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2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我院房颤患者QTc间期的影响及其药品不良反应。方法: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4年5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颤住院患者共l5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合用药物等信息,观察应用胺碘酮注射液或胺碘酮片剂后心率、QT间期、QTc间期的变化,以及在胺碘酮用药期间是否发生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房颤患者的平均心率显著减慢(79.2±21.6)bpm比(72.9±13.1)bpm(P<0.01),QT间期(386.5±45.7)ms比(415.8±53.1)ms(P<0.01)、QTc间期均显著延长(413.9±32.1)ms比(438.0±44.4)ms(P<0.01)。有16例患者用药后QTc>500ms,17例患者用药后QTc<500ms,但△QTc>50ms。共有22例患者合并使用一种或多种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包括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0例),多塞平(7例),左氧氟沙星(6例)等。心动过缓、2型糖尿病、合用其他影响QT间期药物为延长QTc间期的因素(P<0.05)。44例患者使用胺碘酮注射液中有5例发生注射部位反应,未出现与胺碘酮相关的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性室速)。结论:胺碘酮应用后QT间期、QTc间期均不同程度延长,对于用药后QTc>500ms、△QTc>50ms或合并使用其他可延长QT间期药物的患者,需调整胺碘酮剂量并严密监测心电图,警惕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药物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1~12月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的住院患者共149例,结合血栓栓塞风险评分、出血风险评分、INR在治疗范围的时间比例(TTR)等对其抗凝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49例患者中有144例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其中使用华法林的110例(TTR≥60%76例),使用阿司匹林24例,使用达比加群酯10例。经血栓栓塞风险评分,高危、中危、低危分别有80例、46例、23例。阿司匹林治疗患者中有2例发生脑卒中,华法林治疗患者中8例发生非严重的出血事件。年龄大、合并疾病多、栓塞及出血风险高等因素影响抗凝药物的选择。结论:我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现状较好,与国外指南推荐使用的抗凝方案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3.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黄麦合剂中淫羊藿苷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方法:对HPLC法测定淫羊藿苷含量的流程进行分析,确定不确定度来源,得出扩展不确定度。结果:HPLC法测定黄麦合剂中淫羊藿苷含量的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对照品溶液配制、样品制备、重复性、拟合回归模型和其他因素,扩展不确定度为0.039μg/ml,含量测定结果为(5.299±0.039)μg/ml,k=2。结论:该方法可作为HPLC法测定淫羊藿苷含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以"莫西沙星"和"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搜索2005年~2011年11月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到62例莫西沙星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类型有神经系统反应(28.4%)、过敏反应(21.6%)、心血管系统反应(14.9%)、消化系统反应(10.8%)、呼吸系统反应(6.8%)等。70岁以上的患者占46.8%(29/62),高于其他年龄段。静脉滴注给药者占59.7%(37/62)。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95.
目的:进一步完善黄麦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麦合剂中的制何首乌、淫羊藿、菟丝子、麦冬、巴戟天、黄芪。结果:供试样品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清晰,无干扰,重复性好。结论:TLC法定性鉴别黄麦合剂中的6味中药,结果可靠,可用于控制黄麦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96.
金冠钦  孙黎 《中国药师》2013,16(7):1081-1083
目的:分析HPLC法测定紫草药材中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通过HPLC测定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含量的方法,对流程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扩展不确定度.结果:HPLC法测定黄麦合剂中淫羊藿苷含量紫草药材中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134 μg·ml-1,测定结果表示为(66.137±0.134 )μg·ml-1,k =2.结论:该评定方法可作为HPLC法测度报告该类成分的不确定度评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总结临床药师在乳腺癌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为药师参与乳腺癌MDT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合并症患者抗肿瘤方案的选择、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估、不良反应的处理和抗骨转移方案的优化等,评估临床药师在乳腺癌MDT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和效果。结果 临床药师在乳腺癌MDT中给予合理的用药建议,协助医师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合理用药。结论 临床药师融入MDT团队中,与各学科形成优势互补,有助于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8.
99.
100.
氯吡格雷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但其临床疗效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除临床因素外,遗传因素为另一个导致氯吡格雷疗效个体差异性的因素。氯吡格雷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相关基因的突变频率存在显著的种族差异,东亚人群的相关基因突变频率高于西方人群。目前研究表明,东亚人群发生氯吡格雷治疗期间HTPR的比例为20%~30%,高于西方人群,且CYP2C19*2和*3为HTPR的独立风险因素。通过增加氯吡格雷剂量,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或换用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等策略可改善患者HTPR,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