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2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23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81.
硒和蛋白质对大鼠心肌蛋白质及DNA修复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低硒低蛋白引起的氧化应激对大鼠心肌蛋白质及DNA修复酶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低硒低蛋白组(A)、常硒低蛋白组(B)、低硒常蛋白组(C)和常硒常蛋白组(D),饲养1年.处死后,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比色法检测大鼠心肌蛋白质羰基的含量;提取心肌组...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 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药敏试验方法中的琼脂稀释法,测定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 FDA)批准治疗鼠疫的2种药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对鼠疫耶尔森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确定鼠疫菌对这2种药物的敏感性及MIC90(可抑制90%细菌生长的药物浓度),掌握这2种药物对鼠疫菌的抑菌浓度,为鼠疫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利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这2种抗生素分别对1 010株鼠疫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 所测的1 010株鼠疫菌中未发现对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具有单个或2种抗菌药物抗性的鼠疫菌株,其最低抗菌药物浓度MIC50分别为0.06和0.12 μg/ml,MIC90均为0.25 μg/ml。结论 利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对鼠疫耶尔森菌最低抑菌浓度,有效的评价了鼠疫耶尔森菌对氟喹诺酮类代表药物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敏感性,实验数据支持我国在鼠疫临床治疗中可以采用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为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对广东省首次报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个案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追踪观察方法,对广东省2020年1月14日至3月31日首次报告为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个案进行持续追踪观察,收集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 2020年1月14日至3月31日共报告325例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其流行曲线与确诊病例流行曲线相似,出现两个峰,分别在1月27日至2月5日和3月17-26日。325例个案中,184例(占56.6%)后续转为确诊病例,为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其年龄M为40岁,93.5%(172/184)的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在首次采样检测核酸阳性3 d内出现症状;141例(占43.4%)持续无症状,属于隐性感染者,占同期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8.6%(141/1 642),其年龄M为27岁,从首次采样检测阳性到出院时间M为14 d,90.8%(138/141)的隐性感染者在28 d内出院转集中隔离观察,从首次采样检测核酸阳性到末次采样检测阳性时间间隔最长73 d。隐性感染者关联的密切接触者检出阳性率为0.3%,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关联的密切接触者检出阳性率为2.2%。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年龄、感染来源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为首次报告为“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与0~19岁组比较,40~59岁、≥60岁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的危险因素,OR值(95% CI)分别为2.730(1.380~5.402)和5.302(2.199~12.783),P值分别为0.004和0.000。境内感染无症状感染者更易转为确诊病例(OR=7.121,P=0.000)。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中存在无症状感染现象,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可能强于隐性感染者,高年龄组、境内感染是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需引起关注,后续需要在人群中开展血清学调查,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相关疫情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本土相关疫情的流行状况及特点,为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新冠肺炎个案调查、聚集性疫情调查资料来源于中国CDC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整理数据与统计学分析,描述人群、时间及地区分布特征。结果 2020年1月22日黑龙江省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2020年3月11日,13个城市累计报告境内病例482例,发病率为1.28/10万,病死率为2.70%(13/482)。其中聚集性疫情81起,确诊病例数占总确诊病例的79.25%(382/482),死亡12例;家庭聚集70起(86.42%,70/81)。与散发病例相比,聚集性疫情尤其是家庭聚集性病例中,病死率、≥60岁老年人与重/危重型的比例均较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涉及病例≥5例的聚集性疫情占41.98%(34/81),涉及病例数占聚集性病例的68.31%(261/382),涉及6~9例病例数的聚集性疫情中,年龄≥65岁者的比例较多(26.53%,39/147)。结论 黑龙江省新冠肺炎的发病率较高,前期疫情较为严重;聚集性疫情尤其是家庭聚集涉及病例数较多。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分析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多环芳烃浓度特征,并评估PM2.5中多环芳烃吸入途径的慢性健康风险。 方法 2016~2020年在济南市市中区和历城区两监测点每月定期开展PM2.5及其萘、苊烯、芴、苊、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茚并[1,2,3-cd]芘等16种多环芳烃的成分监测;参照《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WS/T 777-2021)进行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对成人慢性健康风险评估。 结果 2016~2020年市中区共开展监测448 d,历城区共开展监测442 d,历城区萘、苊烯、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茚并[1,2,3-cd]芘平均浓度水平大于市中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监测点多环芳烃浓度自2016年以来呈逐年降低趋势,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冬季为污染最严重的季节;两监测站点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的致癌风险均有一定的比例超过风险推荐值1×10-6,苯并[a]芘的慢性非致癌风险也均有一定的比例超过风险推荐值1。 结论 十三五期间济南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呈逐年降低趋势,但PM2.5中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均有一定的健康风险,应在今后的空气污染治理中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7.

Background

The prevalence of brick tea-type fluorosis is high in Tibet because of the habit of drinking brick tea in this region. Brick tea-type fluorosis has become an urge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China.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prevalence of brick tea-type fluorosis in all districts of Tibet using a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Dental fluorosis in children aged 8–12 years and clinical skeletal fluorosis in adults were diagnose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criteria. A total of 423 children and 1320 adult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Samples of drinking water, brick tea, brick tea infusion (or buttered tea), and urine were collected and measured for fluoride concentrations by the fluoride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method.

Results

The fluoride level in all but one of the brick tea samples was above the national standard. The average daily fluoride intake from drinking brick tea in all seven districts in Tibet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standard. The prevalence of dental fluorosis was 33.57%, and the prevalence of clinical skeletal fluorosis was 46.06%. The average daily fluoride intake from drinking brick tea (r = 0.292, P < 0.05), urine fluoride concentrations in children (r = 0.134, P < 0.05), urine fluoride concentrations in adults (r = 0.162, P < 0.05), and altitude (r = 0.276, P < 0.05)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evalence of brick tea-type fluorosis. Herdsmen had the highest fluoride exposure and the most severe skeletal fluorosis.

Conclusions

Brick tea-type fluorosis in Tibet is more serious than in other parts of China. The altitude and occupational factors a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brick tea-type fluorosis.Key words: brick tea-type fluorosis, skeletal fluorosis, dental fluorosis, altitude, Tibet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在慢型克山病患者生存质量调查中应用的信度与效度,为该人群生活质量研究及治疗康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8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平凉市2017年家庭病床自我管理治疗的175例慢型克山病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和病情资料;并采用中文版SF-3...  相似文献   
89.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简称鼠疫菌)引发的烈性传染病,人类历史上曾发生3次大规模的鼠疫大流行。近年来,考古微生物学得到长足发展,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对历史上的鼠疫疫情进行探索,为鼠疫的起源、传播以及鼠疫菌的进化等关键问题提供更为深刻的理解。本文就关于考古微生物学方法在古代鼠疫疫情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进行简单综述:包括基于PCR、蛋白质分析以及基因组序列测定在内的考古微生物学研究技术方法;基于以上技术确认查士丁尼瘟疫和黑死病的病原体为鼠疫菌;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就已经存在人类感染鼠疫菌的病例;通过分子钟分析将鼠疫菌的物种形成时间确定为5000-7500年前。考古微生物学方法不仅可以继续推进鼠疫和鼠疫菌的相关研究,也将为其他历史传染病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肝切除术后小鼠肝再生过程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表达及其活性的变化,探讨MnSOD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经典小鼠肝切除模型,将3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0%肝切除组(30% PH组)18只,70%肝切除组(70% PH组)18只,以及对照组2只。2个肝切除组分别于术后6 h和1、2、3、5、7 d这6个时间点随机各抽取3只小鼠处死,对照组小鼠在行假手术后即处死。取肝组织,制备冰冻切片使用DHE染色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肝组织中MnSOD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组织中MnSOD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MnSOD试剂盒检测小鼠肝组织中的MnSOD活性。结果:肝切除术后,与对照组相比,30% PH组小鼠肝组织ROS水平在术后6 h和1 d增加,MnSOD mRNA表达水平增加(P < 0.05),MnSOD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P > 0.05);MnSOD的活性在术后第1和2天较高,第3和5天较低,第7天恢复。70% PH组小鼠肝组织ROS水平在术后第1~5天均升高,MnSOD mRNA的水平先下降后逐渐恢复,MnSOD的蛋白含量降低,MnSOD的活性在术后第6小时和1天增加,第2~7天均处于降低状态(P均 < 0.05)。结论:在肝切除术后小鼠的肝再生过程迅速启动,尤其是在70% PH后肝细胞迅速增殖,并在术后一段时间逐渐恢复到静息状态,其机制可能与MnSOD含量和活性的下调从而导致ROS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