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电子胆道镜下U-100双频激光碎石治疗肝内外胆管难取性残余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8例胆道术后带T管引流的患者拔除T管后,经窦道行胆道镜检查,对肝内、外胆管难取性残余结石采用电子胆道镜下U-100双频激光碎石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108例患者共行胆道镜检查136次,残余结石全部取尽,未出现近期并发症。其中84例(77.8%)1次碎石成功,20例(18.5%)2次碎石,4例(3.7%)3次碎石。碎石成功率100%。1次胆道镜取尽结石62例(57.4%),2次胆道镜取尽结石32例(29.6%),3次胆道镜取尽结石14例(13.0%),结石取尽率100%。100例随访3~32个月,其中≤12个月43例,13~24个月32例,≥25个月25例,未见明显的症状及结石复发。结论电子胆道镜下U-100双频激光碎石是治疗肝内、外胆管难取性残余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复杂的病理过程,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降解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是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键环节。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ese,MMP)是一组Zn2+依赖性蛋白水解酶,在该环节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对MMP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文中就MMP与大肠癌侵袭与转移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 CC)病因远未阐明,早期诊断困难.DNA修复酶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human 8-hydroxyguanine glycosylase, hOGG1) Ser326Cys(rslo52133)多态性与许多肿瘤的发病相关,但是与CC的关系却未见报道.旨在探讨h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的多态性在CC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方法 检测了59例CC和100例正常对照的h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的基因分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CC发病危险的关系. 结果 hOGG1基因rs1052133多态性位点的Ser/Ser、Ser/Cys和Cys/Cys基因型在CC中的频率分别为15.3%、59.3%和25.4%,在对照组中分别为13.0%、44.0%和43.0%;以Ser/Ser基因型作为参照,Ser/Cys、Cys/Cys和Ser/Cys+Cys/Cys基因型均不增加CC的发病风险;对于女患者,以Ser/Ser基因型作为参照,Ser/Cys和Ser/Cys+Cys/Cys基因型与其相比,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有增加CC发病风险的趋势[优势比(odds ratio, OR)值分别为3.81和2.91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分别为0.404~35.905和0.319~26.68]. 结论 h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CC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
代璐  金霄  刘政 《癌症进展》2021,19(11):1124-1127,1131
目的 探讨姑息性手术对Ⅳ期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瘤(AEG)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SEER*Stat软件收集2004—2015年病理诊断为Ⅳ期SiewertⅡ型AEG的病例4337例,其中手术组患者341例,非手术组患者3996例.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平衡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Kaplan-Meier分析研究患者的预后特点.结果 Cox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年龄、放疗、化疗、肿瘤T分期以及分化程度均可能是影响Ⅳ期SiewertⅡ型AEG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化疗、分化程度Ⅲ~Ⅳ级、T4期、高龄均是患者的总生存(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CSS)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手术组患者OS与CSS均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 姑息性手术可以改善Ⅳ期SiewertⅡ型AEG患者OS及CSS,推荐晚期患者采取姑息性手术联合全身化疗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已有报道表明粪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前景可观, 且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支持粪菌移植的有效性。但涉及粪菌制备的方法学、移植途径、供体筛选、患者选择以及诱发病情活动的潜在风险等方面尚存诸多未知, 因此, 粪菌移植目前仅适合在临床试验等特定条件下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膈下迷走神经刺激(vagal nerves stimulation,VNS)对肥胖鼠摄食、体重、摄食神经肽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营养性肥胖鼠(dietary induced obesity,DIO)随机分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VNS组。VNS组大鼠体内植入自主研发的闭环芯片并高脂饲养90天,芯片电刺激膈下迷走神经;假手术组体内植入不工作的芯片;对照组不做手术。术后每天测量所有动物体重、日进食量。90天后处死所有动物,分离并称重双侧附睾脂肪垫。反转录PCR法(RT-PCR)半定量检测摄食神经肽:重组人刺鼠色蛋白相关蛋白(AgRP)、神经肽Y(NPY)、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因子编码的肽(CART)、阿片促黑色素原(POMC)的含量。结果 VNS组大鼠体重增加量[(124.3±15.5)g vs.(263.1±16.8)g,P=0.013],总摄食量[(1998.7±37.2)g vs.(3312.6±40.9)g,P=0.021]以及附睾脂肪垫重量[(15.9±2.3)g vs.(22.7±2.6)g,P=0.035]明显低于假手术组。VNS组大鼠下丘脑促摄食神经肽AgRP(P=0.027)、NPY的含量(P=0.019)低于假手术组,而抑制摄食的神经肽POMC高于假手术组(P=0.011)。结论 膈下迷走神经电刺激可显著减少大鼠摄食量,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17.
ERCP中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超声胆管取石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超声(IDUS)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胆管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怀疑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100例,先进行ERCP,再行IDUS探查,而后行乳头切开取石,并对应用碎石网篮取石的患者取石后再次行IDUS检查.结果:胆管结石93例,癌栓1例,胆管絮状物1例、气体及Mirrizzi综合征各1例.无结石3例.胆管结石中37例应用碎石网篮取石,ERCP取石后仍残余结石3例.ERCP下诊断结石92例,可疑3例,无结石5例,最后结果表明误诊3例,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和敏感性分别为97%、94.8%;而IDUS无漏诊及误诊,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敏感性均为100%和100%.结论:IDUS可弥补ERCP的视觉误差且在确定胆管结石方面优于ERCP,尤其是在胆管扩张和Mirrizzi综合征时,同时可以预防ERCP胆管取石术中残余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内镜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对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2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61~88岁,平均(72.6±10.9)岁,其中胆管癌10例(术后5例),胰头癌3例,胃癌术后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肝癌1例,不宜行十二脂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ERCP失败,经皮肝穿刺放置引流管或内支架。结果全部PTBD成功,其中外引流6例,内外引流13例(3例左右胆管双引流),金属内支架4例。引流术前血清总胆红素(321.6±132.1)μmol/L,引流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88.6±10.1)μmol/L,较前明显下降(P<0.05),直接胆红素从(252.3±36.3)μmol/L降至(53.3±9.4)μmol/L(P<0.05)。结论PTBD对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B超、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怀疑为胆总管结石且同时行B超、MRCP、ERCP的患者384例,对3种检查方法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84例患者中,最后经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者370例;B超诊断胆总管结石者268例,其中8例为假阳性,诊断准确率为70.3%(260/370);MRCP诊断362例,其中6例为假阳性,诊断准确率96.2%(356/370).有7例患者MRCP发现有胆总管结石和胆总管扩张,ERCP造影仅发现胆总管扩张,但在用取石网篮和取石气囊清理胆道时取出小结石.结论 B超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率,可作为最基本的检查手段,MRCP和E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RCP可部分替代诊断性ERCP,联合应用MRCP和ERCP可提高胆管结石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及诊治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45例肝脓肿患者的住院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结果 45例患者平均年龄62.8岁,临床表现中最多见为发热(42例,93.3%),其次为寒战(28例,62.2%)和上腹痛(22例,48.9%),大部分患者血白细胞升高(41例,91.1%),并有肝功能异常(33例,73.3%).胆系疾病(35例,77.8%)和糖尿病(23例,51.1%)是主要易患因素.首选诊断方法为B超及CT检查(诊断率达95.5%),但有2例患者(8.9%)通过B超、CT及MRI检查仍未获确诊,需行经皮肝穿刺或手术剖腹探查.11例脓液培养和16例血培养阳性,21例患者(46.7%)细菌培养阴性.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要病原菌(59.3%).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菌较为敏感;万古霉素、替卡西宁及阿米卡星对革兰阳性菌较为敏感.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经皮肝穿刺引流及抗生素+手术脓肿切开引流.结论 细菌性肝脓肿的平均患病年龄明显增大,临床特点多样,病原检测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见,胆系疾病和糖尿病是其最主要的易患因素.应根据患者个体性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