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7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隐匿性HBV感染是指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HBV DNA持续阳性者。多方面证据表明隐匿性HBV感染客观存在,并且具有传染性和致病性,在肝脏疾病病因学诊断、献血安全和器官移植接受者的HBV感染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异,它能否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也有争议。由于发生机制仍然不明,可能与基因变异、HBV低水平复制、基因整合、HBsAg的表达和分泌被抑制等有关。隐匿性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致病机制等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2.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2,(6):343-349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帮助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RKP血流感染成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合并感染部位、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抗菌药物暴露情况等资料。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统计学分析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RKP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106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中, 预后良好组47例, 预后不良组59例。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住院时间[39(22, 89) d比21(15, 38) d]、90 d内入院史比例[17.0%(8/47)比35.6%(21/59)]、有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史比例[42.6%(20/47)比64.4%(38/59)]、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比例[44.7%(21/47)比78.0%(46/59)]、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比例[34.0%(16/47)比81.4%(48...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肝肾功能和心肌酶学的变化。方法 在本组112例COVID-19肺炎患者中,普通型68例,重型22例,危重型22例。常规检测血清肝肾功能指标及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各组COVID-19肺炎患者血清肾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患者血清ALT和AST升高发生率分别为31.8%和45.5%,显著高于重型组(分别为4.6%和13.6%,P<0.05)或普通型组(0.0%和2.9%,P<0.05);危重组血清cTnT、Myo和CK-MB升高发生率分别为72.7%、45.5%和27.3%,显著高于重型组(分别为22.7%、16.6%和9.1%,P<0.05)或普通型组(分别为4.4%、1.5%和1.5%,P<0.05);24例心肌酶学异常患者病死率为25%,显著高于88例心肌酶学正常组的1.1%(P<0.05)。结论 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显示血清心肌酶学异常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可能比较危重,病死率比较高,需格外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不同肝病基础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各预后评分模型对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2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70例,在纳入的192例患者中,其肝病基础分别为非肝硬化慢性肝病(A组,n=54)、代偿期肝硬化(B组,n=87)和失代偿期肝硬化(C组,n=51)。分别采用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欧洲肝病学会慢性肝衰竭研究组CLIF-C ACLF评分模型和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COSSH)模型预测28 d和90 d生存情况。结果 三组性别、年龄和病因构成比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血清TBIL和INR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C组腹水和细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0.6%和47.1%,显著高于B组的62.1%和33.3%或A组的40.7%和22.2%(P <0.05);A组28 d和90 d生存率分别为63.0%和59.3%,与B组的69.0% 和57.5%或C组的56.9%和47.1%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血清TBIL、Cr、INR和肝性脑病是ACLF患者90 d死亡的影响因素;MELD、CLIF-C ACLFs和COSSH-ACLFs模型预测生存的效能显著优于Child-Pugh评分,而以MELD评分的效能最优。结论 不同肝病基础的ACLF患者临床特征和并发症存在差异,预后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101例血培养检出葡萄球菌的患者,分为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组(研究组)和免疫功能正常组(对照组),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种类葡萄球菌的构成和耐药性。结果研究组葡萄球菌血流感染70例,除2例体温<36℃,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发热。30.0%伴畏寒、寒战,15.5%有血流感染迁徙病灶,肺受累最常见。11.4%合并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为17.1%。研究组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和P=0.054)。研究组共检出葡萄球菌70株,包括金葡菌41株(58.6%),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18株(占分离金葡菌的43.9%);CNS 29株(41.4%),其中甲氧西林耐药CNS(MRCNS)24株(占分离CNS的82.8%)。对照组共检出葡萄球菌31株,包括金葡菌26株(83.9%),其中MRSA11株(占分离金葡菌的42.3%);CNS 5株(16.1%),均为MRCNS。CNS感染率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所有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中除1株中间葡萄球菌外均为多重耐药菌。研究组病原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高达100%、73.0%、90.0%和61.0%;未发现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葡萄球菌血流感染临床表现与普通患者相似,但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CNS感染较普通人群更常见,多重耐药菌比例高。临床应依据病情及细菌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6.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预测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应用拉米夫定治疗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48周的疗效。结果在90例患者中,完全应答21例(21.3%)、部分应答64例(71.1%)、无应答5例(5.6%);在基线ALT≥2×ULN和HBeAg阴性患者,完全应答率及病毒学应答率较高(P0.05);治疗4周时HBVDNA下降≥2lg copies/ml者,完全应答率为25.5%,病毒学应答率为91.5%;在71例HBeAg阳性患者中,HBeAg转阴21例(29.6%),出现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7例(9.9%);年龄、性别和乙型肝炎家族史对疗效无预测价值。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基线ALT水平高、HBVDNA水平低、HBeAg阴性和治疗4周HBVDNA下降超过2lg copies/ml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7.
李卫  李铭  李永华  李旭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6):409-410,417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随访24周。结果 34例治疗48周的患者,ALT复常24例(70.6%)、HBV DNA阴转29例(76.5%)、HBeAg阴转6例(20.7%)、HBeAg血清转换4例,其中3例疗程满72周的患者,2例发生HBeAg血清转换,1例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1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医院烧伤病房细菌培养结果为肠杆菌科细菌的9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原菌分布情况、耐药情况、产ESBL菌株检出率和耐药性,以及产ESBL菌引发医院感染的因素.数据行χ2检验.结果 共分离109株肠杆菌科细菌,其中阴沟肠杆菌38株占34.9%,大肠埃希菌25株占22.9%,肺炎克雷伯菌22株占20.2%,奇异变形杆菌13株占11.9%,其他肠杆菌科细菌11株占10.1%.常见肠杆菌科细菌除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于8.0%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均为中高度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检出率分别为44.0%、77.3%.产ESBL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未产ESBL菌.单因素分析可见,患者住院时间大于20 d、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时间大于5 d、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时间大于7 d、外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大于5 d是产ESBL菌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未产ESBL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91、4.441、15.186、4.938,P值均小于0.05).结论 笔者单位烧伤病房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严重,产酶率高,应加强监测,控制引起产ESBL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其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
姚雪瑛  石薇  王中新  李家斌 《安徽医学》2010,31(12):1525-1526
目的了解医院志贺菌属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平皿琼脂对倍稀释法对2009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30株志贺菌耐药性进行分析,并采用生化和血清学方法鉴定血清群。按照2009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指导原则的标准判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S%)、中介率(I%)和耐药率(R%)。结果 30株志贺菌属中有福氏志贺菌23株,宋内氏志贺菌6株,鲍氏志贺菌1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对志贺菌属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药物。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对其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志贺菌属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及喹喏酮类药物仍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从该院临床分离的志贺菌属对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有一定耐药性,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3株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的大肠埃希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及其与该突变位点的关系。方法 3株产CTX-M型ESBLs的大肠埃希菌于2005年收集自安徽省内3家医院。克隆这3株细菌的突变基因后进行序列分析,测定野生株、转移接合子与克隆子的最低抑菌浓度,提取突变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和酶动力学检测,并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这3株细菌的同源性。结果 PCR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CTX-M-14相比,这3株大肠埃希菌的编码产物各有2处氨基酸突变,1株为第77位丙氨酸(Ala)突变为缬氨酸(Val)、第167位脯氨酸(Pro)突变为亮氨酸(Leu)(等电点为9.1);另2株均为第77位Ala突变为Val、第272位丝氨酸(Ser)突变为精氨酸(Arg)(等电点为9.3)。最低抑菌浓度和酶动力学检测结果表明,这两种酶均可高度水解头孢噻肟。脉冲场电泳结果提示这3株细菌无同源性。结论本研究发现了2种新的分离自大肠埃希菌的CTX-M酶,探讨突变位点与其生物学性状改变的关系,为遏制耐药基因及研究新的抗菌药物作用靶点提供依据,具体机制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