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6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23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41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535篇
内科学   240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科学   254篇
综合类   3064篇
预防医学   32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58篇
中国医学   158篇
肿瘤学   1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CT增强扫描在评价NSCLC血管生成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水平与CT增强程度的关系 ,从影像学角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在肺癌诊断、治疗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0例NSCLC病人进行动态螺旋CT扫描 (SCT) ,测量病灶增强幅度 ,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对病灶增强值、VEGF阳性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肺癌病人CT增强值均数为 (36 .2 8± 6 .41 )HU ,VEGF阳性表达 2 1例 ,阴性表达 9例。VEGF在中晚期的阳性表达高于早期病人 (Ρ<0 .0 5) ,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 (Ρ <0 .0 5) ;癌灶增强值与VEGF阳性表达、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结论 NSCLC的CT增强程度能够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 ,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有助于肺癌的诊断、TNM分期 ,而且可以从肿瘤分子生物学行为方面补充目前肺癌分期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32.
目的进一步探讨白细胞介素(IL)-2培育的淋巴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治疗机制。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慢乙肝患者自体IL-2培育的淋巴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IL-10的含量。结果慢乙肝患者经自体IL-2培育的淋巴细胞回输治疗后,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L-10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IL-2培育的淋巴细胞回输疗法能够使慢乙肝患者PBMC产生IFN-γ的含量增加,IL-10含量降低。该疗法可能通过免疫调节及细胞因子的直接作用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33.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23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组织经常规制片、苏木精-伊红染色,镜下观察其病理特点,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以淋巴结灶性淡染坏死灶及其边缘增生的组织细胞、转化的淋巴细胞为主要镜下表现,但偶可坏死不明显,并出现大量转化淋巴细胞及显著核分裂象。结论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良性自限病变,但镜下形态极易与淋巴瘤等病变混淆,应严格把握诊断标准,避免漏诊或过度诊断。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离纯化鼠源性抗肥大细胞FcεRⅠα(高亲和力的IgE的Fc段受体)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先培养ER-E5.3细胞,获得大量的含抗肥大细胞FcεRⅠα的单克隆抗体的培养上清。然后应用A蛋白-Sphrose CL-4B制备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细胞培养上清中的单克隆抗体。结果 分离纯化的单克隆抗体纯度高,活性强。结论 应用A蛋白可以很好分离纯化细胞培养上清中的鼠源性抗肥大细胞FcεRⅠα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35.
论如何提高医院统计分析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硕 《中国保健》2007,15(23):23-24
近年来,医院统计工作普遍受到重视,无论从人员配备或业务工作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也应看到现有的统计分析报告或分析的水平不高,不适应医院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提高.统计分析是整个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如何提高统计分析质量,不仅是目前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是发展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检测直肠癌肠系膜静脉血细胞角蛋白 2 0 (CK2 0 )mRNA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RT -PCR方法检测 4 2例直肠癌术中肠系膜静脉血CK2 0mRNA。结果  4 2例中 2 2例CK2 0mRNA阳性 ,阳性率 5 2 .4 %。随着病理分期的进展 ,肠系膜静脉血CK2 0mRNA阳性率升高 :DukesC +D期CK2 0mRNA阳性率高于DukesA +B期(P <0 .0 1)。随访发现 ,肠系膜静脉血阳性者远处转移率增高 (18.2 % )。结论 肠系膜静脉血CK2 0mRNA的检测可提高直肠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CK2 0mRNA阳性者 ,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水平检测对癌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elomerase-PCR-ELISA法检测了30例癌性胸腔积液及21例良性胸腔积液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并与细胞学检查比较结果:癌性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阳性率76.6%,结核性胸腔积液20%(3/15),其他病因胸腔积液0%(0/6),癌性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高于细胞学检查率36.6%(P<0.005),两者平行试验阳性率83.3%。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能成为诊断癌性胸腔积液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8.
呼吸道异物1523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确定呼吸道异物病例的一般临床情况,并对呼吸道异物诊断和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呼吸道异物病例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523例呼吸道异物患者中,84%为3岁以下儿童;异物92.9%为植物性;95.4%在无麻醉或表现麻醉下施术;经支气管镜取出者占64.2%,经直达喉镜取出者占27.2%,先经直达喉镜取出部分再经支气管镜取出者占4.9%,经开胸取出者占0.1%,经气管切开途径者占0.2%;有手术并发症28例(1.8%),死亡6例(0.4%),治疗失败1例。结论:提高对呼吸道异物的认知可减少误诊,在无麻醉或表面麻醉下取除一般呼吸道异物,操作简便安全,术后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39.
镇静-遗忘治疗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危重病治疗过程中有许多不良刺激会导致患者一系列不良后果,维持患者舒适和安全是医师普遍追求的目标。镇静-遗忘治疗(sedation—amnesia treatment)是消除不良记忆、保护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简便有效方法。目前,ICU最常用的镇静药物为苯二氮革类咪达唑仑(midazolam)和丙泊酚(propofol),但是两者均没达到理想镇静药的要求,因此有学者提出联合用药可能比单一用药效果理想。本文对危重病人的镇静一遗忘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以肝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以肝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成功率。方法 对近十年收住我科的23例以肝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3例患儿16例有轻重不等的肝功能异常,21例K-F环阳性,20例血清铜蓝蛋白降低,23例患儿24h尿铜均升高。结论 对不名原因的神经系统、肾、骨关节损伤及血液系统表现的患儿应进行裂隙灯下角膜K-F环、血清铜蓝蛋白、24h尿铜和肝功能的测定,并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可为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