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11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摘要 目的:探讨发育早期感染对孤独症症状的影响,建立丙戊酸钠SD大鼠孤独症样模型,分析发育早期脂多糖暴露对其孤独症样行为的影响及病理机制。 方法:随机选取9只SD孕鼠中的6只于孕12.5天给予丙戊酸钠600mg/kg腹腔注射建立孤独症模型,另外3只孕鼠作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模型组孕鼠产仔后,第20天随机挑选一半仔鼠作为丙戊酸钠加脂多糖组,给予脂多糖2mg/kg腹腔注射,另一半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作为丙戊酸钠组, 注射生理盐水的孕鼠的子代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数字法在3组中随机选取仔鼠各8只,在生后43天进行旷场实验、埋珠实验、Y型迷宫实验和三箱社交实验。生后50天3组仔鼠额叶脑组织进行HE染色和透射电镜病理检测,海马组织进行HE染色。 结果:旷场实验、埋珠实验、Y型迷宫实验、三箱实验结果显示,丙戊酸钠组较对照组的活动总距离长、跨格子数多、埋珠个数多、关闭臂进入次数少、关闭臂探索路程少、关闭臂探索时间少、社交性和社交偏好性降低(P<0.05);丙戊酸钠加脂多糖组较丙戊酸钠组的活动总距离长、跨格子数多、埋珠个数多、关闭臂进入次数少、关闭臂探索路程少、社交性和社交偏好性降低(P<0.05)。HE和电镜结果显示,丙戊酸钠加脂多糖组细胞核膜破裂,较丙戊酸钠组细胞结构损伤更为严重。 结论:发育早期脂多糖注射会使孤独症大鼠模型孤独症样行为加重,提示感染可能是导致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症状恶化的原因之一,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62.
先天性重复胃畸形1例李传学,都鹏飞主题词胃/畸形中国图书分类号R322.44;R573患儿,男,2岁,因反复呕吐1年半于1995年6月24日入院,住院号:7476。患儿出生后5个月即开始出现间歇性进食后呕吐,非喷射性,每次约50ml,每日达10余次。...  相似文献   
63.
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17例临床分析张功纯潘道香唐玖来陈家新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小儿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之一,而难治性化脑则大多数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为此,对1990年~1995年收治的17例难治性化脑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显示:难治性化脑主要与...  相似文献   
64.
探讨儿童哮喘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84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病年龄1~6岁者占76.63%;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者占91.30%;有药物、食物过敏史占45.65%;一、二级亲属有哮喘史者占40.20%;抗炎、解痉治疗大都在住院期内取得缓解(87.50%),但亦有复发。结论儿童哮喘多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治疗应以抗炎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为主  相似文献   
65.
蔡洁  胡波  桂明 《安徽医药》2013,17(2):234-236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征、胃镜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6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其中69例行胃镜检查患儿的胃镜特点、12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结果。结果患儿均有腹部疼痛,腹痛部位不固定,症状重而腹部体征较轻,腹痛发生1/2~45 d后皮肤出现紫癜。胃镜检查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点、糜烂、溃疡,病变以胃窦、胃体、十二指肠降部及球部为主,但十二指肠黏膜改变最严重。采用黏膜尿素酶试验或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54例。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类似皮肤紫癜样病变是其常见的镜下特点,有早期诊断价值。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蒋慧珍 《安徽医药》2013,(10):1817-1819
目的探讨适合身材矮小患儿有效、简单而可靠的生长激素(GH)激发试验的方法及减少其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3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的矮小症住院患儿71例,予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并加强试验前、试验中、试验后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71例共497次静脉采血全部顺利完成,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左旋多巴口服联合精氨酸静脉滴注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方法简单,有效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试验过程的不良反应,是顺利完成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保障。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早产儿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2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6例早产儿中,败血症患儿CRP阳性率为76.0%,而在肺炎和非感染组CRP阳性率分别为26.3%、34.6%;败血症组中CRP敏感度明显高于有吃奶不好、发热、胎膜早破、呼吸暂停等临床表现。结论对于早产儿感染监测指标很多,CRP作为感染的初筛指标敏感性高,对早期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如果综合临床表现以及CRP等实验室指标将会提高早产儿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应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介入治疗儿童膜部瘤室间隔缺损(VSD),总结其技术要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20例儿童膜部瘤VSD患儿,根据左室造影结果分别植入不同型号的PDA封堵器,封堵器腰部直径(10.4±2.6)mm;术中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封堵后15 min重复左室造影,观察即刻封堵效果.结果 20例采用PDA封堵器治疗的膜部瘤VSD患儿中,1例Ⅳ型VSD患儿,因术后残余分流≥2 mm而放弃介入治疗;1例Ⅲ型多孔型VSD患儿术后少量残余分流(<2mm),1个月后复查心脏超声无残余分流.术后心电图正常(或与术前一致)1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6 d.结论 经导管采用PDA封堵器治疗儿童膜部瘤VSD疗效可靠,治疗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根据膜部瘤的形态、大小、位置确定封堵部位,是介入治疗该种类型VSD的可选方法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on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with pseudoaneurysm by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occlusion devices in children and summarize the skill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20 membranous VSD cases in children.According to the finding of the left ventricular angiography, various kinds of the PDA occlusion devices was implanted. The mean diameter of the waist of the occluder was ( 10.4 ± 2.6) mm. Examination by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 immediately and left ventricular angiography after the occluder was implanted 15minutes later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Results In the 20 patients, one of the Ⅳ type VSD patient was quitted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t residual shunts(≥2 mm). Slightly residual shunts ( < 2 mm) was found in one Ⅲ type VSD patient with multi-outlet. And disappeared in 1 month after the procedure, which VSD patient was confirmed by TTE. Thirteen cases were normal by EKG examination (or the same before procedure).In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was found in 4 cases. First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was found in 1 case and paroxysmal junctional tachycardia was found in 1 case. All of them were recovered in 1 week.Conclusions Transcathe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ith PDA occlusion devices for membranous VSD with pseudoaneurysm is safe and effective. The key of the procedure is to select suitable occluder and suitable position to plant them according to the membranous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size and position of the pseudoaneurysm. It is a facultative method for transcatheter therapy this kind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受累时纤溶系统变化特点及其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52例紫癜性肾炎(HSPN)、75例普通型过敏性紫癜(HSP)和25例正常儿童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24 h尿蛋白排泄量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HSPN组和HSP组FIB、D-D水...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