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364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70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笔者单位收治12例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2例合并跟骨结节缺损(缺损长度小于1 cm)。采用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创面,创面面积(扩创后面积)为3 cm×4 cm~10 cm× 6 cm,切取皮瓣面积为3.5 cm×4.5 cm~11 cm×7 cm。通过观察皮瓣外观、血运、弹性及两点辨别觉评价临床效果。 结果 12例皮瓣完全成活。10例患者获随访6~14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质地柔软,无臃肿,弹性佳,两点辨别觉5~ 9 mm。8例无骨缺损患者穿鞋、行走不受限;2例合并骨缺损患者需穿软底带跟鞋且持续行走半小时感觉局部刺痛。 结论 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能较好的重建足跟外观、感觉及功能,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2.
93.
In this work, we analyze environment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hytoplankton) data obtained in Sanya Bay during four cruises, carried out in January, April, August, and October.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ke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phytoplankton structure and bacterioplankton in the bay. Results suggest that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bacterioplankton biomass are the result of nutrients. 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 abundance of bacterioplankton and phytoplankton are affected by a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nutrients. The silicate, phosphate, and nitrogen phytoplankton require for growth may be co-limited. Monsoon winds (a southwestern monsoon during summer and a northeastern monsoon during winter)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controlling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bacterioplankton abundance in Sanya Bay,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分析5年消化道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并进行总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分离培养出阳性病原菌,做常规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对诊断为消化道医院感染患者共350例送检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1350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118株占33.7%,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10.9%,革兰阴性菌85株占24.3%,以粪肠球菌为主,占13.1%,真菌147株占42.0%,主要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占32.9%;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率均>90.0%,而对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敏感率均<15.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均>80.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敏感率均>80.0%.结论 假丝酵母菌属、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是消化道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时合理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是预防控制治疗消化道医院感染的关键,一些常见致病菌在消化道医院感染中表现出的较高耐药性,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了解三亚市2006-2010年中小学生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三亚市2006 - 2010年报告的中小学生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 2006 - 2010年三亚市中小学生累计报告传染病19种共1 390例,发病率为234.41/10万,4例死亡病例,死亡率为0.67/10万.发病数前5位病种依次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肺结核;病例发病高峰分别在5月和10月,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0∶1;5~11岁小学生是发病的主要群体.结论 当前三亚市中小学生主要传染病是呼吸道传染病,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疗效及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孟鲁司特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血清总IgE、IL-6、CRP及IL-1水平。结果观察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6周、12周血清总IgE、IL-6、CRP及IL-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较佳,其可通过调整哮喘相关因子来达到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
吴军  许琼军  杨日飞 《海南医学》2014,25(6):919-921
目的掌握三亚市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制订营养改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40户960人,对其中的90户360人进行膳食调查,以个人24h膳食回顾并结合定量的食物频率法获取家庭成员摄入各种食品的量。结果平均每人日摄入能量217913kcal,摄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别为77.6g、69.1g和311.7g,核黄素、抗坏血酸的摄入量不足,钠、磷过量,钙摄入仅占推荐摄入标准(RNI)的31.4%,膳食能量的67%来自植物类食物,蛋白质的51%来自植物类食物,脂肪提供总能量的29%,动物脂肪占膳食脂肪的27%。结论三亚市居民获得的热能基本满足要求,但已出现高蛋白、高脂肪的膳食倾向,部分维生素的摄人偏低,矿物质的摄入不平衡等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8.
潘富文  吴林清 《海南医学》2014,(22):3283-3286
目的观察去细胞神经支架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购买雄性Wistar大鼠60只,先取15只成年Wistar大鼠作为神经供体,制备去细胞神经支架,将制备好的神经支架剪取长度约为1 cm的去细胞神经基膜管。根据实验要求,将余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大鼠均15只。实验组(A组)为去细胞神经支架移植+局部注射VEGF组;对照组Ⅰ(B组)为去细胞神经支架移植组;对照组Ⅱ(C组)为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喂养1个月,并每日观察大鼠步态、患足溃疡恢复情况。术后1个月取移植段坐骨神经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再生神经S-100及轴突数量,髓鞘、神经纤维数等生长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三组大鼠的足部溃疡、步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实验组恢复率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组,明显优于单纯去细胞神经支架移植组;A组的再生神经轴突数为(125.34±5.67),B组再生神经轴突数为(62.32±3.71),C组再生神经轴突数为(132.55±7.48),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细胞神经支架联合VEGF在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Gas)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Hp相关性PU患者80例,设为PU组,并给予根除Hp三联疗法,维持治疗2 w.另选健康体检合格者30例,设为对照组.PU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w结束后,对照组于体检当日分别检测血清Gas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T、CD8+ T)的百分率.结果 PU组患者治疗前血清Gas水平高于对照组(t=6.15,P<0.01),CD3+、CD4+、CD4+、CD+/C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3.27-6.50,P<0.01或P<0.05).PU组治疗2 w后阴转率为91.25%.转阴患者血清Gas水平低于治疗前(t=4.87,P<0.05),CD3+、CD4+、CD8+、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t=3.13-4.79,P<0.05);血清Gas水平仍高于对照组(t=4.15,P<0.05),CD3+、CD4+、CD4+/CD8+水平仍低于对照组(t=3.37-4.61,P<0.05);但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05).PU组患者血清Gas与CD3+、CD4+/CD8+呈负相关(rGas-CD3+ =-0.43,rGas CD4+/CD8+=-0.57,P<0.01).结论Hp相关性PU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可能包括胃窦G细胞在内的胃黏膜细胞损伤及免疫防御系统破坏等,且可能是同步发生且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00.
刘广保  何立强 《河北医学》2014,(8):1295-1297
目的:对比分析前十字韧带重建术股骨侧与胫骨侧骨隧道区域的骨密度。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间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0例,同时选取在此期间由于前十字韧带损伤而接受前十字韧带重建术的患者11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试仪与薄层CT扫描测定所有健康者的股骨侧与胫骨侧的DEXA骨密度及骨隧道区域CT灰度值,同时于前十字韧带重建术中对患者的股骨侧与胫骨侧隧道内松质骨体积骨密度进行测定。结果:健康者前股骨侧的DEXA骨密度与骨隧道区域CT灰度值均明显高于胫骨侧{(1.159±0.029)g/cm^3,(210.8±12.1)Hu vs(0.808±0.041)g/cm^3,(105.3±8.2)Hu,t=31.257,32.279 P=0.000,0.000};11例患者中,股骨侧隧道内松质骨体积骨密度要明显高于胫骨侧{(2.793±0.872)g/cm3 vs(1.913±0.605)g/cm3 t=2.750 P=0.012}。结论:前十字韧带重建术股骨侧骨隧道区域的骨密度要高于胫骨侧,临床上在使用螺钉时可以此为依据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