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5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231篇
耳鼻咽喉   110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232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975篇
内科学   333篇
皮肤病学   186篇
神经病学   159篇
特种医学   1131篇
外科学   810篇
综合类   1019篇
预防医学   462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295篇
  4篇
中国医学   285篇
肿瘤学   2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793篇
  2013年   695篇
  2012年   956篇
  2011年   1077篇
  2010年   855篇
  2009年   49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对护理病历常见缺陷与对策探讨如下。1护理病历常见的缺陷案例:(1)某患者上午10:00入院,办理了住院手续,因为人熟,要求下午入院,入院后医生记录为15:00入院;办入院手续时护士随口问家属发烧吗?答否,护士记录为36.8℃,中午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究病程是否会影响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 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7年12月确诊的428例原发性PC BPPV,其中男155例,女273例;年龄16~89岁,中位年龄53岁;病程0.5 d至7年,中位病程7 d。按照1周、1个月、半年为时间节点,将患者分为短期组、中期组、中长期组及长期组。并经Epley或李氏复位法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治疗3 d及治疗1周的疗效,并统计复位治疗的有效率。结果通过手法复位,4组患者治疗后3 d有效率分别为:94.55%(208/220)、90.80%(132/147)、86.27%(44/51)、90.00%(9/10);治疗1周后有效率分别为:97.73%(215/220)、97.28%(143/147)、96.08%(49/51)、100%(10/10);两个时间点的治疗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PV的病程或自愈性并不会引起手法复位的短期疗效,BPPV的自愈性可能与患者的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33.
李雅轩  赵瑞英  宋书娟 《广东医学》2012,33(11):1620-1621
目的 研究汉族正常人群中6个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亚型(SCA1、SCA2、SCA3、SCA6、SCA7、SCA12)的CAG重复次数变异范围.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等技术,扩增供试个体相关片段,并进行片段长度分析,计算CAG重复拷贝数.结果 所研究群体中SCA1重复次数分布范围为15~32,主要重复次数在24~29;SCA2重复次数分布范围为15~23,主要重复次数为19;SCA3重复次数分布范围为13~32,主要重复次数为14、26、27;SCA6重复次数分布范围为2~17,主要重复次数在9~13,SCA7中重复次数分布范围为2~10,主要重复次数是4~7;SCA12中重复次数分布范围为为8~17,主要重复次数是9~14.并首次发现SCA7中存在三核苷酸重复次数为2的个体.结论 研究结果为补充和积累我国汉族人群的遗传学基本资料,预防SCAs的发生、进行症状前诊断及产前诊断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4.
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大部分患者面对的是长期与艰难的肿瘤对抗性治疗,患者与家人往往遭受着疾病与治疗带来的双重打击。现代姑息医学在肿瘤临床逐渐演化并走向成熟,医务人员重新审视肿瘤治疗标准与评估系统,尤其是"早期姑息"模式的树立,人们越发认识到姑息的重要性。中医拥有独特的医学体系包涵深刻的人文内涵,强调机体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平衡状态,针对肿瘤则更多注重癌瘤与机体相对稳定。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其临床精髓,在肿瘤对症处理上有显著优势。现代肿瘤早期姑息的理念与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优势可有机整合,使得学科之间形成有效的交叉与支撑,有助于肿瘤患者获得更佳的临床决策与治疗。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 Q)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2月~2013年8月海军总医院消化科436例患者和16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GERD Q量表评分,同时电子胃镜检查,其中372例行C13尿素呼气试验。结果GERD Q量表的阳性诊断率为64%,GERD患者评分远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组GERD Q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研究组不同亚型间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非感染者GERD Q评分无差别(P0.05)。结论 GERD Q量表虽无益于GERD分型的鉴别,但能够初步诊断GERD,并判断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我科根据腹部外科患者处于围手术期的不同阶段,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和自身要求提供不同的口唇、口腔护理方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方法,以新老方法并存的方式制定了一整套的口腔护理方案,提供人性化的护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分析死于脓毒症的危重烧伤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规律并阐明其意义.方法 回顾1990~2010年住院死于脓毒症的危重成年烧伤患者共31例(S组),排除意外死亡、入院早期死亡、应用胸腺肽或胸腺肽α1者;取同时间段内非死于脓毒症的危重成年烧伤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C组).对死亡前15 d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及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及百分比、血小板计数进行分析.结果 S组淋巴细胞计数存在下降趋势,于死亡前第13、7、5、3、1 天显著低于正常值1.5×109/L;C组淋巴细胞计数无趋势性改变,于死亡前第11、7 天显著低于正常值;于死亡前第13、5、3、1 天,S组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C组;S组淋巴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33);S组淋巴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降低出现时间的早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死于脓毒症的危重烧伤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可结合血小板计数降低作为反映病情危重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征.  相似文献   
38.
39.
严重烧伤患者常发生休克、组织水肿和器官功能障碍,威胁患者生命.烧伤后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微循环障碍、组织水肿、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理基础是血管内皮屏障的结构破坏和功能损害[1].烧伤患者发生休克后,为了维持组织和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需要早期及时地实行液体复苏,但特殊事故现场(如战场、自然灾害、火灾等现场)时,医疗资源常在短时间内耗竭,而使静脉补液治疗无法实施.此外,在内皮细胞屏障受损时输入大量液体可能加速液体从血管内渗漏到组织间隙,加重组织水肿,形成越输越漏的恶性循环,造成腹腔间隙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2].因此,烧伤早期血管内皮屏障的损伤机制与保护药物的研究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