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3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99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1篇
  2篇
中国医学   616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艺惠  彭连共 《海峡药学》2014,(10):166-167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饮片退药处方情况,总结中药饮片退药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尽量减少退药现象。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门诊及病房中药饮片退药处方共705张,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医院应基于退药原因、退药科室分析以及医院管理分析,通过加强病人、医务人员、医院管理层面等方面的协调与干预,以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停药后HBV DNA反跳率,探讨拉米夫定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程。方法:对58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100mg,1次/d,其中两例患者于1年后失去随访而从本文中剔除,其余56例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3年,最长服药时间45个月,最短时间为12个月,平均疗程30.6个月。治疗前患者肝功能异常,HBeAg阴性、HBV DAN阳性,ALT大于正常2倍以上,TBil小于正常3倍以下,每3个月对上述指标进行一次动态观察。结果:经拉米夫定治疗后ALT复常率1年时93.6%,2年时83.3%,3年时67.9%。HBV DNA阴转率1年时为98.2%,2年时为80.1%,3年时为71.4%。服药时间满2年停药后平均随访1年,HBV DNA复现率为4/11(36.4%)。结论:拉米夫定对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有效,出现病毒变异率较低,2年的疗程可能时间太短。  相似文献   
6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utation patterns in core promoter(CP)region of hepatitis B virus(HBV).Methods HBV DNA was extracted from sera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The CP sequence was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and cloned into pMD19 T vector.The positive clones were then sequenced.The sequences were compared with known HBV genome in GenBank to identify the mutation sites and pattern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Results There were 74 clones from 21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 which were sequenced.The sequence comparison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234-nucleotide deletion in CP region of HBV genome in 54 clones and a 245-nucleotide deletion in one clone.These deletion regions included CP,HBeAg initiation codon and direct repeat sequence(DR)Ⅰ regions,which named CP deletion(CPD).A1585T replacement mutation was also found in HBV strain with CPD,which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linkage between these two mutations.Conclusions A novel mechanism of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is observed,which includes deletions of CP and HBeAg initiation codon.Meanwhile,a simple and useful PCR method is developed to detect CPD.  相似文献   
64.
[摘 要]分析1例房颤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的诱因。可能导致本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的因素有低钾血症、氟康唑与胺碘酮联用,但氟康唑加量至0.4g?d-1时联合使用胺碘酮风险更大。临床在不可避免将氟康唑与胺碘酮联用时,应注意氟康唑的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究无痛病房模式在肛肠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厦门市中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无痛病房模式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的VAS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护理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及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无痛病房模式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肛肠术后患者护理的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妊娠晚期孕妇心身状态、睡眠质量及分娩结局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 年8 月至2019年8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产妇实施基础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 组产妇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62.50%,)低于对照组(8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35.00%)低于对照组(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服务能够降低妊娠晚期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同时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7.
中医学作为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治疗预防疾病的一种技术,之所以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仍然保持极大的活力,仍然能被人们普遍认同与接受,是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临床疗效分不开的。而中医学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传统文化的底蕴,中  相似文献   
68.
悬饮病名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书中云:"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悬饮属于中医学中广义痰饮的范畴,笔者认为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在治疗悬饮病以及现代医学之胸腔积液等疾病有较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目前患者与医务人员对处方的理解与对待处理方式,为优化药学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几例争议处方在"故事情节"前后,在不同等级医院、不同职称人员、不同年龄段人员的选择判定进行前后比较调查。结果等级医院越高原则性越强,职称越高越注重细节,年龄段越高越注重结果。结论药学服务模式须进一步优化并普及。  相似文献   
70.
论治:辨证乎?辨病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中医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有别于其他医学且最具特色的重要环节。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中西医结合理论的提出,有人提出论治首要在于辨病,病是第一层次,证是第二层次,证从属于病,辨病重于辨证。今笔者不揣鄙陋,认为唯有坚持辨证的思维才能提高论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