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田丹  李新  尚学琴  罗雁 《安徽医药》2019,23(10):1971-1974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 RNA UC001kfo在宫颈癌病人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整理 2012年 4月 2日至 2017年 2月 2日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不同国际妇产科协会(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手术切除的宫颈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共 81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 qPCR)技术检测 UC001kfo表达水平,分析 UC001kfo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病人宫颈癌组织中 UC001kfo的表达水平( 4.694± 1.37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1.543±0.598)(P<0.01)。 UC001kfo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病人的 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侵袭关系密切( P<0.05)。 Kaplan?Meier分析显示 UC001kfo高表达病人的总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病人( P<0.05)。 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 UC001kfo表达水平、 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侵袭为影响宫颈癌病人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 P<0.05)。结论 UC001kfo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 UC001kfo高表达与宫颈癌病人的预后不良有关, UC001kfo或可成为宫颈癌病人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王继营 《健康之路》2006,(10):15-18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约为140-150万,新患癌症者约为180-200万。目前肿瘤治疗按学科划分,可分为:外科肿瘤学,主要为手术切除;内科肿瘤学,包括化疗、生物治疗、基因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介入治疗,包括颈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3.
李崇阳 《中外医疗》2014,(13):186-187
目的对在治疗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PCSTP)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20例PCSTP患者,对2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特点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在1、3年内的生存率分别为100%与90%。其主要的临床病理特征为腹部包块、腹痛、腹部不适等、在诊断时是采用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B超检查以及CT扫描,均发现了腹部有异物。结论通过采用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B超检查以及CT扫描能够准确的检查出腹部异物,并能够给予病理组织学检查提供一定的数据,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了解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IL-11与血小板生成素(TPO)的相互调控机制。方法应用ELISA法及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40例初治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TPO及其受体c—mp1表达,其中20例应用rhIL-11为A组,20例不用rhIL-11为B组,以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c组。结果1.血清TPO水平及其c—mpl水平:化疗前白血病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血病与正常对照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血小板降低时,白血病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血病与正常对照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均高于化疗前;血小板恢复正常时(PLT〉100×10 9),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而B组略高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相关分析:化疗前的所有样本血清TPO与血小板数呈负相关。3组的血清TPO与c—mpl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应用IL-11治疗组较未用IL—11治疗组TPO及其受体明显增高,提示IL-11与TPO有协同作用。本实验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了血小板减少症患者IL-11的调控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方法对41例晚期肝癌给予3DCRT治疗,单次剂量3 Gy/次,3~4次/周,总剂量39~60 Gy,中位总剂量达52 Gy,4~5周完成。同步给予HIFU,平均接受治疗6次(4~10次)。结果 4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肿瘤体积变化CR 2例、PR 27例、NC 9例、PD 3例。总有效率MR 70.73%(CR+PR)。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5.60%(31/41)、53.66%(22/41),中位TTP14.6个月。临床受益指数92.68%(38/41)。结论 HIFU+3DCRT方案同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适当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晚期胰腺癌近期疗效。方法:26例晚期胰腺癌给予3DCRT治疗,同时给予HIFU辅助治疗。结果:2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临床受益指数达到96.15%。肿瘤体积变化CR 1例、PR 8例、NC 15例、PD 2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84.61%、53.85%,中位生存期16.9个月。结论:3DCRT联合HIFU治疗晚期胰腺癌无痛苦、无创伤,临床受益指数高,生存期延长,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各种不同病理类型肺癌P53基因及其蛋白与Let-7a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腺癌、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和癌旁组织以及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株A549中P53及Let-7a的基因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应的P53蛋白.结果 Let-7a、P5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组织中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53基因表达量与Let-7a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63,P<0.001).各类型肺癌组织及肺癌细胞株A549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不大(P>0.05),但二者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中的P53蛋白水平,与基因表达情况一致(t=6.488,P<0.001).结论 P53与Let-7a基因的表达在肺癌中均降低,且呈正相关关系,推测P53可能参与调控let-7a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紫杉醇加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2例患者行常规分割放疗40Gy,针对局部病灶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加量至中位总剂量达70Gy/35次。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0mg/m2静脉滴注,第1天~4天。结果:全组32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CR+PR)为71.9%。中位缓解期为8.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5.2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8.8%和46.9%。主要毒性反应为白细胞减少,Ⅲ度16例(50.0%),Ⅳ度3例(9.7%)。急性放射性肺炎1级~2级13例(40.6%);急性放射性食管炎1级~2级17例(53.1%),3级2例(6.3%)。结论:紫杉醇加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局控率较高,骨髓毒副反应较明显,急性放射性损伤在大多数患者尚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icroRNA-7-5p(miR-7-5p)是否通过调控p53 基因的表达而影响人非小细胞肺 癌(NSCLC)细胞体外的增殖、侵袭能力。方法 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证明p53 为miR-7-5p 的下游靶基 因,将miR-7-5p 转染至人NSCLC 细胞株NCI-H1975,依据实验对照原则分为空白对照组、miR-7-5p 组 和miR-NC 组,观察细胞中p53 基因在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然后通过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实验及 侵袭实验,观察NCI-H1975 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miR-7-5p 组的p53 mRNA 相对表达 量、迁移细胞数及克隆形成数均低于miR-NC 组(P <0.05)。miR-7-5p 组3''UTR 荧光素酶的表达活性较 miR-NC 组低(P <0.05)。miR-7-5p 组p53 mRNA 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miR-NC 组低(P <0.05)。miR- 7-5p 组细胞增殖能力较miR-NC 组低(P <0.05)。miR-7-5p 组细胞周期G0/G1 期比例高于空白对照组 和miR-NC 组(P <0.05)。miR-7-5p 组细胞周期的G2/M 期比例低于miR-NC 组(P <0.05)。miR-7- 5p 组细胞周期的S 期比例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 组(P <0.05)。miR-7-5p 组细胞侵袭能力低于空白对 照组和miR-NC 组(P <0.05)。结论 miR-7-5p 主要是通过靶向p53 促进其mRNA 和蛋白的表达,并减弱人 NSCLC 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丹  李峻  王继营 《肿瘤》2006,26(7):680-681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的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本组42例应用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15天,顺铂(诺欣)20mg/m2静脉滴注,第1~4天,28d为1周期,连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42例均可评价疗效,CR4例(9.5%),PR22例(52.4%),总有效率(CR PR)为61.9%(26/42)。主要毒性反应为白细胞计数下降占100.0%,其中Ⅱ度为5例(11.9%),Ⅲ度24例(57.1%),Ⅳ度13例(31.0%),Ⅲ~Ⅳ度占88.1%;Ⅱ度血小板计数下降14例(33.3%),Ⅲ~Ⅳ度2例(4.8%);Ⅲ度血红蛋白下降4例(9.5%)。Ⅰ~Ⅱ度恶心呕吐23例(52.8%),Ⅲ度未出现。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高,骨髓毒副反应较明显,消化道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