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钴胺组、活血解毒方不同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65μg/g)造模,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16周后观察大鼠血糖、热板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病理的变化情况,检测坐骨神经中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热板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髓鞘松解,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升高、总抗氧化能力减弱,坐骨神经内PKC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方高、低剂量组热板潜伏期缩短,神经束膜整齐,PKC在坐骨神经内表达减少,血清中MDA降低,活血解毒方高剂量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解毒方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KC及MDA有关。  相似文献   
62.
63.
6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 α(IL-1 α)及其受体拮抗剂(IL-1ra)对大肠癌细胞株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选用高肝转移潜能的大肠癌细胞株WiDr及低肝转移潜能的大肠癌细胞株Caco-2和Colo-320,分别用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IL-1 α及IL-1 Ⅰ型受体(IL-1R I)的基因及蛋白在3种细胞中表达;用不同浓度的外源性IL-1 α或IL-1ra作用于上述细胞后,用WST-1法检测3种细胞的增殖情况以及Transwell小室检测WiDr与Caco-2细胞侵袭能力.结果:RT-PCR显示IL-1 α基因仅在高肝转移潜能的WiDr细胞中表达,在低肝转移潜能的Caco-2和Colo-320细胞中不表达,而IL-1R I基因在3种细胞中均有表达;ELISA检测WiDr细胞IL-1 α蛋白浓度为(7.85±0.52) pg/mL,而Caco-2和Colo-320细胞未检测到;外源性IL-1 α能明显增加Caco-2和Colo-320细胞的增殖能力(均P<0.05),对WiDr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但外源性IL-1ra能明显抑制WiDr细胞的增殖(P<0.05);外源性IL-1 α能明显增强Caco-2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但对WiDr细胞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P>0.05),外源性IL-1ra能明显抑制WiDr细胞侵袭(P<0.05),但对Caco-2细胞的侵袭能力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大肠癌的肝转移潜能与IL-1 α表达有关,外源性IL-1ra能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探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不同年龄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02-01/2014-1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IBD患者共567例,按患者年龄不同分为17岁组、17-39岁组、40-59岁组、60岁组,统计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肠外表现及并发症等,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的疾病特点.结果:各组IBD住院率均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年龄未发生改变,以男性多见.60岁组UC患者较其他组病情较重,疾病严重程度分型多为重度(85.39%);各组CD患者疾病活动度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C D A I)评分结果较为一致,均以缓解期、中度活动期.就疾病部位,17岁组和17-39岁组UC以直肠型最为常见(100%,53.25%),40-59岁组以左半结肠型为主(57.69%),60岁组多为广泛结肠型(79.78%);17岁组和60岁组CD病变部位一致,以回肠末端型最为常见(50%,46.67%),中间年龄组以结肠型最多(51.52%,46.67%).结论:17岁组及60岁不同年龄组的临床特点及疾病特征与中间年龄组不尽一致,应给予更细致全面的研究,从而提高对IBD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对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代谢通路的影响。
  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异丙肾上腺素模型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建立各组模型。检测血清学相关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的情况。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异丙肾上腺素模型组脑钠肽、肌钙蛋白I含量、血清ADMA和左心室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in)明显升高(P均<0.01);左心室收缩压、心率、动脉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左心室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均显著降低(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异丙肾上腺素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组血清脑钠肽、肌钙蛋白I含量、ADMA水平和-LVdP/dtmin明显降低(P均<0.01);左心室收缩压、心率、动脉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LVdP/dtmax均显著升高(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丙肾上腺素模型组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的表达增多(P<0.01),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2(DDAH2)的表达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异丙肾上腺素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组PRMT1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DDAH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瑞舒伐他汀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清肌钙蛋白I、脑钠肽及调控ADMA代谢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8.
介绍刘敬霞教授运用补肾活血、健脾化痰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其认为肾虚血瘀、脾虚痰阻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机,强调治疗应从补肾活血、健脾化痰入手,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附典型病案2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发病特点,探讨儿童急性扁桃体炎日就诊人数与环境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l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兰州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咽喉科及小儿内科门诊及急诊就诊的14岁及以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的ID号、年龄 、性别、就诊日期、病史、诊断等相关信息,以及同期兰州市空气质量指数、环境和气象数据,并分析环境气象因素与儿童急性扁桃体炎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5~2017年儿童急性扁桃体炎患儿就诊数量分别为1481、1488、2198例,2015年年与2016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981),2017年分别与2015和2016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21、P =0.022);就诊人数在每年12月份达到高峰,2月份和8月份出现波谷。年龄分布显示4岁人数最多,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就诊数量逐渐减少。不同年龄段,男童就诊量高于女童,性别比有统计学差异(P =0.201);儿童急性扁桃体炎日就诊人数与AQI、PM2.5、PM10、CO、SO2、NO2呈正相关,与O3呈负相关,且具有显著相关性,与T及W呈负相关(r =-0.060,P =0.048;r =-0.073,P =0.015),与AP及RH无相关性(r =-0.015,P =0.616;r =0.01,P =0.731)。环境气象因素对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发病存在滞后效应。结论 兰州地区儿童急性扁桃体炎就诊人数与环境气象因素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具有滞后效应,滞后日期及滞后效应强度等。  相似文献   
70.
文题释义: RNA-seq技术: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检测mRNA、miRNA、circRNA及lncRNA等所有转录本的表达水平,从而探究特定组织或细胞中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探寻特定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 骨免疫学:2000年首次提出,认为骨骼是一种免疫器官,在骨髓中形成的多种免疫细胞可与骨骼系统的细胞相互作用,通过经典的RANKL/RANL/OPG系统等信号通路共同调控骨代谢过程。最近提出的“免疫疏松”,进一步揭示骨免疫学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调节作用。   摘要 背景:目前认为骨骼是一种免疫器官,在骨髓中形成的多种免疫细胞可与骨骼系统的细胞相互作用,共同调控骨代谢。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寻找其治疗的分子靶标和信号通路,有助于其预防和治疗。 目的:利用RNA-Seq技术,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与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方法:选取因发生骨折住院治疗的绝经后0-20年的女性40人,首先采用Lunar Prodigy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扫描后,分为骨量正常组(T>-1)和骨质疏松组(T<-2.5)。全转录组测序(RNA-seq)分别抽取2组各5人的外周血样本,分离白细胞后提取总RNA,筛选2组的表达差异基因并进行GO富集分析,筛选免疫相关表达基因并进行KEGG信号通路分析,收集2组各20人的外周血样本采用Real-time PCR验证KEGG PATHWAY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20170301)。 结果与结论:①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相比,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为187个(其中表达上调131个,表达下调56个),其中与免疫相关的表达差异基因为29个(其中表达上调25个,表达下调4个);②KIR3DL1、KIR3DL2、KIR2DL4、KLRD1及HSPA6在2组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结果说明,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上述5个基因在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KIR3DL1、KIR3DL2、KIR2DL4、KLRD1及HSPA6参与的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可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ORCID: 0000-0003-4879-0905(陈天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