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马小雨  罗彩萍  刘悦 《药学实践杂志》2023,41(2):119-124,134
目的 优化微波辅助绿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方法 建立没食子酸标准曲线,通过引入校正因子测定绿茶提取液中茶多酚浓度以计算茶多酚提取得率;重点研究微波提取时间、微波输出功率、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4项单因素水平对茶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初步确定4项单因素水平的适宜范围,并采用响应面法进一步提高绿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37 s、微波输出功率350 w、料液比1∶45 (g/ml)、乙醇体积分数55%,茶多酚实际提取得率为25.65%,与理论值相差不大。结论 响应面优化的微波辅助绿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省时可行、提取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时有无显著的药动学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随机交叉试验方法,将比格犬分为3组,每组2条,分别按试验周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照药物(给药剂量以氨氯地平计5 mg)、厄贝沙坦对照药物(给药剂量为250 mg)和厄贝沙坦氨氯地平复方试验药物(给药剂量为以氨氯地平计5 mg,厄贝沙坦250 mg).采用HPLCESI-MS/MS和HPLC荧光法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用氨氯地平cmax为(267.63±38.49)ng/ml,AUC0~∞为(5 648.71±871.68)ng·h/ml,联用氨氯地平cmax为(267.43±37.97)ng/ml,AUC0~∞为(5 751.60±924.49)ng·h/ml;单用厄贝沙坦cmax为(2 623.56±198.65)ng/ml,AUC0~∞为(10 327.53±1 522.58)ng·h/ml,联用厄贝沙坦cmax为(2 345.61±42.32)ng/ml,AUC0~∞为(10 217.12±1 239.13)ng·h/ml.故与两种药物分别使用的情况相比,联用时的cmax、AUC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不存在显著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3.
中药与化学药的联用可能改变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引起中西药药动学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的药效和不良反应的改变。当前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主要参考了化学药的研究体系,但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具有多组分多靶点作用特征的中药仍未可知。通过对化学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进行总结,收集并分析现有中西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探讨了中药药物相互作用体内外不相关的原因,提出了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体外研究方法需根据其多组分多靶点的作用特征进行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发现不同剂量海藻-昆布药对提取物对大鼠肝微粒体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作用, 预测服用海藻-昆布药对时可能出现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及肝脏毒性。方法 雌雄各半SD大鼠18只, 被随机分为海藻-昆布药对低、高剂量组和对照组, 低、高剂量组大鼠分别ig给予海藻-昆布药对提取物10.8、86.4 g/(kg·d), 连续经口给药15 d后麻醉处死, 取肝组织制备肝微粒体及HE染色石蜡切片。通过肝微粒体体外孵育方法测定3种肝脏CYP450同工酶特异性底物非那西丁(CYP1A2)、氯唑沙宗(CYP2E1)及咪达唑仑(CYP3A4)的降解和代谢产物生成量来评价肝药酶的诱导或抑制作用, 并以光镜下的组织病理切片检查来考察其肝毒性。结果 低剂量组大鼠无显著诱导或抑制3种CYP450代谢酶亚型1A2、2E1和3A4现象, 肝组织出现了肝窦扩张、轻度水肿等适应性改变, 高剂量组能显著诱导CYP3A4亚型, 但也不能显著的诱导或抑制肝微粒体代谢酶CYP1A2、CYP2E1亚型, 肝组织出现了脂肪变、点状坏死等可逆性损伤。结论 海藻-昆布药对具有诱导肝微粒体代谢酶CYP3A4的作用和轻微的肝细胞毒性, 高剂量经口给药能引起有临床意义的CYP450酶的诱导现象和肝脏损伤并可能导致不期望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基于96孔板多功能酶标仪,建立二仙汤提取物中总黄酮、总皂苷及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高通量分析方法.方法 分别以淫羊藿苷、菝葜皂苷元、盐酸小檗碱为对照品,采用96孔板比色法测定二仙汤提取物中总黄酮、总皂苷、总生物碱的质量分数.结果 淫羊藿苷、菝葜皂苷元、盐酸小檗碱分别在41.12~205.6、81.12~405.6、20.34~ 61.02 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RSD为4.44%,n=6)、101.3%(RSD为1.55%,n=6)、100.9%(RSD为2.15%,n=6).结论 96孔板比色法简单快速、通量高、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以用于大样本量二仙汤提取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注射用盐酸头孢他美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系CYP1A2、CYP3A4和CYP2E1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成盐酸头孢他美给药组和生理盐水空白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给药组尾静脉注射盐酸头孢他美50 mg/(kg·d),连续给药7 d,每天2次。HPLC法同时测定CYP450的3种同工酶特异性探针底物在SD大鼠肝微粒体内代谢产物生成量和原型探针底物降解量,判断酶亚型活性变化。分析柱Diamonsil C18 (150 mm×4.6 mm,5 μm),流速1.0 mL/min。CYP1A2代谢样品测定条件为甲醇(0.1%甲酸)(A)-水(0.1%甲酸)(B),0~5 min: 18%A,5~10 min: 18%~60%A,10~15 min: 60%A,检测波长为247 nm;CYP3A4代谢样品测定条件为甲醇(A)-水(0.02%甲酸)(B),0~11 min: 40%~60%A,检测波长为223 nm;CYP2E1代谢样品测定条件为甲醇(A)-水(B),0~10 min: 37%~75%A,检测波长为287 nm。结果 探针底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精密度RSD<6%(n=5),提取回收率83.2%~97.5%。SD大鼠连续注射给予盐酸头孢他美后,CYP3A4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存在诱导作用;CYP1A2和CYP2E1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静注给予盐酸头孢他美能诱导SD大鼠肝微粒体CYP3A4,对CYP1A2和CYP2E1没有诱导或抑制作用。提示经CYP3A4 代谢的药物在临床上与注射用盐酸头孢他美合用时,可能存在潜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体外大鼠肠道菌液中的大豆苷及其代谢物,研究大鼠肠道菌群对大豆苷的代谢情况。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粪便温孵法,将大豆苷与大鼠肠道菌群培养液进行厌氧温孵。温孵样品采用甲醇沉淀蛋白处理后进行HPLC法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流动相为0.2%乙酸水溶液与甲醇,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大豆苷及其代谢物大豆苷元分别在98.0~490、57.6~288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高、中、低3个浓度的相对回收率在96.6%~114.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9%,表明本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要求。大豆苷在肠道菌液中代谢生成大豆苷元,其消除半衰期为37.6 min。结论 所建立的HPLC法适合同时测定体外大鼠肠道菌液中的大豆苷及其代谢物,大豆苷在体外代谢的主要途径为糖苷键断裂转化成对应苷元。  相似文献   
68.
目的:建立兔血浆中壬苯醇醚-9(NP-9)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研究NP-9栓剂在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6只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质量2.0~2.2 kg)单剂量(64 mg/只)阴道给药NP-9栓剂;取血浆经预处理后采用DiamonsilTM ODS柱(200 mm×4.6 mm,5 μm),以甲醇-水(955)作为流动相,流速 1.0 ml/min,荧光检测的激发波长226 nm,发射波长300 nm,柱温30℃,测定NP-9经时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NP-9在0.05~5.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低、中、高3种浓度(0.10、0.50、2.00 μg/ml)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1.67±8.12)%、(100.84±5.42)%、(100.29±3.81)%。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 (3.75±0.87) h,tmax (3.2±0.4) h,Cmax (2.75±0.32) μg/ml,AUC0~12 (12.72±2.14) μg·h·ml-1,AUC0~∞ (15.05±2.84) μg·h·ml-1,平均滞留时间(6.85±1.13) h。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好,可用于NP-9栓剂在健康雌性新西兰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创新药物川阿格雷及其拼合分子阿魏酸和川芎嗪的质谱裂解规律.方法 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分别对川阿格雷、阿魏酸和川芎嗪进行电喷雾质谱分析,并用Mass Frontier 6.0软件辅助解析了其中的主要特征碎片离子以及可能的裂解途径;比较了川阿格雷、阿魏酸和川芎嗪的电喷雾电离质谱裂解规律,并对其裂解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从川阿格雷获得m/z 312、283、268、193、178、149、134等特征质谱峰,从阿魏酸获得m/z 178、149、134等特征质谱峰,从川芎嗪获得准分子离子峰m/z 135.结论 川阿格雷主要通过丢失-CH3、-COOH和四甲基吡嗪环而发生裂解;阿魏酸主要通过丢失-CH3和-COOH而发生裂解;川芎嗪不发生裂解.  相似文献   
70.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液、粪便和胆汁样品中的头孢他美含量,研究头孢他美在大鼠体内的排泄情况。方法SD大鼠单剂量静注盐酸头孢他美钠50mg/kg后,收集粪、尿、胆汁,采用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色谱柱为Ultimatec 18(5μm,15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10mmol/LKH2PO4(含质量分数0.05%甲酸),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72nm和262nm,柱温为30℃,再分别计算累积排泄率。结果单剂量静注头孢他美后,48h内原形从尿及粪便中排泄量为(5403.588±1052.684)μg、(820.351±296.056)μg,累积排泄率为(54.036±10.527)%、(8.204±2.961)%,24h内原形从胆汁中排泄量为(3344.234±227.819)μg,累积排泄率为(33.442±2.278)%。结论头孢他美主要以原形从尿液、粪便和胆汁中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