水平存在相关性.DN病人血CysC水平升高者尽早进行营养干预,防止或减缓营养不良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利用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一种具有无毒性、无刺激性、价格低廉、吸水速率快、止血时间短的多微孔多聚糖止血材料。方法:将马铃薯生淀粉经过糊化、酶解、乳化交联、溶剂萃取、洗涤、喷雾干燥筛分、灭菌包装.制成多微孔多聚糖止血微球。结果:制成了止血微球、止血气雾剂、止血粉末3种多微孔多聚糖止血材料:颗粒粒径在50~80txm,均分子量在100000-1900000;吸水倍率在20~100倍;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呈圆形或卵圆形微球颗粒.大小均匀。结论:多微孔多聚糖止血材料具有无毒性、无刺激性、价格低廉、吸水速率快、止血时间短的优点,且原料来源丰富、吐产工芦简单可行右广阔酌应用箭导  相似文献   
85.
目的:总结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在手指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9例手指创面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3~68岁,平均42.5岁。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4例,压砸伤4例,热压伤1例。致伤部位:均为手指,其中拇指1例,示指4例,中指3例,环指1例,小指2例,指掌侧创面5例,指背侧创面4例,创面范围1.5cm×3cm~3.0cm×7cm,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其余均伴指骨骨折、肌腱损伤、血管神经等损伤,急诊一期手术5例,延迟手术4例;然后采用大小为2.0cm×3.5cm~3.5cm×7.5cm的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5月。皮瓣不臃肿,颜色及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手指外形满意。手指恢复部分浅感觉,术后6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7例,良1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88.89%。结论: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具有术后功能、外观良好的优点,是修复手指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β(ERβ)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P2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6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组织中ERα、ERβ、CyclinD1和P2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Rα、ERβ、CyclinD1和P2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47.69%、32.31%、76.92%、49.23%)、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90.00%、46.67%、43.33%、66.67%)和正常子宫内膜(73.33%、63.33%、13.33%、96.67%)三组间的阳性表达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最高,ERβ和P2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最高,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最高。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在Ⅲ-Ⅳ期、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ERβ在Ⅲ-Ⅳ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Ⅰ-Ⅱ期病人(P<0.05);CyclinD1在低分化和肌层浸润深度≥1/2的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P<0.05);而P21在Ⅰ-Ⅱ期、高中分化以及肌层浸润深度<1/2的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结论 ERα和ERβ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形成及进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可能发挥促进癌症形成及进展的作用,P21在子宫内膜癌中则可能发挥抑制癌症形成及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88.
89.
目的评价PBL+CBL教学法与LI扎教学法在临床见*-7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医学生临床见习质量。方法研究对象是徐州医学院1119名临床见*-7的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ujL教学法,然后进行调查问卷评价2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学生对PBL+C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高于u扎教学法,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CBL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7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研究大隐静脉周围淋巴管的解剖学特征,为治疗下肢继发性阻塞性淋巴水肿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择成年新鲜尸体3具,截取3对下肢。在内踝后皮内,注入少量双氧水,于真皮下找到淋巴管,将显影剂经30G注射针注入淋巴管。在下肢内侧沿显影之淋巴管进行追踪解剖、照像及X线记录。  结果 从内踝后区至腹股沟可见不同数量、大小的淋巴管,呈向心性、蜿蜒起伏地与大隐静脉伴行于下肢内侧的皮下组织内。管径在0.2 ~1.8 mm之间。在行程中淋巴管分叉或合流、或与附近淋巴管交叉通过。汇入腹股沟淋巴结前分成许多小分支。解剖过程中,发现了淋巴管壁的营养血管。  结论 详细描叙了从内踝后区到腹股沟淋巴结的淋巴通路。为治疗继发性淋巴水肿和其他与下肢淋巴系有关的疾病时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