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78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66篇
综合类   447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16篇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手术室护理教学是临床护理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个性化”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以“情境模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几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探索激发护生学习兴趣、缓解焦虑情绪、巩固理论知识以及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手术室临床教学新方法,为今后手术室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目的成立疼痛护理学组,以提高全院疼痛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择优选取与疼痛管理相关科室的护理骨干为疼痛护理学组成员,并明确学组成员职责;设立学组质控控制体系;制定疼痛质控标准;规范镇痛流程;加强护士疼痛知识培训和教育等。结果成立疼痛护理学组后,患者的疼痛护理满意率由成立前的82.0%提升至97.1%(P0.01);患者24h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由60.0%下降至20.0%(P0.01);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合格率由45.0%提升至70.0%(P0.01);疼痛评估合格率由85.0%提升到95.1%(P0.01)。结论疼痛护理学组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疼痛管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而且可以提升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平,推进疼痛护理学科向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3.
汤琼瑶  李建 《中国妇幼保健》2018,(11):2414-2418
目的对比分析左侧倾斜30°位与常规平卧位对行椎管内麻醉的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评分的影响,为改善剖宫产术安全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术分娩的16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左侧倾斜30°位)和对照组(常规平卧位),每组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同时刻[包括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10 min(T3)、麻醉后15 min(T4)、胎儿娩出时(T5)]血流动力学[包括收缩压(S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胎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低血压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不同时刻的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观察组产妇的H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T5时点观察组产妇的SBP较平稳,但对照组产妇的SBP波动较大。观察组胎儿的Pa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儿的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平卧位相比,左侧倾斜30°位可明显降低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对新生儿窒息评分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台州医院脑出血手术麻醉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台州医院行脑出血手术麻醉的300例患者相关资料,其中118例发生低体温,182例为正常体温,针对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合并基础病、输液量等,对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台州医院脑出血手术麻醉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果 低体温的发生率与年龄、体质量指数、麻醉时间、ASA分级、合并基础疾病、输液量、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输液量、ASA分级、合并基础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是引起脑出血手术麻醉患者术中及术后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台州医院脑出血手术麻醉患者发生低体温与年龄、体质量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输液量、ASA分级、合并基础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有关,为临床研究脑出血手术麻醉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因素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5.
背景与目的:减重代谢手术是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治疗方式,但不同的减重代谢手术在治疗肥胖症和控制血糖等方面效果不同。因此,本研究探讨不同减重代谢手术方式治疗重度肥胖合并T2DM的短期疗效,以及它们在减重、降糖、降脂等方面的特点,以期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分析63例行减重代谢手术重度肥胖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LSG),18例行LSG+空肠旁路术(LSG+JJB),20例行腹腔镜胃旁路术(LRYGB),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12个月的临床数据。 结果:三组术前各项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手术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术后体质量、腰围、臀围、BMI、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EWL)等减重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除臀围在同组术后6个月与12个月以及三组间术后相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均P>0.05),其余4项指标均为同组术后12个月明显优于术后6个月、同时间点LSG+JJB组与LRYGB组优于LSG组(均P<0.05),而LSG+JJB组与LRYG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术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等糖代谢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以上指标在同组术后6个月与12个月间以及三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术后6、12个月糖尿病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术后血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等脂代谢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三组间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改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RYGB组、LSG+JJB组血尿酸及胆固醇降低程度均优于LSG组(均P<0.05)。 结论:LSG、LSG+JJB、LRYGB均有良好的减重及改善糖脂代谢作用,短期效果显著;三者均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指标。LSG+JJB和LRYGB的减重、降尿酸、降胆固醇的效果优于LSG。LSG+JJB手术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6.
七氟醚吸入麻醉联合喉罩在乳腺日间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联合喉罩在乳腺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喉罩组(S组)和异丙酚-气管导管组(P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和异丙酚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使用喉罩和气管导管维持通气.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离院时间,观察并随访注射痛、体动、术中知晓、咽喉疼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S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明显较P组稳定(P<0.05);S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稍长于P组,但其意识恢复时间及离院时间明显短于后者(P<0.05);S组无注射痛,其苏醒期躁动及咽痛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联合喉罩可为乳腺日间手术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开始时腹腔内罗哌卡因表面麻醉用于术后肩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妇科择期全身麻醉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 n =100),罗哌卡因表面麻醉组( A组)和对照组( B组)。建立气腹后,A组在腹腔镜直视下于腹腔内将0.075%罗哌卡因0.9%氯化钠溶液100 ml喷洒在两侧横膈膜下区域。记录术后2、4、8、12、24、48 h 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患者呼吸、血压、脉搏、恶心呕吐( PONV)、额外镇痛需求等情况。结果 A 组患者肩部疼痛阳性率为27.0%, B 组患者肩部疼痛阳性率为43.7%,经术后2、4、8、12、24 h肩部疼痛VAS评分结果显示,A组患者疼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患者术后有镇痛需求3例,B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均未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开始时行腹腔内罗哌卡因表面麻醉可有效,安全降低术后肩部疼痛发生率,减轻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探讨FOCUS-PDCA循环在缩短手术衔接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9月未实施FOCUS-PDCA循环的426例接台手术和2013年10~12月实施FOCUS-PDCA循环的457例接台手术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接台手术衔接时间。结果实施后的手术衔接时间为(44.62±15.71)min,显著短于实施前的(66.43±30.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5,P<0.01)。结论应用FOCUS-PDCA循环能显著缩短手术衔接时间。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胸腔镜下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56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ESPB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ESPB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感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不同时相血流动力学,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P>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R于麻醉30 min后达到高峰,麻醉2 h后下降(P>0.05),观察组麻醉30 min、2 h后HR高于对照组(P<0.05),Sp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3 h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2 h和术后24 h 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24 h VAS评分与术后12 h相比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3 h、12 h和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ESPB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患者,有利于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较好,稳定血流动力学,缓解疼痛,降低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