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0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了解移民城市农民房居民区儿童麻疹疫苗(麻苗)漏种特征与发病的关系,为制定麻疹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抽样调查和对麻疹病例电话调查的方法,对深圳市19个社康中心辖区内的553名儿童的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553名儿童中麻苗漏种率高达22.78%。1针漏种率为20.61%,2针漏种率为2.17%。在深圳居住时间〈3个月外来儿童的漏种率高达30.99%,而深圳户籍的常居儿童麻苗漏种率仅为6.67%,艘为4.65,P〈0.01。全部漏种儿童中的无证率为19.84%。其中,在深圳居住〈3个月儿童的无证率为50.00%。麻苗漏种率最高的大浪街道,其儿童麻疹发病率也显著地高于其他漏种率低的街道。〈8月龄未到麻苗初种年龄儿童,麻疹发病数占全部儿童病例数的36.36%。结论移民城市农民房居民区外来儿童是麻苗漏种的高危险人群;其漏种原因与其移居深圳时间短,未能及时获得预防接种证有关。因此认为,提高农民房居民区儿童,尤其是提高来深圳居住时间〈3个月外来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及时办证率和加大麻苗查漏补种的频率,同时对妊娠前妇女进行一针麻苗强化免疫是有效降低这一高危险人群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龙华街道餐具卫生消毒状况,为加强餐饮单位餐具消毒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食(饮)用具消毒质量卫生标准》(6B14934—1994)对龙华街道2006--2008年餐饮单位的餐具的感官、大肠菌群进行监测。结果2006--2008年,3年共检测样品41320份,合格34572份,合格率83.37%。2006--2008年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6--2008年,餐具合格率为第4季度〉第1季度〉第3季度〉第2季度,各季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型餐饮单位〉中型餐饮单位〉小型餐饮单位,不同规模餐饮单位餐具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餐饮单位〉B级餐饮单位〉C级餐饮单位,各等级餐饮单位餐具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楼〉西餐厅〉集体食堂〉普通餐厅,不同类别饮单位餐具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华街道餐饮单位餐具消毒合格率仍处较低水平,需加强监督监测;监督监测的重点环节是第2、第3季度,普通餐厅及C级餐饮单位。  相似文献   
43.
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50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产次及流产次、盆腔感染史、盆腔及腹腔手术史、异位妊娠史、宫内节育器均是导致异位妊娠发病的相关因素。结论:异位妊娠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应积极防治感染,选择适当的避孕方法,有助于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自体颏外板修复眶底骨折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11例眶底骨折缺损患者,采用自体下颌骨颏外板进行眶底重建修复,术后随访6~12月。结果 11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眶底结构恢复,无视力下降和眼球运动受限,移植物均无感染排出或吸收,供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自体颏外板是眶底骨缺损较为理想的一种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CEUS诊断精索静脉曲张(VC)侧支反流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单纯左侧VC患者行精索静脉CEUS,观察是否存在开放侧支血管,并用Doppler检测反流情况.根据造影结果将60例VC患者分为无侧支组(A组)和有侧支组(B组).造影完成后对全部患者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并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检查精液质量、睾丸大小、术后复发及配偶受孕情况,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A组41例(41/60,68.33%),B组19例(19/60,31.67%).B组27支侧支血管开放,其中13例18支侧支血管检测出反流频谱.术后6个月复查,两组患者的左侧睾丸体积较术前均有所增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A组精液质量较B组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A组无复发病例,B组5例复发;A组7例、B组2例的配偶受孕成功.结论 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对无开放侧支血管VC的治疗效果好于有开放侧支血管者.侧支反流是术后VC复发的主要原因.CEUS可于术前诊断阴囊段及腹股沟段VC合并侧支反流,为外科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前瞻性研究小儿病毒性脑炎血清、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51例脑炎患儿,其中病毒性脑炎组30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轻症组18例,重症组12例,对照组为细菌性脑膜炎21例。所有受试者入院24 h内采集静脉血2 ml,3天内采集脑脊液2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sVCAM-1的含量,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病毒性脑炎血清、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sVCAM-1含量随病情而变化。急性期显著高于恢复期,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血清、脑脊液S100B蛋白与sVCAM-1含量呈正相关。病毒性脑炎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脑脊液S100B蛋白与sVCAM-1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有关,血清和脑脊液水平有相关性,检测S100B与sVCAM-1的水平可以帮助鉴别诊断和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11~13+6周胎儿体蒂异常(BS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3+6周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的BSA胎儿声像图特征。结果 超声诊断的11胎BSA胎儿, 均经引产证实, 超声诊断准确率100%, 11胎均存在腹(胸)壁缺损内脏外翻及脐带异常, 10胎脊柱侧弯曲或扭曲, 6胎肢体发育异常, 3胎颅脑畸形、均可见羊膜束带;颈部淋巴水囊瘤2胎, 颈项透明层增厚3胎。结论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11~13+6周胎儿BSA方便、准确, 对BS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8.
刘小君  刘爱胜  文艳 《海南医学》2014,(24):3665-3667
目的:对Sysmex公司最新推出的Sysmex XN-9000多功能自动血液分析仪的主要性能进行初步评价,以证实其检测效果。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指南文件EP15-A2、EP6-A2的要求对Sysmex XN-9000血液分析仪进行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和正确度进行验证,以Backman LH750比对结果作为评估依据,结果与厂商声明的性能或公认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XN-9000血液分析仪测定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PLT)主要参数的批内变异系数(CV%)为0.11%-2.32%,批间CV%为0.12%-2.46%,线性相关性分析r为0.99990-0.99997,携带污染率为0-0.37%,对比相关性分析,各项指标r均〉0.999,准确度验证各项指标的偏倚为-0.67-0.96。结论 XN-9000仪测定主要参数的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准确性等主要评估指标均符合要求,检测结果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9.
韩影  李淑平  谭腾芳  黎娇  陆嘉丽 《海南医学》2014,(21):3275-3276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高危因素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385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骨折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不同性别、年龄、BMI、骨折家族史、饮食情况、基础疾病情况及社会支持情况者的骨折发生率进行比较,同时对上述因素与骨折的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针对高危因素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女性、年龄较高、低BMI、有骨折家族史者、低钙饮食、并发症基础疾病及低社会支持者的骨折发生率高于其他老年患者(P〈0.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均与骨折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性别、年龄、BMI、骨折家族史、饮食情况、基础疾病情况及社会支持程度均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应针对上述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诊干预方法以及脑出血后血肿变化的总结,探讨急诊干预对防止高血压性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8年6月—2012年12月因高血压性脑出血来深圳龙华医院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所有资料中随机抽取实施急诊规范化干预的患者90例(干预组)及未实施急诊规范化干预患者90例(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早期血肿扩大率进行比较。急诊干预措施包括患者呼吸道的管理、血压的调节、颅内压检测、静脉输入止血药物、确保患者处于安静状态、留着尿管、完善必要的常规检查等,其中血压的调节笔者采用的是乌拉地尔静脉注射加静脉输入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伴血压升高的患者,在接诊后1 h内将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30~140 mm Hg,且一直维持此水平,保持血压的稳定,防止血压的波动。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危重且变化快,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规范化的干预有助于血肿的稳定,对防止脑出血后早期血肿进一步扩大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工作中应将急救服务体系即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救体系和重症监护治疗体系切实落实到脑出血整个治疗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