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11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8篇
  9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0 毫秒
81.
Objective To show the distribution of facial exposure to non-melanoma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irradiance changes by rotation angles.Methods This study selected the cheek,nose,and forehead as representative facial sites for UV irradiance measurements,which were performed using a rotating manikin and a spectroradiometer.The measured UV irradiance was weighted using action spectra to calculate the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irradiances that cause non-melanoma(UVBE_(non-mel))skin cancer.The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radiant exposure(HBE_(non-mel))was calculated by summing the UVBE_(non-mel) data collected over the exposure period.Results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following:(1)the maximum cheek,nose and forehead exposure UVA and UVB irradiance times and solar elevation angles(SEA)differed from those of the ambient UV irradiance and were influenced by the rotation angles;(2)the UV irradiance exposure increas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cheeknoseforehead;(3)the distribution of UVBE_(non-mel) irradiance differed from that of unweighted UV radiation(UVR)and was influenced by the rotation angles and exposure times;and(4)the maximum percentage decreases in the UVBE_(non-mel) radiant exposure for the cheek,nose and forehead from 0°to 180°were 48.41%,69.48% and 71.71%,respectively.Conclusion Rotation angles relative to the sun influence the face’s exposure to non-melanoma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分析辽宁省2009-2014年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适合辽宁省实际情况的结核病预防和控制策略,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辽宁省2009-2014年肺结核病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这六年间辽宁省累计报告结核病患者148 331例,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趋势2=74.08,P<0.001),全省14个地市均有患者发病报告,其中沈阳、大连、鞍山、本溪等市登记报告患者较多(χ2= 6 915.97,P<0.001)。报告患者人数自每年的4月份开始,整体上呈逐月下降的趋势,1、2月患者总数最低。患者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上年龄段,占总患者数的99.59%;45~岁组报告发病率最高,为76.48/10万。男女性别比为2.59:1(χ2=1 883.91,P<0.001)。农民在所有报告发病人群中患者数最多,其次为家政、家务及待业人群。结论 结核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青壮年、农民群体、春季等是结核高发因素,应加强对相应人群或因素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3.
背景 我国北方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较高,而身体肥胖指数(BAI)是一个衡量脂肪组织堆积程度的新指标,正常体重肥胖(NWO)已被证实与MS及其危险因素相关,但目前关于BAI、NWO与我国北方人群MS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基于沈阳市沈河区社区居民分析BAI、NWO与MS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 2015年4-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参与当地健康调查的社区居民2 338例,分析其人体测量学指标、代谢指标及生活行为因素;BAI与MS及其组分的关系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校正年龄、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后进行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社区居民BAI与MS及中心性肥胖、三酰甘油(TG)升高有关(P<0.001);女性社区居民BAI与MS及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空腹血糖(FBG)升高、TG升高有关(P<0.05);在男性社区居民中,以正常体质量但BAI≥26.1者为参照,正常体质量且BAI<26.1者MS、中心性肥胖、TG升高发生风险降低,超重且BAI≥26.1者中心性肥胖发生风险升高,肥胖但BAI<26.1者血压升高发生风险升高,肥胖且BAI≥26.1者MS发生风险升高(P<0.05);在女性社区居民中,以正常体质量但BAI≥29.2者为参照,正常体质量且BAI<29.2者MS、中心性肥胖、TG升高发生风险降低,超重但BAI<29.2者血压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风险升高,超重且BAI≥29.2者MS、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发生风险升高,肥胖但BAI<29.2者HDL-C降低发生风险升高,肥胖且BAI≥29.2者MS、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FBG升高、TG升高发生风险升高(P<0.05)。结论 沈阳市沈河区社区居民MS患病率较高〔男性、女性分别为50.4%(386/766)、46.6%(733/1 572)〕,BAI与其MS发生风险升高有关,且根据体质指数(BMI)和BAI评价的NWO者MS发生风险较非NWO者升高,但根据BMI和BAI评价的肥胖或超重者MS发生风险趋于接近,而BAI的常规测量可能成为监测肥胖及预防MS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4.
老年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率高,而通过细致评估后制定出院计划是患者出院后获得高质量延续性护理的重要保证。既往已有研究者对国外出院计划评估工具的使用进行了综述,但缺乏专门针对老年患者的出院计划评估工具的相关报道。由于老年患者具有特殊性,本文主要从老年患者出院风险筛查和综合性评估的角度对国内外使用的老年患者出院计划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从而为相关医务人员选择合适的出院计划评估工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能力直接影响社区人群健康水平和卫生服务质量,以岗位胜任力为基本切入点,建立与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评价体系,有助于强化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现就国内外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国内模型异同之处,为建立我国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6.
介绍双聚类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研究、应用情况,阐述双聚类使用工具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双聚类在医学文本挖掘中的具体实现过程,提出双聚类在数据挖掘方法中的应用前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已取得长足进展并产生广泛影响,但在临床实践方面的教学与评价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增强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在临床实践环境中的可操作性,将其切实应用于实际的临床实践教学和评价中,置信专业活动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置信专业活动定义与应用基础、阐述了置信专业活动与胜任力和医学教育里程碑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了置信专业活动的设置与评价,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置信专业活动的引入可以为我国的医学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毕业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中国医科大学101期在外科参加毕业实习的护理学院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36人和实验组36人;护生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SPOC教学模式,设立教学查房和专科疾病知识、常见基础护理操作视频、测试、拓展学习四大模块,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实习结束时,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床旁护理程序能力考核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实验组护生对SPOC教学模式表现出较好的接受度。结论 SPOC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生综合素质,提高岗位胜任力,值得在护理毕业实习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描述2010年和2020年沈阳市3~6岁儿童超重肥胖变化情况,探讨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开展儿童肥胖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2020年在沈阳市抽取6所幼儿园,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对全体儿童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010年在同一区10所幼儿园儿童的身高体重数据及调查问卷中所需要的内容,统计分析10年间儿童睡眠时间和超重肥胖的变化情况并探讨睡眠时间对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  结果  2020年参与调查的3~6岁儿童共623人。2010年共574名3~6岁儿童的调查问卷被采用。与2010年比较,2020年3~6岁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2020年儿童身高、体重以及BMI均明显增加(均有P<0.05)。2020年儿童肥胖检出率(14.9%)明显高于2010年(10.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睡眠时间<8 h组的儿童超重检出率是正常儿童的2.51倍(95% CI: 1.22~5.19),其肥胖检出率是正常儿童的2.78倍(95% CI: 1.17~6.23)。2020年睡眠时间8~9 h组的儿童超重检出率是正常儿童的2.71倍(95% CI: 1.34~5.48),其肥胖检出率是正常儿童的2.25倍(95% CI: 1.09~4.67)。  结论  2010―2020年,沈阳市3~6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呈明显增加趋势。2010年儿童睡眠时间<8 h和2020年睡眠时间在8~9 h的儿童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0.
分析了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现状与不足,从图书馆员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开展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创新模式的5个方向: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学习相结合、图书馆员与专业课教师合作选择或撰写教材、图书馆员与专业课教师合作丰富本专业教学内容、图书馆员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改革本专业教学方法、建立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效果及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