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67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载CD271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可注射甲基丙烯酸明胶(GelMA)水凝胶支架在SD大鼠颅骨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利用5%的GelMA水凝胶与PDGF共同构建得到GelMA/PDGF支架,然后将CD271抗体对支架进行修饰。实验共分为GelMA、GelMA/PDGF、GelMA/CD271、GelMA/PDGF/CD271 4组。通过水凝胶支架与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共同培养,检测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及成骨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颅骨缺损模型使用的动物为质量约350 g的SD雄性大鼠,并在骨缺损处植入水凝胶支架;大鼠颅骨在术后8周接受Micro-CT检测以评估修复效果。结果:BMSCs与负载CD271与PDGF的GelMA水凝胶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提高成骨相关蛋白(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蛋白、骨钙素和骨桥蛋白)的表达(P<0.05),并可促进修复体内颅骨的缺损。结论:负载CD271与PDGF的混合水凝胶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骨组织工程中极具应用潜力,能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显微CT和微有限元分析评估微损伤、微骨折骨小梁的应力、应变,探讨骨质疏松症对骨小梁应力和微损伤、微骨折之间关系的影响。方法通过显微CT扫描健康和骨质疏松人体髋臼松质骨,构建松质骨块三维微有限元模型,在无摩擦的位移边界条件下模拟松质骨块的单轴压缩实验,通过非线性微有限元分析得到在不同表观应变下骨小梁的应力、应变、微损伤和微骨折。结果 0.05%~0.50%表观应变下,健康和骨质疏松松质骨未损伤骨小梁的应力在50 MPa以下,微损伤骨小梁应力在110 MPa以上。健康松质骨骨小梁的平均应力相对较高,骨质疏松松质骨骨小梁最高应力值相对较高。健康和骨质疏松松质骨骨小梁均出现微损伤,健康松质骨骨小梁微损伤较多,骨质疏松骨骨小梁出现微骨折。结论在表观小应变范围内,健康松质骨骨小梁能承受更高的应力,出现较多的微损伤,而骨质疏松松质骨高应力骨小梁群内出现微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查阅有关椎间盘退变模型研究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椎间盘退变模型可以通过体外和体内两种方法构建,前者包括椎间盘细胞模型和椎间盘组织模型,后者包括诱发性椎间盘退变模型和自发性椎间盘退变模型。体外模型适用面较广,但培养要求较高,不能全面模拟体内环境;体内培养干预技术较容易实现,但适用面较窄。结论:人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因素繁多,目前的椎间盘退变模型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全面地模拟出人的椎间盘退变情况。无创、微创构建椎间盘退变模型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3D打印技术为成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股骨柄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3例成年DDH患者(29髋),利用3D打印机制作全股骨模型,在同一模型中分别置入矩形柄和锥形柄髓腔锉,进行CT检查,比较两种形状股骨柄在股骨髓腔中4个位置处的匹配度。结果按照髓腔开口指数(CFI)分型,香槟型8髋,正常型11髋,烟囱型10髋。通过匹配度比较,香槟型更适合锥形柄(P<0.01),正常型在两种柄的匹配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烟囱型与矩形柄更匹配(P<0.01)。结论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1∶1还原DDH患者股骨近端形态,对同一模型上模拟安装两种形状的股骨柄进行匹配度的比较,可以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柄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髋臼解剖形态特征,探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各型髋臼缺损发生的特点和重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2年9月60例72髋成人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髋臼解剖形态特征;并以髋臼中心为同心圆,Harris窝底为深度磨削髋臼塑形后,观察髋臼缺损的特点。根据缺损大小和对髋臼假体初始稳定性的影响分别行不植骨、骨泥植骨和结构性植骨治疗。结果72髋中,20髋呈浅杯状,其中CroweI型14例、CroweⅡ型4例、CroweⅣ型2例,髋臼缺损〈10%者15髋、10%~30%者5髋;22髋呈浅盘状,其中CmweI型2例、CmweⅡ型16例、CroweⅢ型4例,髋臼缺损〈10%者2髋、10%-30%者16髋、〉30%者4髋;20髋呈贝壳状,其中CroweⅡ型5例、CroweⅢ型17例,髋臼缺损〈10%者1髋、10%-30%者5髋、〉30%者14髋;10髋呈三角状,均为CroweⅣ型,髋臼缺损〈10%者8髋、10%~50%者2髋。髋臼缺损〈10%者,髋臼假体稳定,未植骨;10%-30%者,髋臼假体较稳定,骨泥植骨;〉30%者髋臼假体不稳定,行结构性植骨后假体稳定。结论成人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的髋臼具有浅杯状、浅盘状、贝壳状和三角状4种解剖形态,这些异常解剖形态的发生除与先天性发育缺陷和后天长期的异常力学环境有关,还与股骨头脱位程度有关;在人工THR中,应根据不同形态髋臼缺损发生的特点和对髋臼假体稳定性的影响确定髋臼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带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治疗幼犬股骨头坏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幼犬带血管蒂骨膜成骨能力及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修复效果.方法 结扎、破坏幼龄家犬股骨颈动脉环、液氮冷冻股骨头,建立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建模4周后通过X线、MRI、ECT及组织学检查评价动物模型建立成功与否;然后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12只)植入带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大转子骨膜瓣;对照组(9只)植入带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大转子骨瓣:空白组(8只)不予治疗,以观察股骨头坏死的病程进展.分别于手术后第4、8、12周进行大体形态、X线、MRI、ECT观测,12周处死所有动物行组织学检查,观察不同时期股骨头坏死修复情况.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X线股骨头形态基本正常,MRI股骨头信号不均,ECT放射性核素与健侧相比稍减低,苏木精-伊红(HE)染色毛细血管及成骨细胞大量增殖,新生骨小梁成熟.对照组X线股骨头轮廓欠规则,MRI股骨头高低信号混杂,ECT股骨头放射性核素明显减低,HE染色成骨细胞活跃,可见新生骨小梁,脂肪细胞.空白组X线股骨头塌陷变形,MRI表现T1、T2加权低信号,ECT见放射性缺损.苏木精-伊红染色骨小梁崩解,大量空虚的骨陷窝.术后12周实验组、对照组移植骨膜/骨瓣区ECT扫描核素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带血管蒂骨膜移植较带血管蒂骨瓣移植具有更强的成骨能力.能够有效地修复幼犬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素2(mitofusin 2,Mfn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中的变化。方法:腹腔注射55mg/kg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糖尿病4周组和糖尿病8周组。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大鼠心系数;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isozyme,CK-MB)水平。RT-PCR检测左室心尖部组织Mfn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4周、8周大鼠左室发展压、左室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心率、左室做功均明显下降(P<0.05,P<0.01),心室舒张末压上升(P<0.01),心系数(HW/BW)明显增加(P<0.01),血浆CK-MB水平升高(P<0.05,P<0.01),Mfn2mRNA的表达降低(P<0.01);与糖尿病4周相比,糖尿病8周大鼠左室发展压、左室最大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心率及左室做功进一步下降(P<0.05,P<0.01),心室舒张末压升高(P<0.01),HW/BW、CK-MB水平持续性升高(P<0.01),Mfn2mRNA的表达进一步降低(P<0.01)。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大鼠心室功能进一步下降,其机制可能与Mfn2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微型接骨板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的25例儿童尺桡骨骨折,应用微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根据术中固定情况,指导患儿进行功能锻炼,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随访2~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肘腕部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满意。根据临床骨折愈合评判标准和X线摄片,所有骨折均达临床一期愈合标准。结论: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利于前臂功能的康复,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方法。  相似文献   
9.
孔杨  周建生 《解剖与临床》2009,14(6):420-422,428
目的:为髂腹股沟入路如何避免易损伤结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成尸骨盆标本,按照手术进路的层次对相关结构和神经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1)髂外血管与闭孔血管的吻合支直径为(2.56±0.72)mm,与耻骨联合的距离为(52.41±8.12)mm。(2)股神经由腰大肌和髂肌间穿出处至腹股沟韧带间的距离为(32.58±3.97)mm,在穿腹股沟韧带处与腹股沟韧带的垂直距离为(14.33±3.00)mm。(3)坐骨神经出骨盆时,与坐骨大切迹的距离为(15.53±3.6)mm。结论:在手术先后显露耻骨上支、髂窝及坐骨大切迹时,注意不要损伤髂外血管与闭孔血管的吻合支、股神经和坐骨神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MRL/lpr狼疮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MRL/lpr狼疮小鼠20只随机分为MRL/lpr对照组、5 mg/kg Y-27632处理组,每组10只;野生型对照组C57BL/6小鼠10只。采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ELISA检测血清核因子κB(NF-κB)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硫氧还蛋白(Trx)、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相关蛋白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MAPK以及NF-κB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Txnip、p38MAPK、NF-κB蛋白水平;ELISA检测T淋巴细胞上清液IL-6、IL-1β、TNF-α水平。结果 Y-27632提高MRL/lpr狼疮小鼠血清及脾脏组织SOD水平;降低血清及脾脏组织MDA水平;降低血清、脾脏组织和脾脏T淋巴细胞上清液IL-6、IL-1β、TNF-α水平;抑制脾脏和脾脏T淋巴细胞Txnip、MAPK相关蛋白ERK、JNK和p38MAPK以及NF-κB表达,增加Trx含量。结论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MRL/lpr狼疮小鼠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