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芫花作为一种瑞香科植物,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神农本草》中,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1]。在中国中医上千年的处方历史中,芫花经常用来治疗水肿、哮喘、咳嗽和癌症等疾病[2,3]。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理研究表明芫花提取物通过抗氧化、抗炎和血液流变学调节机制显著降低了大鼠关节炎程度[4,5]。瑞香芫花的化学成分有香豆素类、黄酮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2008-2010年常见临床分离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方法:收集本院2008-2010年临床送检标本中非重复菌株的药敏试验资料,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9852株,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检出率明显上升(P<0.01)。56.9%的大肠杆菌和17.1%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势日趋严重,2010年该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9.2%,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0.7%。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高达78.1%~93.6%。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2010年检出2株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溶血葡萄球菌,以及2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结论:本院临床分离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并于2010年出现多耐药菌株和泛耐药菌株,增加了临床抗菌治疗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是由低分子右旋糖酐和11种氨基酸组成的无菌水溶液,本品含低分子右旋糖酐6.0%,总氨基酸2.72%,为营养性血容量扩张剂。本品具有强抗原性,使用本品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03%~4.7%[1],严重的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2011年5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上海市12家医院血液科1 260例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敏结果。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菌株的构成及药敏特点。结果共检出阳性菌17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2株(58.6%),革兰阳性菌72株(41.4%)。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3.8%)、大肠埃希菌(9.2%)、铜绿假单胞菌(6.9%)、缓症链球菌(6.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9%)。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耐药率高(60.0%);非发酵菌除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88.2%)以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50.0%。检出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24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60.0%);未检出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结论粒缺伴发热的骨髓衰竭患者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肠杆菌和非发酵菌常见,且肠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葡萄球菌、肠球菌及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科病房内高龄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常见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高龄患者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老年科病房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306例,分离出菌株采用纸片扩展法(K-B)进行药敏试验,并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100标准判断结果。结果月抗菌药物使用率中1、12月为37.74%和26.56%,明显高于其他月份(P 0.05)。分离菌株数共25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G-)杆菌居多,占53.54%,革兰阳性(G+)球菌34.65%,真菌11.81%。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高。未检出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利福平耐药的G+菌株。结论 1、12月为高龄老人感染高发期,社区和院内均需做好预防感染措施。高龄患者常见的细菌感染仍以G-菌为主,临床需尽早行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统计并分析某二级甲等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用药强度,进行用药趋势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限定日剂量为分析单位,计算累积DDDs,以DDDs×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结果 201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用药强度为45.35,2012年上半年为47.17。201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值为59.51%,占总药费金额比例为17.32%;2012年上半年两者下降为56.65%和16.86%。结论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总体用药强度中等;2011年特殊使用类抗菌素的用药强度呈上升趋势,之后在医院的加强管理与干预下,有明显下降趋势。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占总药费金额比例均呈现平稳趋势,抗菌药物管理初见成效,需近一步分析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性。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74岁,患多发性骨髓瘤4年余。2018年3月起发病至2022年1月先后进行BDT、PADT、RCAD、IRD、PD和BD方案治疗,2022年1月11日拟“多发性骨髓瘤(IgAκ型)ISS分期Ⅲ期,DS分期ⅢB期”收治入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本院)。体格检查:神志清,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疱疹,伴色素沉着,下肢尤为明显,双肺呼吸音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我院深部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与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限定日剂量(DDD)作为分析单位,计算累积DDDs,并以此为基础对2010~2012年我院(二级甲等)住院患者的深部抗真菌药物用药数量与金额、日均费用(DDC)、药物利用指数(DUI)、药物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计算。结果我院深部抗真菌药品种、使用数量和销售金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氟康唑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药品。深部抗真菌药的用药强度逐年增长趋势明显。结论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需进一步分析原因,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入院治疗的53例较低危M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较低危MDS患者中,38例发生感染(共59次),以肺部、泌尿系统感染居多(74.6%,44/59)。泌尿系统感染中,老年女性患者发生率高(82.4%,14/17)。病原菌检出率前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其中50%大肠埃希菌、14.3%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粪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低。较低危MDS患者中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外周血细胞三系减少、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感染发生率高(P0.05)。结论:较低危MDS患者易并发感染,以肺部、泌尿系统感染居多。较低危MDS患者抗感染治疗需考虑临床分型、外周血计数、合并基础疾病等危险因素,建议结合病原学检测及细菌耐药检测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