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了解云南包虫病的流行和危害程度,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统一表格对居民个人卫生习惯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包虫病感染及患病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云南3县3042名居民中,包虫患病率和感染率分别为32.87/10万和13.52%。汉族、女性、成年人、半农半商职业者的包虫感染率高于同类人群的其它分组。农民感染包虫的风险是非农民职业者的2.921倍。结论调查地区是云南包虫病散发流行区,应加强对农民职业者的抗感染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孟连县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2004年疟疾疫情,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防治措施落实情况,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结果2002-2004年,孟连县的疟疾发病率从项目实施前的21.8/万下降至18.3/27;疟疾正规治疗率提高50个百分点;估算全县2004年的血检和走访漏报率明显减少;当地居民对疟疾常识的知晓程度比2002年有明显提高,发热2d内就医率增加50%。结论孟连县疟疾防治能力和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明显,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丽江市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程度。方法对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居民,使用统一表格进行个人卫生习惯等问卷调查并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检查旋毛虫、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计算机录入资料建立数据库。结果2525名居民旋毛虫抗体阳性率2.59%,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11.55%,女性、农民职业人群对蛔虫、钩虫和旋毛虫的感染高于男性和学生,青壮年人群的3种寄生虫感染率高于其它年龄段人群。结论丽江地区的居民旋毛虫和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西盟县的疟疾发病实情和漏报程度。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年疟疾报告疫情、血检情况、疟疾治疗及村民疟史等。以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疟疾实际发病和漏报率。结果西盟县疟疾发病率为50.18/27,7个乡均有病例分布,被调查3个乡的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36.84/27、46.34/万和11.24/27,所调查的20个自然村在2002年共报告17例疟疾,采用发热病人血检、医生疟疾治疗处方、疟史3种再捕获方法核实疫情,估算得西盟县的3种疟疾疫情漏报率分别是39.29%、83.5%和94.93%。结论西盟县的疟疾漏报现象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15.
脱敏肤色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肺、内鼻、外鼻、耳神门、内分泌、外耳、风溪和肾上腺,再用中号火罐于双侧肺俞穴和大号火罐在神阙穴用闪火法拔罐。共治疗了3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11例,治疗后鼻塞、鼻痒、喷嚏、清涕等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17例,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  相似文献   
16.
兔儿风属(Ainsliaea)植物在民间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咳喘、咽喉痛、肠炎、痢疾、泌尿疾病、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等症。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该属植物,从化学成分和药理学方面对兔耳风属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高艺 《哈尔滨医药》2010,30(6):51-52
目的指在观察双黄连针与青霉素联用治疗流感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流感并发症患者30例,双黄连以1ml/(kg.d),青霉素以(5~20)×104u/(kg.d)静滴,连用3~10d,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用药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总有效率100%。结论两药合用对流感并发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思茅城区娱乐场所中推广100%安全套使用,促进暗娼行为改变。方法:召开老板业主协调会,与法人业主签订项目干预活动协议书,要求娱乐场所摆放安全套,推广100%安全套使用,每月统计上报安全套发放和销售情况。结果:通过干预,暗娼对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9.05%上升到92.07%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2.53%上升到91.37%;最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安全套使用率从干预前的84.00%上升到100%~最近一次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安全套使用率从干预前的41.30%上升到67.30%。结论:在娱乐场所中开展100%安全套推广使用预防性病艾滋病,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在运作过程中,政府和公安部门的态度对此项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云南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变化. 方法从1981年起,在滇西、滇南、滇东南监测点选择符合条件的恶性疟病人,取静脉血,采用WHO推荐的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并将相隔8~10年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滇西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率从1982年的100%下降到2003年的83.3%,ID50 从240.0 nmol/L降到123.0 nmol/L,MIC从1 171.6 nmol/L降至325.9 nmol/L,分别下降13.0%、48.8%和72.2%.滇南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率从1981年的97.4%降到2004年的69.0%,ID50从170.0 nmol/L降至58.6 nmol/L,MIC从1 108.0 nmol/L降至312.6 nmol/L,分别下降29.1%、65.5%和71.8%;滇东南抗性率从1993年的78.9%下降至2003年的53.3%,ID50从136.0 nmol/L降至75.5 nmol/L,MIC从452.0 nmol/L 降至238.3 nmol/L,分别下降32.4%、44.5%和47.3%. 结论云南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仍具有抗性,但抗性程度明显下降;中越边境恶性疟的抗性程度低于中老、中缅边境地区.目前仍不宜用氯喹治疗当地恶性疟.  相似文献   
20.
案例研究可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启示。本文根据1997年以来中缅边境地区一个佤族社区疟疾防治进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分析影响疟疾流行及其控制的因素,讨论国家和国际公共卫生问题,以及给卫生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