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自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研究不断深入,但缺乏统一的考核指标和标准研究。本研究介绍了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总结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供需视角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项目均等化评价、绩效评价和经费测算,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不强,缺乏需方视角的研究。伴随着基层初级保健系统的健全、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支持,基于供需视角构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地弥补当前指标体系的不足之处。同时应结合不同子项目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评价主体,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及时反馈应用评价结果,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监督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国三级公立医院护士薪酬满意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稳定护士队伍提供参考。 方法依托第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第三方评估”项目,选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36家三级公立医院护士进行调查。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士薪酬满意度为43.6%。医院所在地区、医院类型、护士工作年限、职称、所在科室、聘用形式、行政职务和教学任务担任情况、工作负荷、休息室提供是否充足以及对子女从医态度等,是护士薪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三级公立医院护士薪酬总满意度较低。应从国家层面和医院层面完善绩效分配制度,切实体现护士劳动价值,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50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对性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态知晓比例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借助同性社交软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及对性伴HIV感染状态知晓等信息。对最近一个男性性伴感染状态知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组间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37例≥50岁MSM中,知晓其最近一个男性性伴感染状态的比例仅为38.4%(398/1037),对最近一个男性性伴感染状态知晓情况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的0.660倍(95%CI=0.473~0.922,P=0.015);失业和在职者分别是退休者的0.537倍(95% CI=0.322~0.896,P=0.017)和0.663倍(95%CI=0.466~0.944,P=0.022);过去一年有≥2个男性性伴者是没有或仅有1个男性性伴者的0.433倍(95%CI=0.320~0.586,P<0.001);未进行过HIV检测者是进行过HIV检测者的0.544倍(95%CI=0.403~0.734, P<0.001);对HIV或艾滋病相关知识不知晓者是知晓者的0.636倍(95%CI=0.466~0.868, P=0.004);有性病感染史者是无性病感染史者的0.472倍(95%CI=0.349~0.637, P<0.001),同时,艾滋病污名化水平越高者其知晓性伴感染状态的可能性越低(OR=0.742,95%CI=0.604~0.912, P=0.005)。结论 ≥50岁MSM对性伴感染状态知晓比例较低。文化程度、职业状况、过去一年性伴数量、HIV检测、HIV或艾滋病相关知识、性病感染史及艾滋病污名化水平等均为性伴感染状态知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背景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中国政府主导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是迈向全民健康覆盖的中国实践,2009年该项目在全国铺开,覆盖面和影响力之大,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首屈一指;回顾并总结该项目十年发展进程,明确成效,有利于促进项目的持续发展。 目的 梳理并总结全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过去十年(2009—2019年)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效。 方法 通过函调收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监测数据(2009—2016年),分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监测数据(2017—2019年),以及《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0—2020年)相关指标,从供方角度分析十年间全国基本公共卫生各项服务的覆盖情况。2019年11—12月,在浙江省、山西省、重庆市开展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年评估居民调查,从需方角度调查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利用率、满意率、自评获益率等情况。 结果 十年间,我国基本公共卫生的各类服务项目的覆盖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1)健康档案建档率、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档案使用率分别从2009年的48.78%、35.07%、22.14%上升至2019年的88.25%、86.82%、55.34%,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6.41%、10.92%、15.62%;(2)全国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累计约63.11亿份,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次数约3.37亿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累计参加人数达11.44亿人;(3)截至2019年,全国管理在册的高血压患者约1.09亿人,糖尿病患者约3 135.71万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十年间分别增长了29.28%、27.25%,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群的血压、血糖控制率十年间分别增长了16.84%、24.69%,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3.28%、5.56%,东、中、西部地区各项指标的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4)孕产妇早孕建册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和系统管理率分别增长了6.06%、4.60%、7.79%和9.40%,新生儿访视率、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的十年增长幅度分别为14.09%、17.82%,平均年增长率为1.74%、2.30%;2019年,全国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67.41%,较2009年增长26.23%,平均年增长率为5.96%;老年人和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00%、12.97%;(5)居民预防接种建证率和各类疫苗接种率均稳定在90%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2019年达89.17%,肺结核患者管理率及肺结核患者规范服药率自2015年以来均稳定在95%以上;(6)2019年参与调查的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为85.4%,服务利用率为98.7%,重点人群的服务满意度均在90%以上,自评服务获益率均在85%以上;(7)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有所提升,机构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量、医护比、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均逐年上升。 结论 十年来,作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公共卫生各服务项目人群覆盖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服务广覆盖的目标基本达成,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水平提升明显,健康管理效果显现,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感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面实施是向"全民健康覆盖"目标迈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背景 中国基层医疗服务长期面临着能力难以提升的困境,为此全国多地开展了县域医共体改革。目的分析有助于提升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的路径组合,为完善和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01-01至2022-11-26,以“县域医共体”“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获得662篇相关文献,最终共筛选出9篇文献、11个案例。基于文献和政策分析确定规划实施规模、组织架构紧密、管理制度协作、信息平台整合、区域资源共享、医保支付改革、激励机制设计为条件变量,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提升(门急诊人次年均增长率)为结果 变量,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识别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提升的多元实现路径。结果 共有4条路径组合能提升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路径S1,规划实施规模*组织架构紧密*管理制度协作*区域资源共享*医保支付改革*激励机制设计;路径S2,组织架构紧密*管理制度协作*信息平台整合*区域资源共享*医保支付改革*激励机制设计;路径S3,规划实施规模较小*组织架构紧密*管理制度协作*信息平台不整合*区域资源不共享*医保支付改革*激励机制设计;路径S4,规划实施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美国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5名培训合格的评估员使用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对北京市顺义区某养老机构的239例≥60岁的老年人进行评估。采用中国的量表效用值积分体系计算生命质量效用值,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结果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效用值为(0.65±0.25)分,生命质量健康自评为(67.16±19.18)分。认知功能、吞咽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排泄功能是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健康自评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建议养老机构重点关注认知功能下降、吞咽功能障碍、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退、排泄功能受损的老年人,并及时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功能维持和改善服务,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供给能力,从而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家长在疫苗相关事件报道后关注内容对其疫苗安全性认识的影响。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月在中国6个省份12个区县34个预防接种门诊选择0-3岁儿童家长,开展疫苗相关事件报道后关注内容和疫苗安全性认识问卷调查,分析关注内容对疫苗安全性认识的影响。结果在3178名纳入的儿童家长中,61.26%认为疫苗安全;90.40%听说过疫苗相关事件,其获取预防接种信息的途径主要为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75.15%)、政府和主流媒体官网或微信公众号(63.59%)、社交媒体群聊(40.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疫苗相关事件报道后关注疫苗科普知识、接种和补种信息、疫苗事件调查进展、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儿童家长认为疫苗安全的比例更高[OR(95%C I):1.66(1.41-1.95)、1.47(1.26-1.72)、1.29(1.06-1.58)、1.29(1.08-1.54)]。结论儿童家长认为疫苗安全的总体比例较低,疫苗相关事件报道后儿童家长关注内容显著影响其疫苗安全认识。需加强预防接种和疫苗安全性知识的家长和媒体沟通。  相似文献   
8.
背景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经实施十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作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研究其工作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目的 了解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于2019年11-12月,从浙江省、山西省、重庆市3个省(市)分别选取2个市辖区作为调查地区,其次依据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名单进行方便抽样,共抽取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个机构至少随机调查10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从业人员。利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53例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工作总体满意度及10项满意度因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53份,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得分为(3.66±0.77)分,60.5%(334/552)从业人员对总体工作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在各项满意度因子中,医患关系得分最高,为(3.84±0.68)分,工作强度满意度最低,为(2.86±0.81)分。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尊重、绩效考核、工作能力和工作强度是基本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一般,应增强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医务人员的尊重,优化绩效考核制度,减轻工作负荷,提高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主要医院感染指标现状及趋势。方法 采用"全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第三方评估"机构组调查的医院自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0年142所样本三级公立医院, 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分别为1.91%、1.86%、1.65%, 医院感染漏报率分别为2.39%、1.23%、1.44%,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分别为2.72‰、2.68‰、1.82‰,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48‰、0.35‰、0.31‰, 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71‰、0.66‰、0.53‰, 中部地区医院各指标下降明显。样本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逐年上升, 分别为74.66%、78.60%、83.55%(P<0.05)。2019、2020年样本医院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数较2018年平均增加1人。结论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主要医院感染指标整体呈下降趋势, 医院感染管理防控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获得一定的成效。未来仍需持续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 探索多系统信息化协同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陈元  董四平  刘庭芳 《华西医学》2023,(12):1850-1856
目的 梳理医院运营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动态,为我国开展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建库以来至2022年12月31日间收录的医院运营管理领域英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808篇文献,Web of Science建库以来医院运营管理领域中第1篇文献发表于1980年,42年间年度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研究成果向欧美国家机构及研究者集中,但机构及作者间学术合作不甚密切;相关领域发文热点主要集中于照护质量、管理和绩效方面。结论 我国医院运营管理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前沿热点从医疗质量与安全转向内部财务绩效、人力资源管理、资源配置,而科技手段在医院运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也将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