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1篇
  1篇
中国医学   32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目的:研究一年蓬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制备高效液相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一年蓬全草中分离并鉴定16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O-β-D-(6″-咖啡酰基)吡喃葡萄糖苷(1)、6-甲氧基山柰酚(2)、瑞香素(3)、伞形花内酯(4)、梣皮树脂醇(5)、3-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1-one(6)、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1-one(7)、楝叶吴萸素B(8)、C-藜芦酰乙二醇(9)、L-苯丙氨酸(10)、对羟基苯甲酸(11)、对羟基桂皮酸(12)、丁香酸(13)、对羟基苯乙醇(14)、异黑麦草内酯(15)、异香草酸(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一年蓬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为探究藿香生产中氮磷钾的最佳施用量,建立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为实际生产中藿香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藿香(Agastache rugosa)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中的"3414"方案,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藿香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合理的氮磷钾配施能显著的影响藿香的生理指标和光合特性,不同的氮磷钾配施能显著提高藿香根系活力、增大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并显著影响藿香的光合特性。施用氮、磷、钾肥,藿香增产效果显著,处理N_2P_2K_2达到最高产量5 202.08 kg/hm^2,比不施肥处理增产2 448.60 kg/hm^2,增产率达88.93%。氮、磷、钾肥的一元二次肥效模型、二元二次肥效模型推荐的施肥量与本试验实际设计采用的最适施用量相近,可用于实际生产中指导施肥。结论:氮、磷、钾肥施用对藿香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磷>钾,氮肥增产效应最明显,磷肥次之,钾肥最差。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获得藿香最大产量施肥方案为施氮156.29 kg/hm^2、施磷90.98 kg/hm^2、施钾121.93 kg/hm^2,最大产量可达4 994.08~5 158.55 kg/hm^2,推荐最佳施肥量为施氮150.65 kg/hm^2、施磷87.28 kg/hm^2、施钾114.77 kg/hm^2,最佳产量可达4 991.07~5 155.59 kg/hm^2。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三叶木通总黄酮对四氯化碳(CCl_4)诱发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各组小鼠灌胃给予药物或溶剂干预10 d后,腹腔注射0.1%CCl_4花生油溶液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生化法检测小鼠血清中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叶木通总黄酮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ST、ALT活性,提高血清SOD、GSH-Px活性,降低血清MDA及肝组织中TNF-α、IL-1β、IL-6含量,下调肝组织NF-κB蛋白表达,并改善肝组织病变。结论:三叶木通总黄酮对CCl_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保肝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比较黄草乌和其炮制品的毒性效应/镇痛效应。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草乌和其炮制品滇乌碱、8-去乙酰滇乌碱的含量;采用Bliss法分别测定黄草乌及其炮制品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_(50))或测定其最大给药剂量;小鼠连续7 d灌胃黄草乌及其炮制品,末次给药1 h后观察小鼠Ⅱ导联心电图变化(心率失常发生率、心率变化);通过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黄草乌及其炮制品镇痛作用。结果:黄草乌中滇乌碱的含量为264.19μg/g,制黄草乌中8-去乙酰滇乌碱的含量为574.25μg/g;黄草乌的LD_(50)为2.09 g生药/kg,黄草乌炮制品的最大给药量为18.0 g生药/kg。在1.0 g生药/kg相同剂量下灌胃给药,黄草乌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0%,制黄草乌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6.7%,与空白组比较,黄草乌及其炮制品心律失常发生率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黄草乌及其炮制品的平均心率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黄草乌及其炮制品均具有镇痛作用(P0.05或P0.01),黄草乌及其炮制品之间镇痛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黄草乌毒性较大,炮制后的黄草乌毒性明显降低,炮制后的黄草乌镇痛效果并未降低,炮制对黄草乌具有减毒存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广金钱草化学诱变植株产量和质量的差异,筛选优良变异株。方法:采用迭氮钠(NaN_3)、甲基磺酸乙酯(EMS)和秋水仙素进行广金钱草种子的化学诱变处理,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总黄酮、多糖和夏佛塔苷含量。结果:V-2、V-3、V-5、V-7、V-8、V-9、V-13诱变株的单株产量和三种化学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CK,单株产量是CK的1.42~1.80倍,总黄酮含量是CK的1.02~2.28倍,多糖含量是CK的1.20~1.89倍,夏佛塔苷含量是CK的1.12~1.61倍。结论:V-2、V-3、V-5、V-7、V-8、V-9、V-13诱变株具有优质高产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6.
中药制药过程系统建模是提高中药制药工艺精密度,确保质量在工艺各环节稳定传递的基础。以湿法制粒-压片成型工艺过程为研究对象,以三七总皂苷(PNS)为模型药物,应用多模块偏最小二乘法(MBPLS)建立中药制药过程系统模型,解析过程质量传递规律,提高对中药制药过程系统的理解。根据工艺流程,将过程中采集的原料、颗粒和片剂质量属性参数划分为不同的数据块,采用MBPLS建立系统模型。MBPLS模型的R~2Y和Q~2Y分别为89.1%,65.5%,表明所建立的MBPLS模型性能较好。通过对MBPLS模型建模参数进行解析,确定PNS原料物理质量属性和颗粒质量属性是影响PNS片质量的关键因素,其中,PNS原料粒径、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变异是引起颗粒和片剂质量变异的关键来源。MBPLS通过对不同单元质量属性参数进行划分,量化了各个工艺单元对产品质量的贡献,有利于解析中药制药过程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推广应用于建立其他中药制剂过程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0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建立了滋肾育胎丸指纹图谱及马钱苷酸、绿原酸、马钱苷、当药苷和川续断皂苷Ⅵ5个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以期对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对11批滋肾育胎丸样品进行分析,建立滋肾育胎丸指纹图谱,在254 nm下标定了15个共有峰,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0。所建立的5个指标成分同步测定的方法,各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2),平均回收率在97.62%~101.9%,RSD均3.0%。该研究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简便、准确度高,能更全面反映滋肾育胎丸的质量,可用于滋肾育胎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8.
丹参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为常用大宗药材,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抗血栓、抗菌、消炎、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丹参药材的品质决定其疗效,当前随着丹参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市售丹参以栽培品为主,且栽培区域分布较广,其中山东、四川、安徽、山西、河北、河南等省种植面积均较大。然而受种质、产地、栽培、采收、加工等过程中各相关因素的影响,各地丹参品质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该文在系统分析丹参药材品质评价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丹参品质的主要因素:种质、产地、栽培、采收、加工、贮藏、商品规格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入开展丹参品质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 探究复方柳叶熏蒸消毒剂对居室和养殖场空间的消毒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参照我国《消毒技术规范》空气消毒鉴定方法分别进行实验室试验、现场试验及动物毒性试验。结果 复方柳叶熏蒸消毒剂对1 m3实验室试验中的白色葡萄球菌杀菌率为99.99%;不同季节试验中对35 m3公寓现场自然菌消亡率均大于90%;对35 m3养殖场自然菌消亡率均大于90%。安全性评价试验显示: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值大于5 000 mg/m3,小鼠急性吸入毒性LC50值在2 h内大于10 000 mg/m3,对家兔皮肤无刺激,对兔眼有轻微刺激性。结论 复方柳叶熏蒸消毒剂毒性低,对空气中微生物杀灭效果较好,可适用于多种空间消毒。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时期菘蓝及不同悬浮培养时间毛状根中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直铁线莲宁B的含量,研究其累积变化规律,为菘蓝的采收和菘蓝毛状根体系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菘蓝叶片、根及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的含量。结果:菘蓝叶片中未检测到直铁线莲宁B;在整个生育期内,菘蓝根中直铁线莲宁B动态累积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含量在生长100 d左右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含量随悬浮培养时间持续增加,在20 d达到5.40 mg·g~(-1),超过根中最大含量。结论:整个生长周期内,菘蓝和毛状根中直铁线莲宁B累积变化呈一定规律性,原植物中直铁线莲宁B在九月下旬产量达到最大;毛状根在10~20 d期间直铁线莲宁B含量增长处于生长对数期,20 d后即超过原植物的最大含量,说明菘蓝毛状根体系是研究直铁线莲宁B生物合成的理想体系,也可为后续利用菘蓝毛状根体系大量制备直铁线莲宁B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