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96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研究80岁以上高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特点及初次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后急性期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患者216例,按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年龄≥80岁)96例、非高龄老年组(65岁≤年龄80岁)80例和绝经后非老年组(年龄65岁绝经后女性)40例。测定并比较各组血钙、血磷、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peptide,P1N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25-羟基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和临床等指标的差异。其中140例患者初次静滴唑来膦酸5 mg治疗,并按年龄分为80岁以上组(80~+组)75例和80岁以下组(80~-组)65例,观察两组输注唑来磷酸后两周内出现急性期不良反应(acute-phase response,APR)的情况。结果非高龄老年组血肌酐水平高于绝经后非老年组(P=0.01);高龄老年组与绝经后非老年组比较,血肌酐偏高(P=0.000),25(OH)D水平偏低(P=0.007),PTH水平偏高(P=0.032)。随着分组平均年龄的增大,CTX与P1NP有下降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组的APR总体发生率与8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发热、肌骨痛的发生率在80~+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岁以上高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并非都表现为低转换。初次使用5 mg唑来膦酸静滴,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肌骨痛的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 磺酸钠(tanshinone ⅡA sodium sulfonate,TSS)对雄性(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 /R)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结扎的心肌组织颜色变灰标志着结扎成功,再灌注24 h 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存活的 SD 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Sham 组,n =10)、缺血-再灌注组(I /R 组,n =10)、TSS 低剂量组(TSS-L 组,n =10)、TSS 中剂量组(TSS-M组,n =9)、TSS 高剂量组(TSS-H 组,n =9)。MAP 心脏功能分析系统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TTC 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 blot 法检测心肌 Bcl-2、Bax、Caspase-3、Lc3B/Lc3A、Beclin-1及高迁移率蛋白 B1(high-mobility group box1,HMGB1)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 ANOVA 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 LSD-t 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I /R 组较 Sham 组心功能舒缩参数明显降低,TSS 预处理使其显著升高(P <0.05),但 DAP、Pmi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SS 预处理组心肌梗死百分比显著低于 I /R 组(P <0.05)。与 Sham 组相比,I /R 组显著增加了 Caspase-3表达(P <0.01);TSS 预处理组能够明显下调 Caspase-3蛋白表达(P <0.01)。I /R组 Bax 表达亦明显升高(P <0.01),TSS 能够抑制 Bax 蛋白表达(P <0.01)。I /R 组降低了 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P <0.05),不同剂量的 TSS 预处理均使 Bcl-2表达水平升高(P <0.01)。I /R 组Bcl-2/Bax 较 Sham 组比值降低(P <0.05);TSS 预处理使其明显升高(P <0.05)。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与 Lc3B/Lc3A 有相似的变化趋势,I /R 组 Beclin-1蛋白及 Lc3B/Lc3A 水平低于 Sham 组(P<0.05),TSS 预处理能够上调 Beclin-1表达与 Lc3B/Lc3A 比值(P <0.05)。与 Sham 组比较HMGB1表达明显增高(P <0.05),TSS 预处理组较 I /R 组减少了 HMGB1的表达(P <0.01)。结论丹参酮ⅡA 磺酸钠对 SD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激活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早期主动干预对ICU患者肌力和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的影响。方法80例IC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入住ICU 行机械通气72 h内行主动和被动运动以及生活能力锻炼等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早期主动干预,其他护理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肌力和获得性衰弱发生率的不同。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MRC-score评分分别为(35.46±2.76)分、(57.01±2.9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MRC-score评分分别为(35.87±2.45)分、(49.43±5.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主动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有3例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为7.5%,而对照组则有25例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早期主动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肌力,降低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腹腔双套管匀速滴水持续中心低负压吸引在胰腺肿瘤手术后患者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48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后腹腔双套管用微量输液器进行生理盐水匀速滴入、中心低负压持续吸引,同时加强对双套管的护理。结果在冲洗过程中发生引流不畅和堵管3例,液体渗漏2例,致创面出血2例;早期发现出血2人3例次,胆漏、胰漏3例,给予相应处理后问题解决,均未发生腹腔感染、吻合口漏等其它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如期出院。结论术后进行腹腔双套管匀速滴水持续低负压吸引,可充分引流手术区域渗液,且有助于对术后出血、胰漏、胆漏等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处理,在引流期间做好相应的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门诊男性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感染状况、基因型分布,以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流式荧光杂交技术对1 432例门诊男性患者进行HR-HPV分型检测。结果 HR-HPV总感染率为25.63%,单一感染、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分别占72.20%、21.25%和0.65%,不同年龄段人群HR-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2,P=0.861)。位于前5位的HR-HPV亚型分别为HPV-16、HPV-52、HPV-58、HPV-18及HPV-59,HPV-16、HPV-52、HPV-58感染最常见于20岁、60岁及20岁人群,与HR-HPV相关的前3位疾病为病毒疣、尿道炎及龟头炎。结论 HPV-16是本地区男性患者最常见的HR-HPV感染型别,其次是HPV-52、HPV-58,HR-HPV感染具有一定年龄特异性,与男性病毒疣、尿道炎及龟头炎等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cellnuclearantigen,PCNA)与错配修复基因hMSH2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乳腺癌切除石蜡标本中PCNA和hMSH2的表达。结果68例乳腺癌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44.1%(30/68),hMSH2的阳性表达率为54.4%(37/68)。PCNA和hMSH2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5)。PCNA和hMSH2表达呈正相关(r=0.278,P=0.022)。结论PCNA与hMSH2表达的相互影响与乳腺癌的发生可能有关,联合检测PCNA和hMSH2蛋白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77.
坦索罗辛单药治疗BPH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坦索罗辛单药治疗BP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门诊选择45例BPH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组1为安慰剂组;组2为坦索罗辛0.2mg/d组,组3为坦索罗辛0.4mg/d组,分阶段观察三组在服药前、服药后1个月和3个月的IPSS评分、QOL评分、最大尿流率(MFR)、剩余尿量。结果:服药后1个月和3个月,组2和组3的IPSS评分、QOL评分及剩余尿量较组1明显降低,MFR较组1明显改善(P%0.01);而组2和组3的IPSS评分、QOL评分、剩余尿量以及MFR无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2和组3无差异。结论10.2mg/d或0.4mg/d剂量的坦索罗辛均能在服药1个月后明显改善相关症状;0.2mg/d剂量治疗效果与双倍剂量治疗有相同疗效。0.4mg/d剂量与半量治疗有着相同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总结胰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初诊胰源性糖尿病(T3C DM组)、1型糖尿病(T1DM组)、2型糖尿病(T2DM组)各22例,比较各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并发症、生化指标以及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比例。结果 与T1DM组比较,T3C DM组初诊年龄更大,BMI、糖尿病家族史比例更高,多饮、多尿、多食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比例更低,大血管并发症比例更高,初诊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维生素D水平和使用胰岛素治疗比例更低,胰岛功能相对较好(P均<0.05);而两组在性别构成、体质量减轻、低血糖、微血管和神经并发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尿酸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T2DM组比较,T3C DM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尿酸水平更低,胰岛功能相对较差(P均<0.05);而两组在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维生素D、使用胰岛素治疗比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胰源性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比较,临床特点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年龄更大,BMI、糖尿病家族史比例更高,多饮、多尿、多食和...  相似文献   
79.
80.
护理交接班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之一,其目的是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我科自开展优质护理之后,实施了小组责任制的整体护理,护士的工作由协助医生完成治疗,转变为从患者入院至出院的全面整体护理,护士的关注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关注治疗和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