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84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94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9篇
  1篇
中国医学   79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炎症相关肠癌 (CAC) 是世界医学难题, 肿瘤微环境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肠道菌群失调与CAC的发病密切 相关, 肠道菌群失调加重结肠炎诱导CAC的发生。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 肠道菌群在CAC研究中备受关注。本文概 述了CAC发生过程中肠道菌群与饮食、 炎症机制、 肠黏膜的关系以及在诊断、 治疗中相关研究, 重点讨论了肠道菌群 可能成为CAC作用机制的新靶点和相关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背景:侧向跨步切入动作是运动领域最常见的进攻技术,这显著增加了运动员膝关节受伤的风险,但目前相关侧向跨步动作的生物力学表现策略及下肢关节负荷特征并不十分清楚。目的:选择大学女子甲组篮球、足球运动员进行侧向跨步切入下肢动作策略,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分析下肢关节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从而为运动员及教练员预防下肢伤害,尤其是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择某高校女子甲组足球及篮球各12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测力台及运动图像拍摄系统同步获取其侧向跨步切入动作的相关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并运用SPSS 21.0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该试验方案经天津体育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足球运动员有较大的着地瞬间踝关节跖屈角度及髋关节外展角度、最大踝关节外翻角度、膝关节屈曲及内旋角度、膝关节屈曲及内旋角度变化量;②足球运动员有较大的踝关节外旋与髋关节内收力矩峰值,篮球运动员则有较大的踝关节跖屈力矩峰值;③篮球运动员有较小的前后分力制动第一及第二峰值、垂直分力第一峰值及较大的前后分力推蹬力峰值;④结果表明,跨步切入动作过程中,足球运动员习惯于前足着地方式进行急停,进而产生较高的地面反作用力,并增加膝关节屈曲角度进行缓冲,同时有较大的踝关节外翻角度及膝关节内旋角度,而篮球运动员在切入过程中膝关节屈曲角度较少,不利于下肢关节对地面反作用力的缓冲,并进而增加前十字韧带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实证研究评价《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的适用性,并建立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模型,为指南临床适用性评价和更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别从已开展糖尿病相关诊治工作的医疗机构,每家抽取老年科、内分泌科、肾脏科或相关科室医生各6~8人。通过现场填写纸质版问卷,或通过电子问卷对未到现场者进行调查。对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各维度评分、指南获取途径和影响实施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Nemenyi检验进行多组比较和两两比较。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并结合逐步回归筛选出各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问卷725份,有效问卷722份,有效回收率99.6%。评分结果显示,可获得性评分最低,可接受性评分最高。多组比较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指南熟悉程度是各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指南获取途径主要包括:学术会议(52.1%)、微信(45.4%)、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43.5%)。调查对象中有139人认为该指南存在实施障碍(19.3%),其中认为实施障碍为医务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分别有136人(18.8%)、134人(18.5%)和133人(18.4%)。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指南适用性评价的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模型,能为指南的制/修订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4.
[目的]建立中药材地龙中参环毛蚓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技术,实现对参环毛蚓的快速检测。[方法]采集不同产地地龙,提取总DNA后将所提取的总DNA进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基因片段扩增、测序、比对,判断各产地地龙物种。用设计的LAMP引物组进行地龙LAMP实验,反应结束后向扩增产物中加入核酸染料SYBR GreenⅠ,分别在自然光、紫外光下直接通过肉眼来观察颜色变化及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测其引物的特异性。[结果]利用新设计的LAMP引物对参环毛蚓实现了特异性扩增,且检出限达40 fg/μL,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结论]利用LAMP技术可实现参环毛蚓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5.
王晓丽  李春霞  陈倩  王佳  王涛  陈晓鹏 《天津中医药》2021,38(10):1324-1329
[目的] 研究经肾炎康复片干预的糖尿肾病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含量变化情况,从肠道微生态代谢物的角度解释肾炎康复片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气质联用系统(GC-MS/MS)和标准曲线法检测db/db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分析。以db/db基因缺陷小鼠为糖尿病肾病的模型鼠,以m/m小鼠为正常组,将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肾炎康复片高、低剂量组。给药3个月后,收集每只小鼠的粪便并称质量记录。造模和用药前后定期监测小鼠血糖和体质量。[结果] 在程序升温、1.2 mL/min载气流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条件下,粪便中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己酸和戊酸得到有效分离,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都呈下降的趋势,并且模型组丙酸的含量与各给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与肠道菌群拟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相互印证。[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有效测定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的方法,并且发现经肾炎康复片干预后的db/db小鼠短链脂肪酸中的丙酸含量呈下降的趋势,且现有研究指出,丙酸在能量代谢和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结果为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为糖尿病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6.
王子延  吴丹  牛璐  王跃飞  柴欣 《天津中医药》2021,38(8):1056-1061
[目的] 探究美洲大蠊粪便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美洲大蠊粪便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综合利用溶剂提取法、大孔吸附树脂、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对美洲大蠊粪便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DPPH法测试结果表明美洲大蠊粪便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44.53 μg/mL。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依据物理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分别为:邻苯二酚(1)、苯甲酸(2)、羟吲哚(3)、5-羟基吲哚啉-2-酮(4)、8-羟基喹啉-2-羧酸(5)、6-羟基-2-喹啉酮(6)、8-羟基-2-喹啉酮(7)、2-喹啉酮(8)、6-羟基-3,4-二氢-2-喹啉酮(9)、5-羟基-3,4-二氢-2-喹啉酮(10)、8-羟基-3,4二氢-2-喹啉酮(11)、3,4-二氢-2-喹啉酮(12)。[结论] 美洲大蠊粪便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主要为喹啉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7.
周颖  黄梦楠  刘昳佳  于春泉 《天津中医药》2021,38(11):1372-1377
[目的] 探讨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同空腹血糖(FPG)水平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以及FPG、HbA1c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 959例,按照是否服用中成药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调整基线数据差异,研究两组FPG、HbA1c与心功能指标的差异性。将患者根据FPG四分位分组,分析HbA1c与心功能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糖代谢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以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发生率(是/否)为因变量,将患者是否服用中成药、性别、年龄、HbA1c、FPG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FPG、HbA1c、二尖瓣流速E(E)、二尖瓣流速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PG分组后,Q3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Q4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LVEF、E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HbA1c与心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bA1c、FPG、LVED、A两两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HbA1c、FPG与LVEF呈负相关性(P<0.05),HbA1c与二尖瓣流速E/二尖瓣流速A(E/A)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经回归分析预测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与是否服用中成药、性别、HbA1c有关。[结论] FPG、HbA1c与心功能显著相关,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降低患者的FPG、HbA1c,在FPG较高水平下,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对于患者LVED、LVEF改善明显。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可降低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8.
王朔  刘畅  赵佳  周伽  李春洁 《天津中医药》2021,38(8):999-1003
[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的变化。[方法] 纳入2019年3月-2019年10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确诊为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的患者164例,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标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观察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基线资料、中医症状积分、西雅图心绞痛评价量表。[结果] 中医症状积分方面,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在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唇舌紫暗的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方面,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在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况、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聚类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躯体受限程度与主证气短、神疲乏力呈较明显的正相关,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与次证口唇紫暗呈较明显的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可明显提高PCI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对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中医症状、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合中医症状积分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分析,可为临床辨证及使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分析芪参益气滴丸(QSYQ)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和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Batman平台,检索QSYQ有效成分及相应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平台筛选疾病相关靶点,并获得QSYQ和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共同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靶点网络图、PPI网络图,利用DAVID平台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再根据AutodockTools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出QSYQ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成分130个,潜在作用靶点36个,关键靶点7个,发现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对缺氧的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学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在QSYQ治疗ACS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结论] QSYQ主要活性成分有木犀草素、槲皮素、人参皂苷rh2、丹参酮ⅡA,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ACS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乾坤丹Ⅵ号防治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TCMSP数据库获取乾坤丹Ⅵ号的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DKD的疾病靶点;对药物与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乾坤丹Ⅵ号防治DKD的关键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关键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Cytoscape软件筛选乾坤丹Ⅵ号防治DKD的核心靶点和功能模块,利用autodock软件对乾坤丹Ⅵ号的化学成分和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乾坤丹Ⅵ号对DKD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得到乾坤丹Ⅵ号有效成分103种,靶点137个,预测靶点较多的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共得到关键靶点128个,分子功能模块6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乾坤丹Ⅵ号化学成分和靶点蛋白对接的平均结合能为-6.43 kcal/mol,其中槲皮素和PSGT2的结合能最高。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乾坤丹Ⅵ号防治DKD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IL-17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乾坤丹Ⅵ号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的协同作用实现对DKD的防治作用,为乾坤丹Ⅵ号的进一步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