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3篇
  免费   700篇
  国内免费   145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17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81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247篇
综合类   2817篇
预防医学   39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85篇
中国医学   6755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527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596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665篇
  2011年   613篇
  2010年   811篇
  2009年   776篇
  2008年   966篇
  2007年   948篇
  2006年   1022篇
  2005年   795篇
  2004年   662篇
  2003年   532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中医辨证及其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26例慢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和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各证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水平呈一定规律性,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随着病情的活动、病程的推延,HBV水平逐渐下降。无论HBeAg阳性与阴性,慢乙肝患者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各型与湿热中阻型相比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各证型的HBV水平呈一定规律性,提示病毒滴度与中医病因病机的转化有一定关系。湿热中阻和瘀血阻络是肝纤维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盐酸水苏碱在中药生产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盐酸水苏碱在中药生产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建立盐酸水苏碱HPLC含量测定方法,考察提取、浓缩、干燥工艺中各影响因素对盐酸水苏碱保留率的影响,分析益母草药材储藏过程中的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水提取工艺中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水用量对盐酸水苏碱的影响较小;浓缩过程中盐酸水苏碱有一定损失,但浓缩温度、浓缩时间、真空度并非主要影响因素;干燥过程中的温度、真空度、时间等参数对盐酸水苏碱的影响较小.在益母草储藏过程中,见光降解是盐酸水苏碱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 光对盐酸水苏碱的稳定性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伤寒论》病症特点和用药规律的研究,遵循仲景方义以及综合后世医家观点,朱章志教授拓展运用小柴胡汤方,提出从"少阳通道"理论治疗糖尿病及其他病症。  相似文献   
24.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为治疗气虚血瘀所致之中风代表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后世医家不断扩大其运用范同,效验颇多.  相似文献   
25.
古代解酒方用药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古代解酒方,总结常用有效药物,探索用药规律及治法治则.方法收集古医籍中的解酒方,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解酒方429首,建立数据库后频数分析显示甘草、陈皮、葛根、茯苓、砂仁、人参等药物为解酒方高频药物,相关分析表明多组解酒药物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聚类分析进一步指出了解酒方中的药物配伍关系.结论由统计数据推导得出的用药规律,与传统"上下分消其湿"的治法相吻合,可应用于临床酒精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和中药解酒制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肺炎衣原体(Cpn)感染后高胆固醇饮食兔血液流变学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造模前60只新西兰兔经采血检测Cpn IgG均为阴性.随机选取8只兔作正常组,其余52只以含2.5 g·kg~(-1)胆固醇的饲料喂养并接种Cpn.经检测血清Cpn IgG阳性者随机分为4组:黄连解毒汤高、低剂量(3.34,1.67 g·kg~(-1)·d~(-1))组、阳性药阿奇霉素(20 mg·kg~(-1)·d~(-1))组和模型组(生理盐水),每组11只,灌胃给药6周;Cpn IgG阴性者作高胆固醇组,不予药物干预.治疗结束后采血测定高、中、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并计算RBC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取主动脉弓近左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测定和计算最大血管内膜厚度(MIT)、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占管周百分比(P_(LCI))、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指数(Ⅰ_(PA)).结果:高胆固醇组和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均显著紊乱,主动脉均有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后者最大MIT(23.65±8.19 vs 12.76±4.06)μm、动脉粥样硬化病变P_(LCI)(41.08±12.51 vs 22.43±9.4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Ⅰ_(PA)(9.57±1.82 vs 2.84±0.25)%显著较前者高(均P<0.01);黄连解毒汤高、低剂量组、阿奇霉素组血液流变学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显著改善,其中黄连汤高剂量组MIT(6.45±1.27 vs 23.65±8.19),(P<0.01),P_(LCI),(22.39±6.74 vs41.08±12.51),(P<0.05);Ⅰ_(PA)(1.44±0.33 vs 9.57±1.82),(P<0.01)显著降低.结论:Cpn感染加重高胆固醇饮食兔血液流变学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损害,黄连解毒汤可减轻Cpn感染所致高胆固醇饮食兔的血液流变学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损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运用SF-36量表来评价中医药治疗对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80例,运用具有疏肝理气,和胃解郁的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填写临床症状调查量表和SF-36量表;对照组为健康人群,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填写SF-36量表.结果 和健康人群比较,患者RP,BP,GH,VT,MH 5个维度积分较正常人群低(P<0.05),经治疗后,患者的胃脘疼痛、上腹胀的症状改善明显,RP,BP,GH,VT,SF和MH 6个维度的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疏肝理气,和胃解郁法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具有身心双重调节的优势.  相似文献   
28.
笔者幼承家学,又蒙全国名老中医陈潮祖先生悉心教诲,临证稍有浅得。近年来临证常从三焦论治,通过通利三焦以治脏腑病变,用于临床各科,取得较满意疗效。故不避鄙陋,且将愚见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9.
文章浅谈了医院药学带教工作的一些体会,医院的重视是实习工作的前提,带教老师的素质和积极性是带教的基础,教学设备和学生自身的努力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
在针刺过程中,医者不能只拘守手部形式,针刺关键在于"治神"。治神是医者手法的核心,贯穿于整个施治过程中。以神"侯气"、"调气",进而"调神"、"调形体"。其理论在《内经》中已有叙述,具体包括:守神、守机和守气。这三者是对针灸医生针刺手法的要求,也是衡量针灸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然而针道易陈而难入,针灸医生须认真钻研针刺手法和心法。针刺治神在于医者必须"心领神会",方能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