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251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14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296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2篇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颅内动静脉畸形并发动脉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颅内动静脉畸形(AVM)并发动脉瘤的特征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内AVM并发动脉瘤病人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动脉瘤的大小、数量和与AVM的相关位置,并按Redetop分型指导治疗。结果本组采用联合治疗4例,单一治疗2例;均治愈。结论对AVM病人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筛查,可避免漏诊合并的动脉瘤。DSA可确诊此病。应根据不同分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减少颅内出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颅内多发动脉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8例共39个颅内多发动脉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13例,男5例,以1cm左右直径多见,全部经开颅手术治疗,疗效优良率83%(15/18)。结论 ①本组颅内多发动脉瘤多发于女性;②中等大小动脉瘤较常见,主要发生在前循环;③手术治疗效果较理想;④微型动脉瘤极易漏诊;⑤手术应先处理出血侧或易出血侧动脉瘤,并注意手术技巧及要点。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继发性脑损伤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病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目前认为:脑灌注压不足、颅内高压、脑氧代谢率降低、脑血流量下降以及失控性炎症反应等是严重创伤后发生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机制。相互之间平衡关系的调节是预防和治疗继发性脑损伤的关键。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病理生理的研究,对预防颅脑损伤病人的继发性脑损伤和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动脉瘤术后血管痉挛的综合治疗(附28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动脉瘤手术后血管痉挛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IND)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颅多普勒超声(TCD)的结果与DIND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病人手术后发生血管痉挛,79例发生DIND。TCD所示血流速度与DIND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关系。经治疗,62例DIND病人(78.5%)症状消失。病死率2.5%。结论血管痉挛是导致DIND的主要因素,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 本组男19例,女16例,男女比例为1.2:1。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2岁。所有患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查均为阴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肢体无力、瘫痪和神经精神症状。57%的患者病史短于4周,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肿瘤多位于额部、颚顶部和基底节区,本组共35例52个肿瘤,其中16例为多发性肿瘤(45.7%)。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侵袭性大。病史短,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常发生于幕上大脑半球,易多发,术前诊断困难.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DNATopoⅡ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判定颅咽管瘤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方法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63例颅咽管瘤组织切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评价颅咽管瘤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原发组与复发组之间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32例釉质上皮瘤14例复发,31例鳞状乳头瘤6例复发;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之间以及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原发组与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咽管瘤的病理亚型以及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预后和复发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的一个参考指标;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在原发组和复发组肿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肿瘤在复发过程中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听神经瘤是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10%,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听神经瘤全切除已成为可能,但面神经损伤仍是听神经瘤尤其是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彻底切除肿瘤而完整保留面神经甚至耳蜗神经功能是听神经瘤手术的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18.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探讨(附237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我院收治的23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其中196例行手术治疗。按入院时Hunt—Hess分级将手术病人分为A组(Ⅰ~Ⅲ级)162例,B组(Ⅳ、Ⅴ级)34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SAH3d内手术)19例,延期手术组(SAH4~10d手术)82例,晚期手术组(SAH11d之后手术)95例。比较不同手术期别动脉瘤术中破裂率、术后1个月GOS评分及术后主要并发症(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10.1%)因再出血丧失治疗机会。术中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组3例(15,8%),延期手术组8例(9.8%),晚期手术组6例(613%)。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早期手术组为15,8%,延期手术组为19,5%,晚期手术组为17,9%。脑积水发生率以晚期手术组最高(14,7%)。对术后1个月GOS评分Ridit分析结果显示:A、B两组中均以早期手术组治疗效果最佳.延期手术次之.晚期手术最差。结论早期手术可规避颅内破裂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降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各个级别(包括Ⅳ、Ⅴ级)的SAH病人,均应根据治疗者的手术经验与技巧和所在医院的条件,及早诊断,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9.
镁离子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镁离子(Mg^2 )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脑干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350~450g,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为12只。采用改良Marmarou模型制作DAI模型,伤后30min分别给予MgSO4 250μmol/kg、等渗盐水0.2ml,伤后24h处死。用透射电镜分别检测脑干超微结构,并行综合组织损伤评分。结果伤后24h,对照组髓鞘分离,线粒体嵴明显肿胀;实验组未见髓鞘分离,线粒体轻度肿胀。实验组脑干综合组织损伤程度评分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Mg^2 可在超微结构水平阻止DAI轴索的继发性损害,对DA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灰质移位是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一种,多以癫痫为首发症状,部分伴有较少发育迟缓和智力障碍。目前国内手术治疗该病的报道较少,我科手术治疗脑灰质移位继发难治性癫痫1例,手后癫痫完全缓解,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