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云南省疟疾监测点2005-2008年疟疾年平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8年平均年发病率为11.84/万,比2005年下降了66.1%。小学生疟疾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抗体阳性率平均为4.61%。82%的病例初诊就诊机构为乡(镇)卫生院。患者病后第3天及以后就诊的比例高达83.6%。临床表现以隔日发作为主(占72.7%),轻度病例占98.4%,初、复发病例分别占95.3%和4.7%。优势虫种为间日疟原虫(占81.2%)。当地感染病例主要发生在边境接壤地带(占97.2%)。居民蚊帐覆盖率仅占51.4%。调查表明,监测点范围内的疟疾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提高当地居民尽早就医的行为意识和探索与周边国家接壤地带的疟疾防制策略仍是今后需要考虑的任务。  相似文献   
62.
云南省勐海县疟疾现况的基线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勐海县目前疟疾发病现况、防治现状、居民对疟疾知识知晓情况等,为制订疟疾防治计划及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后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对抽取的乡(镇)卫生院医生、村医、社医、个体医及其登记的发热病人血检记录、病人发病时间、治疗处方、疫情报告名单等资料进行摘录;对居民、中、小学生、进行逐户逐人对2002年内是否发过疟疾,求医方式、以及对疟疾症状体征、治疗、传播途径、预防等方面知识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用CMR方法,推算出勐海县2002年疟疾的发病人数为2820例,是当年疫情报告数181例的15.6倍。疫情报告符合率仅为6..42%,漏报率达93.58%。3个乡镇抽查村点的部分居民、中小学生对疟疾防治知识、抗疟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而不同流行区居民、中小学生的知晓情率不尽相同。结论:目前勐海县多数疟疾病例漏报疫情,根据本调查结果推算2002年疟疾漏报数多达2639例,因此,要加强疫情管理,加大疟疾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对2016年云南省思茅区大面积野鼠死亡事件中分离的多杀巴斯德菌的毒力进行测定.方法 选取在死亡野鼠中分离并经分子鉴定为血清型A型和F型的2株多杀巴斯德菌,采用常规的动物接种试验对2株菌及其混合菌(1∶1)接种Balb/C小鼠,计算各组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 A血清型和F血清型多杀巴斯德菌株及其混合菌株对B...  相似文献   
64.
复方蒿甲醚片治疗间日疟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复方蒿甲醚片治疗间日疟疗效的影响。方法:用复方蒿甲醚片(每片含苯芴醇 120 m g、蒿甲醚 20 m g)16 片3 d 分服( A 组)、20 片5 d 分服( B组),氯喹 伯氨喹8 日疗法( C对照组)三组分别治疗36 例、41 例和 55 例。结果: A、 B、 C三组的平均退热时间相近,分别为 22.3 h、23.2 h 和25.0 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33.5 h、30.5 h 和44.9 h; A、 B两组均显著快于 C组( P< 0.01)。治后9 个月的临床复发率: A、 B、 C组各为84.9% 、78.8%和 22.9% ; A、 B组均显著高于 C组( P均< 0/01)。结论:两种治疗方案治疗间日疟均具有速效。  相似文献   
65.
粘膜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胃双对比造影,大体标本及病理组织学对照观察,回顾性分析了18例粘膜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X线表现。隆起型病变9例,其中3例为异型增生。凹陷型病变9例。分析结果表明,隆起型病变较凹陷型病变容易发现;周围背景粘膜有胃小区者病变较易显示,特别是凹陷型病变,胃小区的显示对病变的发现尤为重要;增大紊乱的胃小区中,很可能有小癌灶存在。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哌喹复方片对缅甸无并发症恶性疟的疗效。方法 2007-2008年,分别在缅甸佤邦和克钦邦两个区,选择6~60岁无并发症、原虫无性体密度为500~200 000个/μl的单纯恶性疟病例,使用双氢青蒿素哌喹复方片治疗,成人总剂量8片(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 mg,磷酸哌喹320 mg),儿童剂量按年龄递减,疗程3 d。观察患者的退热时间、原虫转阴时间、无性体清除情况和不良反应等。结果共完成治疗134例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25.5±2.8)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39.5±7.8)h,无性体7 d清除率100%,治后28 d有4例复燃;16例在服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轻微症状,停药后即自行消失。结论双氢青蒿素哌喹复方片在缅甸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改良加藤法对居民进行粪便检查以了解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并分析居民卫生行为和卫生习惯与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关系。结果对532人进行粪检,土源性线虫感染334人,感染率为62.78%。其中,钩虫感染314人,占94.01%;蛔虫感染33人,占9.88%;其他寄生虫感染13人,占3.89%。结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感染度低,以轻度感染为主,年龄及性别感染率差别不大,人群普遍易感。提示该地区在这一地区进行寄生虫病防治应采取改善环境卫生、健康教育以及人群驱虫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HPS早期实验室指标变化规律,提供HPS早期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临床疑为HPS患者51例进行实验室检指标观察.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变化对HPS进行分期。结果符合HPS者30例,诊断为HPS早期21例;HPS早期有持续高热.峰值≥38.5℃、发热期≥4天,发病与感染相关;以病毒感染最多见,生化指标TG增高、SF增高;外周血细胞一系或二系减低;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片(100%)找到吞噬了完整形态的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或血小板的噬血细胞,骨髓噬血细胞0.5~11个/ul,中位数4.2个/ul,吞噬细胞体积偏小,多为单个核,核偏一侧,可呈印戒样,胞浆灰兰或淡红色,细胞边缘不整齐。结论临床患者持续4天以上,峰值≥38.5℃,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一系或二系减低等,应常规作骨髓细胞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HPS和尽早实施治疗.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江城县的疟疾发病实际和漏报程度。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江城县2002年疟疾报告疫情、血检情况、疟疾治疗及村民疟史等,以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疟疾实际发病和漏报率。结果2002年,江城县疟疾发病率为0.51‰,被调查3个乡的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46‰、0.29‰和0,所调查的27个自然村全年共报告30例疟疾。根据发热病人血检、医生疟疾治疗处方及疟史数估算江城县的疟疾疫情漏报率分别是58.33%、16.67%和84.13%,估计疟疾病例数分别为130、65和340例。结论江城县的疟疾漏报程度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