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个体化的自我管理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稳定控制血糖的效果。【方法】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在上海市奉贤区邬桥、西渡社区共计招募97例与家庭医生签约的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9例,对照组48例。干预组: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实施个体化的自我管理教育和病情评估,采用专家解疑、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上门及指导、强化家庭成员及糖友参与的综合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两组病例随访6个月,前后均进行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DSCA)生活运动方式的调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低血糖的发生率等。【结果】干预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62.56±12.54)岁;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62.02±11.73)岁;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二组在饮食、运动、用药行为,血糖监测、低血糖知识认知等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健康行为得分:饮食(59.92±2.38)分、运动(33.44±3.29)分、用药行为(27.30±1.46)分,血糖监测(29.22±2.85)分、低血糖知识认知(24.12±1.72)分;血糖检测指标:空腹血糖(5.52±0.73)mmol/L、餐后2 h血糖(8.14±1.73)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6.76±0.62)%,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01)。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健康行为得分、血糖指标的改变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开展个体化的自我管理能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全科医生签约模式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奉贤区庄行镇社区服务中心就诊治疗的慢性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例,接受全科医生签约模式下的社区卫生服务;对照组80例,接受常规社区卫生服务(门诊管理联合随访),分析两组慢性病患者的防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慢性病规范建档率为100.0%,接受慢性病规范管理率为95.0%,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社区卫生服务后其自我管理能力、疾病信息知晓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半年时间内体质指数、血糖、血脂和血压结果达标率为77.5%、80.0%、72.5%和70.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药物治疗依从率为87.0%、非药物治疗依从率为88.2%,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医生签约模式下的社区卫生服务对帮助社区慢性病患者规范建档、规范管理等均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各项身体指标,患者疾病知晓和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片在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化方法分组,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奥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比较结果。结果:观察组干预效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炎症控制时间、反酸改善时间、上腹疼痛消失时间、炎症的相关指标、胃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干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为范围、以全体居民为对象的健康教育活动。但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及健康知识的迫切需求,对社区健康教育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促进健康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建议一要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的交流沟通技巧和健康教育传播技能培训,二要在个性化健康教育中注重了解服务对象的健康影响因素,三要结合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工作,在签约居民中培育一批志愿者,提高社区健康教育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奥拉西坦通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新生与迁移的机制。 [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CI)组、奥拉西坦(200 mg/kg)组和奥拉西坦(200 mg/kg)+AMD3100(5 mg/kg)组,每组25只。采用电凝法制作局部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后1、7、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尼氏染色检测梗死区细胞存活,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区SDF-1α、CXCR4蛋白水平。造模后1~7天,连续腹腔注射BrdU(50 mg/kg),14天后,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SVZ区BrdU+Nestin+、BrdU+DCX+细胞数量。造模前5天,大鼠SVZ区注射携带GFP的反转录病毒,14天后,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梗死区GFP+DCX+、GFP+MAP-2+、GFP+GFAP+细胞数量。将C17.2细胞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OGD)组、奥拉西坦组(终浓度为200 mg/L)和奥拉西坦(终浓度为200 mg/L)+AMD3100(终浓度为100 μmol/L)组。采用OGD制作细胞缺血模型,12 h后,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BrdU+/Nestin+、BrdU+/MAP-2+细胞数量,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DF-1α、CXCR4蛋白水平。[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I组大鼠mNSS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大,梗死区细胞存活数量减少,SDF-1α、CXCR4蛋白水平升高,SVZ区GFP+DCX+、GFP+MAP-2+、GFP+GFAP+细胞数量增多(P<0.05);与CI组相比,奥拉西坦组大鼠mNSS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梗死区细胞存活数量增多,SDF-1α、CXCR4蛋白水平升高,SVZ区GFP+DCX+、GFP+MAP-2+、GFP+GFAP+细胞数量增多,梗死区GFP+DCX+、GFP+MAP-2+、GFP+GFAP+细胞数量增多(P<0.05);与奥拉西坦组相比,奥拉西坦+AMD3100组大鼠mNSS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大,梗死区细胞存活数量减少,CXCR4蛋白水平降低,SVZ区GFP+DCX+、GFP+MAP-2+、GFP+GFAP+细胞数量减少(P<0.0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GD组细胞BrdU+/Nestin+、BrdU+/MAP-2+数量、细胞迁移数增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DF-1α、CXCR4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OGD组相比,奥拉西坦组细胞BrdU+/Nestin+、BrdU+/MAP-2+数量、细胞迁移数增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DF-1α、CXCR4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奥拉西坦组相比,奥拉西坦+AMD3100组细胞BrdU+/Nestin+、BrdU+/MAP-2+数量、细胞迁移数减少,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XCR4蛋白水平降低(P<0.05)。 [结论]奥拉西坦可能通过激活SDF-1α/CXCR4通路,促进SVZ区神经干细胞迁移至缺血区,以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新生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奉贤区中小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区内8所学校的3327名学生,男生1721人,女生1606人,小学生1401人,初中生1112人,高中生814人.采用问卷调查学生过去一年运动伤害发生情况.结果:奉贤区中小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5.9%,男生运动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7.7%:4.0%,P<0.05);初中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9.4%,高于小学生的5.3%和高中生的2.3%(P<0.05).发生运动伤害的主要部位是下肢(29.4%).有28.9%的学生因运动伤害的平均缺课6.5天;运动伤害主要发生时间是学校体育课(42.1%);运动伤害时主要体育活动是球类(37.1%)和田径类(27.9%).运动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思想麻痹和注意力不集中(23.9%),准备活动不充分(21.3%),技术不熟练和动作不规范(18.3%).结论:初中生和男生是运动伤害的重点人群,应针对学生运动伤害流行特点,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降低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关系评定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选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60例作为观察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选取同期无心脑血管疾病体检健康者16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超声检查,并对两组患者颈动脉不同部位斑块发生率、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和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斑块总发生率(90. 00%)明显高于对照组(31. 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颈动脉IMT值为(0. 96±0. 31) 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 61±0. 39)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斑块总积分(1. 98±1. 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 02±0. 8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轻、中度狭窄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准确评定短暂性脑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并且简便、无创,对于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姜砂半夏纳米贴对疾病终末期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伴有Ⅲ级以上恶心呕吐症状的疾病终末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用姜砂半夏纳米贴和安慰剂贴敷治疗,每24 h更换贴剂,连续使用7 d。观察恶心呕吐症状评分,进一步对两组中癌症患者的QOL测定评分和功能状态(KPS)评分。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恶心呕吐症状评分显著降低,KPS评分升高,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组内,肿瘤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领域及其他症状领域(除气促、腹泻外)评分降低,整体健康领域评分升高。观察组肿瘤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领域及其他症状领域(除气促、腹泻外)评分低于对照组,整体健康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姜砂半夏纳米贴贴敷治疗疾病终末期患者恶心呕吐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肿瘤终末期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疗效比较。方法将8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予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1次/d、卡维地洛6.25mg,2次/d,对照组患者予单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1次/d,连用4周。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制定的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结果降压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与卡维地洛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农村家庭医生制模式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按照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从2012年5月—2014年4月,选择符合入选标准并愿意参与调查的384人,以家庭医生制模式对研究对象实施健康咨询、健康教育、预约随访、专家会诊、健康评估等内容的健康管理。结果:在实施农村家庭医生模式健康管理后,健康知识知晓率由38.72%提高至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5岁以上老年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象遵医嘱服药、规律血糖监测两项健康就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家庭医生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糖尿病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