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9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 :进一步了解中国长江以南农户蛔虫卵污染情况。方法 :选择 3个试点县 ,贵州省都匀、四川省南川和浙江省余姚农户各 2 0户 ,每户查家庭内外共 7处 ,及中、小学各 1所和菜场、肉场各 2处。虫卵用5 % Na OH分离 ,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后镜检。结果 :以贵州省都匀农户的土壤标本蛔虫卵数最多 (1 6 2 2.5 /1 0 g) ,四川南川次之 (1 0 99.2 /1 0 g) ,浙江余姚最少 (2 49.0 /1 0 g)。农户的 7处中以厕所土壤污染最严重 ,占蛔虫卵总数的 6 4.3% ,依次为牲畜棚 (9.3% )、庭院 (7.3% )、厨房 (7.2 % )、门槛 (6 .5 % )、客堂 (3.1 % )和卧室 (2 .2 % )。此外尚见鞭虫卵、肝毛细线虫卵、犬弓蛔虫卵、类圆线虫卵、微小膜壳绦虫卵、蛲虫卵、贾第虫包囊和艾美尔球虫卵囊等。结论 :结果表明所查地区农村土壤受蛔虫卵等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22.
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出现和广泛传播迫使人类调整治疗疟疾的用药策略并寻找更加有效的新型抗疟药。然而,在一些贫困的疟疾流行区,氯喹仍被用于治疗恶性疟。了解氯喹抗性机制、探索逆转其抗性的方法,将使氯喹这一价廉高效的抗疟药继续发挥作用。抗性逆转剂的研究和发展为上述目标提供了线索,当与氯喹合用时它能够部分恢复氯喹对氯喹抗性株的作用。为此,本文对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机制及其逆转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日本血吸虫病常用诊断方法现场查病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估几种常用血吸虫病诊断方法现场查病的效果。 方法 2005年11月,选取江西省鄱阳湖沿岸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的6~65岁居民为调查对象,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 3张涂片)和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的同时,分别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及2种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A和IHA-B)进行血清学检测,以评价该几种检测方法的效果。 结果 3村共检测居民1 864人,平均粪检阳性率为9.7%。改良加藤法在血吸虫病中度、重度流行区的漏检率相对稳定,为20.0%~27.8%;尼龙绢集卵孵化法的漏检率在每克粪便虫卵数(EPG)>100时相对稳定(约25%)。DDIA、F?鄄ELISA、IHA?鄄A和IHA?鄄B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47.8%、50.0%、66.3%和40.1%。以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DDIA、F?鄄ELISA、IHA-A和IHA-B的敏感性分别为75.3%、65.8%、85.6%和76.0%;特异性为55.1%、51.7%、35.7%和63.6%。与其他几种免疫血清学诊断方法相比,IHA?鄄B试剂的特异性、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及粪检符合率最高。DDIA法与IHA-B法的符合率最高(77.3%),而F-ELISA和IHA-A的符合率最低(61.5%)。 结论 在血吸虫病中、重度流行区,改良加藤法虫卵检出率和稳定性均优于尼龙绢集卵孵化法;IHA-A的敏感性最高,IHA-B的4个指标最高,具有较高的现场使用价值,但需进一步提高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场测试用的培养基和抗疟药涂药板为材料,用实验室连续培养多年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及恶性疟现症病人含虫血进行测定,观察其各种影响因素。结果4℃保存,安瓿封装液体培养基和冰冻干燥培养基分别在2个月和1年内效果不变,超过上述时间,培养基支持疟原虫生长发育的能力将下降。氯喹板2年内、哌喹板6个月内效果稳定,咯萘啶板和青蒿琥酯板保存期超过3个月,效果将会变化。密封涂药板的胶带纸只可1次启封使用,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制作涂药板的塑料应选择对疟原虫生长发育无影响的原材料。4℃保存的药液超过2wk其浓度会发生变化。用于测定的疟原虫应为同步环状体阶段疟原虫,密度以1000~80000个/μl血为宜,含虫血室温保存不超过1h,4℃保存不超过48h。操作技术需熟练,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结论涂药板、培养基、密封胶带纸、疟原虫及操作技术等均可影响体外微量法测定结果。为体外微量法所用材料及操作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血吸虫体表由一层合抱体细胞组成,称为体被。体被在血吸虫的营养吸收和免疫逃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被认为是诊断、疫苗和药物的潜在靶点。近年来兴起的体被蛋白质组研究,迄今已发现和鉴定了一大批体被蛋白,这将为血吸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6.
我国五省美洲钩虫COI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和比较四川、海南、云南、湖北、江苏五省美洲钩虫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I)基因序列,分析基因序列的多态性。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美洲钩虫COI基因,并进行DNA测序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五省的美洲钩虫COI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7%~99%,但在其PCR扩增获得的595bP的COI基因片段上,共检出19个核苷酸位点上的变异,变异位点上转换明显多于颠换,基因序列差异值为1.34%~2.18%。结论五省的美洲钩虫COI基因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但特定碱基位点仍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7.
喀什市某乡居民健康教育前后内脏利什曼病知晓率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在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的1、4、18和20村,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画,开设健康教育课等方式,开展防治内脏利什曼病基本健康知识教育活动,使居民和中小学生对内脏利什曼病及其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由健康教育前的0.7%和0提高到健康教育后的54.2%和70.7%。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了人群自觉防病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28.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我国公民人人享有和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目标是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了进一步降低血吸虫病对人民群众的危害.满足其对血吸虫病防治服务的需求,建立长效的防治血吸虫病卫生服务机制.该文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视角,针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进行探讨,以期加强基层血防工作,满足广大群众以健康为目标的防治血吸虫病卫生服务需求。达到均等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吡喹酮薄膜衣片在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人群中的化疗依从性,为制定此类地区化疗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分别选择吡喹酮薄膜衣片组234人,吡喹酮素片组203人,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比较2组人群的化疗依从性。结果吡喹酮素片组调查对象100%表示药物具有刺激气味,98.0%服用后有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69.5%主观认为药物对身体有害,99.5%表示服用的药量较多;吡喹酮薄膜衣片组调查对象表示药物没有刺激气味,18.8%服用后有不良反应,74.4%愿意选用该剂型药物。吡喹酮素片组和薄膜衣片组对药物的了解率分别为50.7%和29.1%,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χ^2=21.449,P〈0.01)。结论吡喹酮薄膜衣片刺激气味、不良反应小,在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人群的化疗依从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6-2008年发表的论文及引用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该刊3年共载文431篇, 主要载文类型为论著(31.8%)和实验研究(17.6%)。作者群的分布主要来自高等院校(53.8%)和疾病防治机构(34.1%)。平均基金论文比为71.5%。刊载论文的引文率为96.3%, 被引文献的类型主要为期刊, 平均普赖斯指数为46.5%。该刊拥有一批较高水平的作者群, 刊载论文的内容丰富, 引文范围广, 是寄生虫病学领域中较为重要的文献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