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三列凹顶藻Laurenciatristicha中寻找具有多样性结构的倍半萜化学成分,供药理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借助包括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和X-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分离得到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海兔阿普里素(aplysin,)、海兔阿普里醇(aplysinol,)、去溴海兔阿普里醇(debro-moaplysinol,)、凹顶藻联苯(laurebiphenyl,)、约翰斯顿醇(johnstonol,);在人肿瘤细胞株HCT-8、Bel-7402、BGc-823、A549和HeLa模型上,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化合物对HeLa细胞显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其他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无明显毒性,IC50均大于10.0μg/mL。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列凹顶藻中得到,化合物对HeLa细胞具有中等强度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  相似文献   
2.
有害亚历山大藻对蒙古裸腹溞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鼠尾藻和海黍子两种褐藻中高相对分子质量褐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分别利用 3种体系 ,通过对羟自由基 (· OH)、超氧阴离子 ( O÷2 )和 1,1-二苯基 - 2 -苦味肼基自由基 ( DPPH· )清除效率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两种褐藻中高相对分子质量褐藻多酚对· OH、O÷2 和 DPPH·均有很高的清除效率 ,且效果相近。结论 鼠尾藻和海黍子两种褐藻中高相对分子质量褐藻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是一类潜在的海洋生物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hCG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NS-1融合,获得6株分泌抗hC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中,2B5和2D8二株细胞的分泌抗体,对hCG-β亚基呈强阳性反应。其培养液抗体的ELISA效价为10~(-2)~10~(-4);注入同系小鼠腹腔诱生的腹水抗体效价达10~(-5)~10~(-7)。2B5抗体为IgA,2D8抗体属IgG_1。它们对hCG-β的亲和常数(K_a)分别为0.8×10~9升/克分子和1.8×10~9升/克分子.在以~(125)I-hCG-β作为标记物的检测系统中,2B5抗体在50%抑制时同hLH的交叉反应为5.7%,而2D8抗体为3.1%.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角叉菜生物活性物质,分别采用氯仿:甲醇混合溶剂和乙醇以不同方式对角叉菜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提取物的化学组成及其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6.
红藻海头红Plocamium telfairiae Harv.系红藻门杉藻目海头红科海头红属海藻,多生长在低潮带岩石上或石沼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海岸,我国南北方沿海均有分布[1]。海头红属藻类P.carti-lagineum、P.costatum、P.violaceum、P.hama-tum、P.oregorum多含各种链状和环状多卤代单萜,具细胞毒、镇静等活性[2~4];苑辉卿等[5,6]曾报道过青岛沿海海头红的化学成分,从中分离了β-谷甾醇、对-羟基苯甲酸、尿嘧啶等10个化合物,对其粗组分的药效学研究则表明低极性的石油醚组分可明显抑制小鼠体内S180肉瘤、H22肝癌、艾氏腹水癌的生长。在寻找和确证…  相似文献   
7.
用酶消化法分离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CCSM),筛选适合的酶作用条件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细胞纯度。结果采用0.05%胶原酶I预消化1h,再用0.5%酶液消化3h的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分离CCSM细胞。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所分离的细胞为平滑肌细胞,纯度达98%。证实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可以简便、快速、稳定、可靠地获得大量CCSM细胞,可为勃起功能障碍(ED)治疗药物的筛选和药效学检测提供较好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eIF4E)在肿瘤信号转导中起关键作用,本课题设计合成具有靶向eIF4E的氨基-噻唑化合物EGPI-1,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设计合成氨基-噻唑化合物EGPI-1,Duolink PLA探针及Western印迹检测其对eIF4E/eIF4G相互作用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EGPI-1对eIF4E有关调控信号通路的影响;MTT法检测化合物EGPI-1体外抗肿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EGPI-1对细胞凋亡、周期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EGPI-1体内抗肿瘤活性,并分析其在动物体内的毒性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所合成氨基-噻唑化合物EGPI-1可靶向调控eIF4E,并可结合在eIF4E活性位点;EGPI-1可干扰eIF4E/eIF4G相互作用并抑制eIF4E磷酸化,抑制4E-BP1磷酸化;体外MTT检测发现EGPI-1可显著抑制肺癌细胞A549增值,其IC_(50)为2.61μmol·L~(-1);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EGPI-1可诱导A549发生凋亡及G_0/G_1期周期阻滞,并可诱导A549细胞活性氧ROS升高以及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EGPI-1可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体内裸鼠移植瘤实验发现,EGPI-1(50 mg·kg~(-1))可显著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抑瘤率约为75%;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证明,EGPI-1在小鼠体内安全性较好,苏木精/伊红(H&E)结果证明小鼠内脏组织形态学未发生显著变化;大鼠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发现EGPI-1在大鼠体内具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论化合物EGPI-1具有靶向调控e IF4E的活性,并在体内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证明EGPI-1具有开发成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靶向血管生成的抗肿瘤海洋药物的研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瘤的生长、发育以及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生成提供营养,阻断肿瘤的血管生成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针对血管生成的不同生物学过程发展新型的血管生成抑制剂为肿瘤的治疗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多种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已经在国内外上市.海洋生物是新型药物的重要分子库,由海洋生物中发现的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显示了独特的分子结构与作用机制.现对发现的数种海洋来源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进行论述,提出了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刺松藻和粗枝软骨藻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乙醚提取刺松藻和粗枝软骨藻脂溶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刺松藻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它们占总脂的92.15%,其主要成分为十四烷酸(4.43%)、正十六烷酸(33.01%)、植醇(8.18%)、油酸(7.07%)、十八碳二烯酸(3.69%)、十六碳三烯酸(3.12%)和豆甾醇(28.83%)等。从粗枝软骨藻中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总脂的75.21%,其主要成分为荜澄茄油烯(5.77%)、十四烷酸(1.65%)、正十六烷酸(26.03%)、油酸(5.73%)、十八碳二烯酸(2.24%)、十八碳三烯酸(6.60%)、胆甾醇(7.22%)、胆甾-7,24-二烯-3-醇(11.89%)和豆甾-5,24(28)-二烯-3-醇(3.05%)等。结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甾醇类成分是两种藻的主要成分,刺松藻和粗枝软骨藻脂溶性成分具有很好的药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