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东亚屋顶鼠体表螨类感染状况、分布规律以及革螨和恙螨两大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2001-2015年19个县(市)积累调查资料进行描述分析。  结果  从19个县(市)所捕获的308只东亚屋顶鼠体表采集到螨类5 252只,鉴定为6科3亚科29属151种,恙螨个体数(3 836只)和种类数(117种)明显多于革螨个体数(1 416只)和种类数(34种)。总感染率PM=85.06%,总平均多度MA=17.05螨/鼠,总感染度MI=20.05螨/鼠。纳氏厉螨(Cr=11.21%)、小板纤恙螨(Cr=11.88%)和攸氏无前恙螨(Cr=10.72%)为优势螨种,其分布型指标(CA、I、K)大于聚集分布型判定界值,呈聚集分布。雌鼠总感染率(PM=45.45%)高于雄鼠(PM=39.61%; χ2=7.506, P=0.008)。成年鼠总感染率(PM=72.40%)和总平均多度(MA=19.08螨/鼠)均高于未成年鼠(PM=12.66%; MA=8.33螨/鼠; P < 0.001)。山区景观螨类总感染率(PM=74.35%)和总平均多度(MA=15.38螨/鼠)高于坝区(PM=10.71%; MA=1.68螨/鼠; P < 0.001)。革螨与恙螨两大螨类之间呈现一定的负协调关系(V=0.44, P < 0.001)。根据Chao1公式,估测出螨类总物种数177种,与实际所鉴定出的151种相差26种。  结论  东亚屋顶鼠体表螨类种类丰富,感染普遍,3种优势螨种均呈聚集分布型。革螨和恙螨之间呈负协调关系。山区雌性成年鼠感染较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监测2013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分析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居民区用鼠笼法、野外用鼠夹法,进行鼠密度监测,采集人血清以及宿主动物肺脏组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汉坦病毒(HV)抗原或抗体检查,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013年云南省共报告HFRS病例95例,其中实验室诊断81例,临床诊断14例,发病率0.20/10万;发病季节以5月和12月为主,发病人群以中老年男性农民为主;泸西县、祥云县和大姚县3个监测点秋季人群HV阳性率分别为14.15%、16.00%和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P0.05);3个监测点共捕获12种424只小兽,其中居民区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宿主动物HV阳性率为13.21%(56/424),阳性宿主动物为褐家鼠、黄胸鼠、大绒鼠、高山姬鼠、中华姬鼠、锡金小鼠、短尾鼩和灰麝鼩。结论滇西地区为HFRS主要发病地区,秋季居民区HFRS的防控更为重要,监测点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还存在以高山姬鼠和中华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野鼠型HFRS疫源地,食虫动物短尾鼩和灰麝鼩也发现HV感染。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云南省钉螺螺壳形态学变异,为钉螺遗传进化研究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在云南省现有钉螺分布区,综合考虑钉螺密度、地理位置、海拔、水系、环境类型等多个因素后,选取3个州(市)1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12个行政村作为钉螺采集点。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每个采集点采集约200只钉螺,随机选取其中30只成年钉螺(螺旋数6~7个),对钉螺的11个螺壳形态学性状指标进行测量,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12个钉螺样本群中,壳高最长的钉螺样本采自洱源县永乐村,为7.33 mm;最短的样本采自古城区东元村,为4.68 mm。壳顶角度最大的样本采自弥渡县蔡庄村,为59.47°;角度最小的样本采自洱源县前甸村,为41.40°;12个钉螺样本群的螺壳形态学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9.075%,其中以外唇缘厚度变异系数最大,达29.809%。12个钉螺样本群间平均欧式距离为2.26,其中以洱源县前甸村和大理市五星村两地钉螺样本群间欧式距离最小(0.26),以弥渡县蔡庄村和楚雄县苍岭村两地样本群间欧式距离最大(8.17)。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12个钉螺样本群划分为3类:弥渡县蔡庄村钉螺样本群,楚雄县苍岭村钉螺样本群,洱源县前甸村、大理市五星村、永胜县杨伍村、祥云县小桥村、洱源县永乐村、大理市小岑村、南涧县安定村、古城区东元村、鹤庆县莲义村、巍山县甸中村钉螺样本群;3类样本群差异主要体现在与壳顶角度和外唇缘厚度相关的主成分2上。结论 随采集点纬度逐渐减小,云南省12个钉螺样本群螺壳形态指标欧式距离及螺壳形态变异程度逐渐增加,壳顶角度可作为反映螺层成长过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为了科学地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对保山市狂犬病疫情进行分析并对2014年保山市狂犬病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调查云南省保山市狂犬病疫情资料、流行病学资料、狂犬病疫苗使用情况、犬存栏数和相关的狂犬病防治措施。结果 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10日,保山市共发生人间狂犬病13例,其中2014年施甸县5例,这5例狂犬病潜伏期41~167 d,中位数113 d;地理分布由南向北主要分布在旧城乡至水长乡的公路两旁的乡村。保山市合计犬伤人率为2.75/10万,其中施甸县为19.51/10万,龙陵县为1.19/10万,昌宁县为0.38/10万, 腾冲县为0.33/10万和隆阳区为0.29/10万。以犬伤人率最低的隆阳区为参考,施甸县为隆阳区的61.49倍(2=169.990,P0.05),其他县与隆阳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施甸县、龙陵县和隆阳区3县(区)兽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 415.930,P0.05),施甸县的兽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率高。结论 近期在保山市发生人间狂犬病数5例可能性风险较低;3~4例可能性风险中等;1~2例可能性风险较高。发生的地区为施甸、龙陵县和隆阳区3县(区)风险很高;发生在昌宁县和腾冲县2县风险中等。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阐明云南剑川野鼠疫源地鼠疫菌种群的演化及其与云南省其他疫源地菌株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方法 按不同时间、不同疫点、不同分离源,随机选取24株剑川分离鼠疫菌进行研究;采用差异区段(DFR)、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s)及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以DFR+CRISPRs聚类分析划分簇,再以MLVA26对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4株剑川菌株中,20株菌聚为一个簇(剑川野鼠鼠疫簇);2017年疫情分离3株菌位于丽江野鼠鼠疫簇,与丽江菌株(2017LZ)存在2个位点的差异(N2577,M23);剩余1株为一个独立株;50年代菌株与其邻近的80年代菌株间位点差异未超过3。结论 剑川原野鼠疫源地的发现时间可往前推至上世纪50年代,同时疫情还波及过家鼠和人群;剑川县境内存在2种类型的野鼠疫源地,其鼠疫防控具有复杂性,应继续加强鼠间鼠疫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调查云南省部分地区狂犬病病人和疫点犬群携带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RABV)状况及RABV膜基质蛋白(matrixprotein, M)基因序列分析,为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09年在云南省采集犬脑组织标本606份,狂犬病病人唾液8份,脑脊液1份,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RABV抗原,用RT-PCR检测RABV核酸,对阳性标本进行M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所有标本经检测,RABV抗原和/或核酸阳性16份,其中疫点扑杀的貌似健康犬脑组织3.10%(10/323),狂犬病病人唾液5份、脑脊液1份。狗肉餐馆屠宰犬的脑组织283份均为阴性。云南16株RABV的M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5%~100%和85.2%~99.5%。它们与中国人用疫苗株aG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3.9%~85.7%和82.3%~93.6%;与人用疫苗株CTN181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99.7%和98.5%~99%。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云南16株RABV均属基因Ⅰ型并可分为进化Ⅰ和Ⅱ群并分别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相邻省份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 云南省狂犬病流行与周边省份和东南亚地区的狂犬病传播扩散有一定关系;狂犬病疫点部分貌似健康犬携带RABV并具有传染源意义;云南狂犬病病毒株M基因与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CTN株的同源性和亲缘关系较近,但与aG株同源性存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为了科学的预防和控制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对云南省2005-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用描述性的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对收集自云南省疾病报告系统的肾综合征出血热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260个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报道,其中包括45个临床诊断病例,170个实验室诊断病例和45个疑似病例。根据病例数,将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分布分成4个区:1类区为高发地区,是大理州;2类区为次发地区,是昆明市、楚雄州和红河州;3类区为低发地区,是丽江市、怒江州、曲靖市、玉溪市,昭通市和保山市;4类区为不发地区,是迪庆州、德宏州,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和文山州。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无明显的季节性;40~50岁的农民发病数较多,且男性多于女性;结论 大理州及周边地区是肾综合征出血热预防控制的关键地区,特别是40岁以上的男性农民为防控的重点人群。为了搞好肾综合征出血热预防控制,应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减少鼠密度和汉坦病毒双价疫苗的接种。在云南省的部分地区,仍有可能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调查华坪县与攀枝花市交界地区小型兽类(小兽)及其寄生蚤的组成和分布,为鼠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以华坪县与攀枝花市交界3个乡镇海拔1 000~2 250 m的农耕区和居民区2种生态环境为调查空间范围,采用夹夜法和笼夜法捕获小兽,梳捡体表寄生蚤,分类计数,运用群落生态学指标进行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 共捕获小兽3 目4 科9 属17 种240只,主要是啮齿动物187只(占77.92%),其次是食虫动物51只(占21.25%),居民区小兽捕获率为1.58%,以小家鼠占47.37%(9/19)和褐家鼠占26.32% (5/19)为主要优势种;农耕区小兽捕获率为10.85%,以卡氏小鼠(23.08%)、斯氏家鼠(12.22%)、灰麝鼩(11.76%)、长尾大麝鼩(11.31%)、锡金小鼠(10.41%)和齐氏姬鼠(10.41%)相对较多。1 000~1 500 m低海拔地区以啮齿动物小鼠属和食虫动物麝鼩属为主,随海拔升高至2 000 m以上,啮齿动物姬鼠属和绒鼠属相对优势度增加。检获小兽寄生蚤5科7属7种26匹,居民区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相对较多,农耕区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穗缘端蚤中缅亚种和方叶栉眼蚤相对较多,小兽平均染蚤率为7.08%,总蚤指数为1.53。小兽及其寄生蚤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农耕区比居民区高,反之优势度居民区高于农耕区,居民区与农耕区之间小兽群落相似性极为不相似;不同海拔带中小兽及其寄生蚤群落生态学指标无明显区别,不同海拔带之间小兽群落相似性为中等相似。结论 华坪县与攀枝花市交界地区有家、野两型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和媒介分布,具有鼠疫的宿主和媒介基础,但总体上鼠密度和蚤指数相对不高,可认为干热河谷地区鼠疫风险不高,有待加强鼠传疾病及其宿主媒介的监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对金沙江流域云南省巧家县开展鼠疫疫源地调查,了解鼠疫宿主媒介组成及动物间鼠疫流行情况,探讨鼠疫发生和流行风险,为该地区鼠疫监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巧家县辖区选取7个乡镇为调查范围,采用笼夜法和夹线法调查小型兽类及其体表寄生蚤,采集宿主动物脏器、血清及其体表寄生蚤样本,同时现场采集鼠疫指示动物血清,对采集到的宿主动物脏器和蚤样本进行鼠疫菌培养检测,采用间接血凝实验(IHA)对宿主动物和指示动物血清样本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 共捕获小型兽类(小兽)3目6科12属23种525只,农耕区优势种群为齐氏姬鼠(31.05%)、北社鼠(13.90%)和微尾鼩(11.43%),居民区优势种群为褐家鼠(66.67%)和黄胸鼠(20.00%);农耕区和居民区鼠密度分别为20.98%和1.00%。捡获小兽体外寄生蚤5科13属15种277匹,优势种群为偏远古蚤(22.02%)、特新蚤指名亚种(20.58%)、迪庆额蚤(18.77%)和方叶栉眼蚤(11.55%),鼠体蚤指数为0.53。采集全部鼠类脏器和蚤类样本均未分离到鼠疫菌。采集犬血清167份和鼠血清15份,IHA检测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巧家县有鼠疫主要宿主和主要媒介分布,鼠密度较高,鼠体蚤指数较低。鼠疫宿主动物、媒介蚤类和指示动物均未检测出阳性,可认为近期该地区鼠疫发生和流行的风险不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该地区鼠疫等鼠传疾病的监测防控。  相似文献   
30.
目的调查2017年云南省剑川县鼠形动物中巴尔通体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2017年3—7月在剑川县用笼捕法捕获鼠形动物,无菌采集其股动脉血并提取DNA,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巴尔通体检测,对检测阳性的血液样本进行巴尔通体分离培养。结果从剑川县沙溪镇石龙村及金华镇西门社区共捕获鼠形动物372只;经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208份,阳性率为55.91%;11种鼠形动物中有10种检出阳性,其中大绒鼠的阳性率为38.73%,齐氏姬鼠为72.49%,贝氏树鼩为7.14%,中华姬鼠为77.78%,赤腹松鼠、社鼠、褐家鼠为50.00%,大足鼠、巢鼠为100.00%;阳性样本经分离培养后获得19株巴尔通体。结论TaqMan探针荧光PCR技术是巴尔通体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 剑川县鼠形动物中感染较高的为巴尔通体,受感染的鼠种较多,其中以齐氏姬鼠与大绒鼠较高,人群与外环境的鼠类接触存在感染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